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理學的三位代表性人物——周敦頤、張載和王安石!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319年。

宋代理學的三位代表性人物——周敦頤、張載和王安石!

960年,後周諸將發動陳橋兵變,擁立宋州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為帝,建立宋朝。趙匡胤為避免晚唐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亂象,採取重文抑武方針,加強中央集權,並剝奪武將兵權。宋太宗繼位後統一全國,宋真宗與遼國締結澶淵之盟後逐漸步入治世。1125年金國大舉南侵,導致靖康之恥,北宋滅亡。康王趙構於南京應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紹興議和後與金國以秦嶺淮河為界,1234年聯蒙滅金,1235年爆發宋元戰爭,1276年元朝攻佔臨安,崖山海戰後,南宋滅亡。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鹹平三年(1000年)中國GDP總量為265.5億美元,佔世界經濟總量的22.7%,人均GDP為450美元,超過當時西歐的400美元。後世雖認為宋朝“積貧積弱” ,但宋朝民間的富庶與社會經濟的繁榮實遠超過盛唐。

宋代理學的三位代表性人物——周敦頤、張載和王安石!

宋朝出現了宋明理學,儒學得到復興,科技發展迅速,政治開明,且沒有嚴重的宦官專權和軍閥割據,兵變、民亂次數與規模在中國歷史上也相對較少。陳寅恪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宋朝立國三百餘年,二度傾覆,皆緣外患,是唯獨沒有亡於內亂的王朝。

宋朝300多年間造就了很多燦爛的文明,其中宋詞和理學就是。今天咱們不講宋詞,而是來認識下宋代的理學,更準確說是宋代理學的三位代表性人物。

唐朝時,中華文化以釋家為主流。至宋代,佛教雖依然受歡迎,但是儒學又開始復興,注重儒家義理的理學在反對佛教的立場上建立了起來。

1,理學的開山鼻祖——周敦頤

寫出名篇《愛蓮說》的周敦頤是宋代理學的開山鼻祖,他著有《太極圖》,認為無極即太極,是宇宙中無形無象的最高實體,太極生陰陽,陰陽二氣交互生五行,陰陽五行與實體結合,生萬物,生萬象,人為萬物之一,是萬物之靈。

宋代理學的三位代表性人物——周敦頤、張載和王安石!

周敦頤指出,陰陽有生萬物之仁,故絕對至善,是一切道德的根源,現在在具體就是仁、義、禮、智、信。這是周的理學的基本思想。

在個人修養上,理學主張安靜寡慾,教導人們少欲求靜,去除多餘的雜念和私慾。理學也講神,但是和佛教的神佛有著本質區別。理學在堅持儒家義理的基礎上,把神作為一種氣以及萬物運動的真正推動力來看待。

2,張載

周敦頤之後就是張載(字橫渠),他開創出了影響一代的“關學”,其主要核心就是批判道家的以“無”為本和佛家的緣起性空。“關學”也屬理學的一種,主張一元論,即在有形有相的萬物本原中蘊含著一種“氣”,氣凝是為有形萬物,萬物消散氣歸於“太虛”。

宋代理學的三位代表性人物——周敦頤、張載和王安石!

氣是永恆的,不定的,含陰陽兩面,對立又統一,氣的運動變化為“理”。

張載指出,人活著實乃一口氣,氣為世界之本源,萬物一體為氣。氣質彰顯一個人的內在本質。宇宙以氣為本,化生五行,五行生萬物,是萬物運動變化的基礎動因,也是構成萬物的基礎元素。

宋代理學的三位代表性人物——周敦頤、張載和王安石!

張載的平生追求

五行的相生相剋,可生出事物的種種變化,事物的對立兩面,最後可統一轉化為新生事物,而人的主觀能動,更加強和催生了這種變化。

3,王安石

張載之後就是王安石,王安石潛心研究經學,著書立說,被譽為“通儒”,創“荊公新學”,促進宋代疑經變古學風的形成。在哲學上,他用“五行說”闡述宇宙生成,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思想,其哲學命題“新故相除”,把中國古代辯證法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宋代理學的三位代表性人物——周敦頤、張載和王安石!

王安石不僅在宋代舉行了著名的維新變法,而且他形成了屬於自己的一套人性觀,在人性方面觀察的很細,挖掘的很深。他認為人的自然本性無所謂善惡,人的善惡觀是為”情“,由後臺的習染而來。”情“發作的正當就是善,反之,發作的不正當就是”惡“。禮儀和道德的作用就是使人的”情“發作的正當、合理。

周敦頤、張載、王安石,這三位理學宗師是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繼承者和發揚者,把中國古代的哲學和儒家一步步推向了一個更高的層面,極大地擴充了中國古代哲學的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