张飞当阳桥断后,曹操大将许褚、夏侯惇、张辽为何全都不敢出战?

wm30947889

张飞立在当阳桥前,为许褚、夏侯惇、张辽环伺,若是有众将仅一人未出战,或可说是不敢出战,但众将无人上前,那就是“英雄所见略同”,认为在此时出战意义不大了。

夏侯惇是个猛人,十四岁就敢杀人,《三国志》载,“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人,夏侯婴之后也。年十四,就师学,人有辱其师者,惇杀之,由是以烈气闻。太祖初起,惇常为裨将,从征伐。太祖行奋武将军,以惇为司马,别屯白马,迁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

《魏略》载,“时夏侯渊与惇俱为将军,军中号惇为盲夏侯。惇恶之,照镜恚怒,辄扑镜于地”,《三国演义》第十八回,写夏侯惇在徐州攻防战时迎战吕布部将,追敌时被人一箭射中左眼,乃呼“父精母血,不可弃也”,把眼珠子吃了下去,是为“拔矢啖睛”。这个故事或是讹传,但空穴不来风,其人骁勇,可见一斑。

许褚其人,可说是曹操的影子,是他身前的第一保镖,《三国志》载,“许褚字仲康,谯国谯人也。长八尺馀,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汉末,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时汝南葛陂贼万馀人攻褚壁,褚众少不敌,力战疲极。兵矢尽,乃令壁中男女,聚治石如杅斗者置四隅。褚飞石掷之,所值皆摧碎。贼不敢进。粮乏,伪与贼和,以牛与贼易食,贼来取牛,牛辄奔还。褚乃出陈前,一手逆曳牛尾,行百馀步。贼众惊,遂不敢取牛而走。由是淮、汝、陈、梁间,闻皆畏惮之”。曹操赞他说,“此吾樊哙也。”《三国演义》有诗云:天下瓜分汉欲亡,四方豪杰尽鹰扬。葛陂许褚投降后,自此何忧吕布强!

张辽在曹操由简到帐下,早期应是不得志的,毕竟他投降曹操,已经可称“三姓家奴”,可这人能够以一降将身份大放异彩,位列五子良将,可见其人才略勇武,《三国志》载,“从征袁尚於柳城,卒与虏遇,辽劝太祖战,气甚奋,太祖壮之,自以所持麾授辽。遂击,大破之,斩单于蹋顿。”

许褚,立在那里,就跟一截铁塔一般,便这一人,张飞也不见得能胜,再加上夏侯惇、张辽一旁虎视眈眈,如果真打起来,张飞若是不跑,妥妥地被砍成“死”飞,所以,“不敢”二字是不妥的。

上文有言,在几员猛将针锋相对时,出战已经意义不大了。许褚、张辽等人都是名将,自有远见,此时出战,已经无法对刘备形成重大意义上的打击。其次,张飞让人在桥那面虚张声势也有一定作用,毕竟贸然出手,被人围了的滋味绝不好过。当然,这几人都是一时人杰,识英雄、重英雄,不忍做掉张飞也是有可能的。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追击刘备的应是虎豹骑,许褚为虎豹骑之首倒可能在那桥上,但张辽等人却为何与虎豹骑混在一块?所以夏侯惇、张辽可能压根就没在桥上。


古今事

三国里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故事——猛张飞当阳桥前喝退曹操百万雄兵。话说,曹操南下取荆州,在新野大败刘备,刘备扔下妻小仓皇而逃。忠肝义胆的赵云孤身犯险,单骑救主,在曹营七进七出,救出了阿斗,向刘备撤退的方向逃去。文聘和夏侯杰率兵追击,追至当阳桥遇到殿后的张飞。张飞在当阳桥前大喝三声,吓死了曹将夏侯杰,喝退曹操百万雄兵,张飞也全身而退。

在当时,曹操身边有数位大将,李典、张辽、乐进、夏侯惇、曹仁,还有号称“虎痴”的许褚,但他们没有一个敢上前跟张飞决一死战,为何他们全都认怂了呢?

喜欢三国的朋友们都知道,许褚的武力值是不低于马超的,而在当时张飞跟马超战成平手,那么为何许褚面对张飞不敢上前一战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当年曹操攻打张绣失去典韦,而典韦主要的责任就是保护曹操。在那时许褚跟典韦一样,就是保卫曹操,如果曹操没有发话,他是不会擅自行动的。张辽、夏侯惇等人,尽管武力超群,但是他们没有跟张飞对面交手过,对张飞并不了解。而且,在当时众人都知道,张飞跟吕布大战十回合不分胜负,由此可见张飞是不容小觑的。所以面对张飞,他们都不想吃亏,更重要的是不能再曹操面前吃了亏,不然在曹营中的地位就不保了。

所以张飞能够全身而退,如果从追上来的曹营人马先后顺序上来分析,个人认为有三点原因:

首先追上来的是文聘,文聘作为降将,根基不稳怕出错,外加在刘表手下不可能不知道张飞的武力值是98,所以不敢轻易行动,要回去请示;

之后上来的夏侯惇曹仁等,在诸葛亮手下都吃过大亏,所以会对张飞身后的大量灰尘惊疑不定;

关羽在曹操那里十年,曹营有头有脸的大将应该都清楚关羽的武力值,说不定很多人还经常和切磋,经过关羽对张飞的大力宣传(说张飞武力值比他高很多),自然会有畏惧之心。

至于张飞直接把桥给喊断了,这个是纯属虚构了。后来的文人,也用了神话的手法去解释了当阳桥断裂的缘故,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当年虎牢关前大战,吕布方天画戟一抖,直取公孙瓒后心。公孙瓒吓得一闭眼,心说“我命休矣”。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猛听得身旁一声暴喝,如晴空霹雳:“呔,三姓家奴休要猖狂,燕人张翼德在此,看枪!”话到家伙到,就见横刺里伸过一条丈八蛇矛往外一格,一下子把吕布的戟给挡回去了……

吕布系天上一青龙下凡。张飞当时的怒吼惊吓了吕布的灵魂青龙。而吕布死后,其灵魂青龙并没有上天,躲在当阳桥下藏身。曹操南下追杀刘备至当阳,张飞桥头大吼,惊动了桥下青龙。它随着张飞的吼叫,嗷嗷吼叫着冲了出去,冲断了桥梁,冲得江水倒流……

当然了,这都是神话了,不足为信。那么,历史上有没有张飞大闹长坂桥呢?

有,也很壮烈。

史书记载:曹公入荆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于当阳长阪。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可见历史上的张飞也非常英勇,真的是万人敌。


刀墓手札

张飞当阳桥喝退百万曹军,其实是《三国演义》夸张了的,据《三国志 张飞传》记载: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刘备听到曹操领兵追到,丢下老婆孩子就跑。命张飞带断后,张飞单枪匹马立于当阳桥上,曹军大众至,张飞着曹军大喊:“我是张益德,可以来决一死战!” 曹营诸将没有敢上前的,所以得以幸免。

那么,许褚、夏侯惇、张辽、张郃、徐晃呢?是不敢出战吗?

其实,追击刘备最前沿的是曹操的虎豹骑,由曹纯率领,約五千人,为追刘备一夜行军三百多里,已是强弩之末,被赵云长坂坡一阵玩命冲杀,已经胆寒,又遇上一个不要命的。故此都不愿出头上前。

至于许褚、夏侯惇、张辽、张郃、徐晃,都在曹操中军,压根就不在虎豹骑(当阳桥现场)。虎豹骑是骑兵,是曹操为了追上,拦住刘备,给后面大军到来围歼刘备争取时间。

即使在,他们都是成名大将,也是有所顾忌。

张飞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天下闻名;多次单挑吕布不落下风;曹营兵将肯定听说过;关羽斩颜良的时候,也在曹操面前给张飞做过广告,“某何足道哉!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操大惊,回顾左右曰:“今后如遇张翼德,不可轻敌。”平常的张飞都那么厉害何况玩起命来,一个赵云已经让他们见识了。

张飞也不是纯粹的玩猛,命二十骑兵在马尾后系上树枝,然后命骑兵来回奔跑,扬起尘土,让敌人不知虚实,以便迷惑敌人!


秉灯夜读

首先,张飞是真猛!喝断当阳桥,不是演义,而是正史!

此战,奠定了张飞在中国历史上顶级猛将的地位,从此,“张飞”就成为一个文化符号,成为勇敢者的专称。

《三国志 先主传》载:先主背曹公,依刘表。表卒,曹公犯荆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于当阳之长阪。先主闻曹公猝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张翼德在此,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那么,张飞是如何做到“ 敌皆无敢近者 ”的?

1.追击刘备的是曹操的虎豹骑。

虎豹骑是曹军精锐中的精锐,由曹纯率领,也就是先头部队的尖刀兵,并不是曹操的大部队。

《三国志》载:建安十三年,曹纯“从征荆州,追刘备于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

所以,许褚、夏侯惇、张辽均不在场。

张飞当阳桥据水断桥而阻挡的,是曹纯的先头部队,曹纯应该在后续的虎豹骑中,不在这个先锋队中。


(曹纯网络形象,感谢原作者)

否则,依曹纯的作战风格,他一定会进攻!建安九年,攻击袁谭的南皮之战, 打得异常艰难,曹操都想放弃,曹纯坚持以虎豹骑急攻,最终斩袁谭首级。

2.是虎豹骑的战术特点,让张飞得以成功。

虎豹骑的有两个战术应用:

  • 一是长途奔袭;
  • 二是 “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虎骑夹击”,就是先用普通部队打小号,而且战斗很长时间,等对方力量消耗得差不多了,再使用虎豹骑投入战斗。也就是说,虎豹骑一般不投入消耗战,是在最关键时刻才投入战斗。

而张飞据水断桥,使得这两个战术应用都没有办法施展。


(张飞网络形象,感谢原作者)

第一,张飞拒守当阳桥,使得长途奔袭的突然性没有了,而且张飞以逸待劳,这些虎豹骑追了一日一夜,已经是强弩之末。

第二,没有普通部队的“垫底”,虎豹骑不愿意投入未知的消耗战,张飞人数虽少,焉知不是疑兵?

3.张飞的勇猛,起到强大的威慑作用。

虎豹骑尽管精锐,但张飞的名头和战绩远在他们之上,所以这帮先锋在没有主官(曹纯)在场, ”皆无敢近者”。由此成就张飞的威名!

关注(历史是最好的醒酒汤),分享“历史都是新鲜事”。


历史是最好的醒酒汤

当年张飞张三爷在长板坡拦住了曹操的去路,当时曹操左右就有几位当世的一流猛将,为什么没有哪一位敢上前去挑战张三爷呢。
其中我想应该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张飞在他身后布置了疑兵。都说张三爷有勇无谋,其实 不然,这一次张三爷就很聪明。他让士兵把树枝绑在马的尾巴上,来回的奔跑,这样就会扬起很大的灰尘。曹操率兵抵达的时候看见张飞身后尘土飞扬,曹操本来就是多疑之人,看到这种情况,自然就不敢冒然进兵了。

第二,当时张飞单人独骑立于桥的中央,当阳桥也就那么宽,冲上去打也施展不开。这也是张三爷聪明之处吧,他会选地方,如果他只是个匹夫之勇人的话,他怎么没有站立在当阳桥前的开阔地,摆开了与曹操的军队对杀呢。他站立与小桥的中间,不管谁冲上去也无法施展,弄得不好还把桥给压塌了。

第三,张飞张三爷的勇武威名已经是天下皆知。当年张飞张三爷敢单挑吕布五十回合,试问有几个人敢这样。当时曹操左右的大将都知道这一点,谁也没有稳操胜券的把握。当时曹操曹大老板在场,谁冲上去要是打败了,就在曹老板面前丟分了,影响将来在曹老板面前的形象,谁愿意去干这个蠢事。

第四,鉴于当时曹操所带的只是前锋部队,人数应该是不会太多,后续部队没有到达。看到张飞那里的情景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再说刘备已经跑很远了,就算当时就追过去也没多大的意义了。不如暂时退兵,等到后面大部队到达再杀过去比较稳妥。


缘分天空9628

“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张飞的一声大吼,喝退了十万曹兵,为刘备撤退争取了时间。张飞的这一声吼,豪气万丈,威武霸气侧漏,可谓是张飞的人生巅峰。很多人和我都有疑问,曹操有10万曹兵,手下有许褚、夏侯惇、张辽等猛将如云,为何无人敢出站呢?

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张飞一战成名。在虎牢关,面对吕布的挑衅,十八路诸侯手下大将纷纷折翼,不敢再派将出站。脾气暴躁的张飞,忍不了吕布的嚣张气焰,出城与之大战,打得难解难分,惊掉了诸侯们的下巴,但不得不承认与吕布有差别的,后来刘备、关羽也上场了,三英战吕布,吕布战败,张飞可谓崭露头角,一战成名。

关羽的舆论宣传,增加了张飞的神秘感。当年,关羽一刀解决了颜良,操曰:“将军真神人也!”关公曰:“某何足道哉!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操大惊,回顾左右曰:“今后如遇张翼德,不可轻敌。”关羽的这顺口一说,再一次增加了张飞的神秘感,令曹将心生畏惧。

从心理学来看,枪打出头鸟,爱谁谁,反正我不上!在当阳桥,面对10万曹兵,张飞大吼一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而曹军大将无人出站,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枪打出头鸟,碍于上面提到的三英战吕布以及关羽为张飞营造的神秘色彩,令许褚、夏侯惇、张辽等曹操的大将在张飞的盛名之下,不敢轻举妄动。大家都是给曹老板打工的,面对张飞这样的猛将,不是自己扬名立万的垫脚石,一不小心可能就丢了自己的性命,枪打出头鸟,爱谁谁,反正我不上!

从战场的实际情况看,不合适轻敌冒进。当时,张飞在当阳桥上,傲视群雄,嚣张至极,难免不让人怀疑他有什么杀手锏,再加上张飞命令一些士兵制造出有千军万马埋伏的假象,令曹操难免不怀疑会有埋伏,不可轻易出战。既有埋伏的可能,有没有曹操下令出战的命令,曹操大将也乐于处于观望态度。

综上所述,既有猛将,不是软柿子,又没有曹老板的出战的命令,傻子才会出战,去战死,因此出现了许褚、夏侯惇、张辽等曹军大将无人出战的怪象,张飞着实成功地装了一次逼!


密探零零发

题主的问题可能有点问题,张飞当阳桥断后,曹操派遣许褚张辽打探好情况后立刻下令搭建浮桥进军,并没有题主所问中"不敢出站"的行为。

我想题主想问的是"张飞匹马单枪立于当阳桥,曹操大将许褚,夏侯惇,张辽为何全都不敢出战?"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书中交代得很清楚,综合一下原因如下:

一、张飞并非有勇无谋,张飞匹马立于桥头,暗中派遣收下于后方树林内扬起漫天烟尘,迷惑敌军。

二、诸葛亮智谋的影响,诸葛亮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的事迹对曹军还是有很大威慑力的,张辽等将领看到桥后尘土漫天,既怕冒然厮杀中伏也怕是诸葛亮设计。



三、关羽曾对曹操说过"吾弟翼德于百万军中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话,关羽的勇武曹操是知道的,斩颜良诛文丑那是小菜一碟,曹操心中也怕张飞给他来那么一下。

四、曹将夏侯杰被吓死,面对张飞,大多曹兵都有些惧怕,想退而不敢退,正是夏侯杰给了曹军一个台阶,顺势退走。

综上,曹将张辽许褚等心中其实并不是惧怕张飞太多,倒是害怕中计而不敢轻易进军,多是曹操心中有些惧怕才暂时撤军。


靖阿雪

曹操是个很有谋略的军事家。对于刘备,他有自己的策略,他认为以刘备的实力是不能对他造成威胁的,之所以发兵打新野的刘备,其战略目的是荆州刘表的地盘,事实上曹操成功了,赶走刘备,收复荆州。对于刘备的撤退,曹操只是紧紧地尾追,并没有一鼓作气歼灭的意图。他是想对东吴孙权复制新野赶刘备荆州受降的模式,东吴能投降自然最好,如果不肯降,曹操打着追击刘备的幌子名正言顺对东吴动兵。所以,对于张飞,曹操手下众将也是得到过命令,只追而不歼。汉中也是这个副本,打刘备收张鲁。只是两个回合曹操战略意图成功,战役失败了。


浦金华

张飞是福将,当阳桥上,一声喉,喉断了桥梁,水倒流。到死张飞就不知道,他的丈把蛇矛,枪底把有个宝。三英战吕布时,大战三十回合,不敌吕布想逃枪倒拿,吕布,用方天画戟去打,张飞回马一枪,吕布险些从赤免马掉下来枪也险被震飞。从那时吕布,害怕张飞。萺操大将全在场,逢张飞不战,桥断,跟他枪把有关。


付新建4

张飞当阳桥断后,曹操率领大军赶到,即便身边有许褚、夏侯惇、张辽等战将,但却迟疑不进,个人认为有四个原因:

首先,张飞在当阳断桥之前,早已安排骑兵拖着树枝在桥后的林地里来回飞速奔跑,搅得尘土漫天滚滚,以做疑兵之计。初赶到的曹操大军看到这样的场景,本能地认为,张飞在树林里埋伏了大量军队,其在桥头的叫战不过是诱敌之计而已,目的就是想引诱曹操大军进入树林里的埋伏圈,懂兵法的曹操,加之自己的多疑性格,自然产生畏怯驻足的心理。

其次,刘备被曹操一路追赶,逃到当阳的时候,几乎人疲马乏,身边除了不忍舍弃的众多追随的百姓外,别无军队以抗敌,其派往东吴及夏口求救的诸葛亮和关羽也未曾及时返回,按理说,此时曹操大军只要赶到,定然可以彻底拿下刘备,但一度在博望坡被诸葛亮击败的曹操,心犹惧诸葛亮的鬼神莫测之计,因此,即便看到张飞匹马单枪拒敌,也不敢轻易向前,因为,曹操以为这是诸葛亮的计谋!真是一朝被诸葛败,终生惧诸葛!

再次,当年关羽曾在曹操面前大力提到,张飞有“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本领,令初遇张飞的曹操有很强的心理压力与负担,因此,当其面对横刀立马叫战的张飞时候,百闻不如一见,本能地放大了关羽那句话!

最后,张飞在当阳长坂坡的超强气场与气势,令人从内心折服,更何况此时身边还倒下了夏侯杰这样将领,更加剧了曹操的多疑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