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渡人》一部註定失敗的電影

《擺渡人》一部註定失敗的電影

歲末去看了張嘉佳導演的電影《擺渡人》。

說實在的,在微博上看到張嘉佳說三年118稿修訂、並讓王家衛來監製的時候,我對這部電影已經不抱有太多的希望了。

張嘉佳的書裡總會有一些唯美的文字,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翻一翻他的小說,我們總會有些許的觸動。在這個被霧霾、浮躁、虛榮籠罩的國度,人們渴望被感動,但每個人卻又像刺蝟般地把自己保護了起來。每個人都是從全世界路過的路人,有很多能感動中國的事情發生,但是在我們的身邊,卻很難把自己感動。正如張嘉佳所言:

時間一直走,沒有盡頭,只有路口。

一部好的作品,應該來自於導演的靈感而一氣呵成,118次縫縫補補,很難想象能做出一部偉大的作品來。王家衛電影的特點,是各種支離破碎的信息,逐步拼成一張完整的拼圖。而張嘉佳的故事,是一個完整的故事,期間夾雜著唯美的文字,讓你心靈得到些許的觸動。

是的,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閱讀張嘉佳的文字,我們心中確實常常會響起一些經典的歌曲。但是這些歌曲只是背景,或者只是一句歌詞,靜靜地伴隨著自己心靈的觸動。而在《擺渡人》的電影中,當人們耳熟聞詳的歌曲在影院中震耳欲聾地響起時,反而破壞了這種心境。

《泰坦尼克號》能成為電影中的經典,好萊塢最負盛名的作曲家詹姆斯·霍納(James Horner)的音樂功不可沒。具有濃烈民族韻味的蘇格蘭風笛在他的精巧編排下,盡顯悠揚婉轉而又悽美動人。尤其是短短四分鐘的主題曲,歌曲的旋律從最初的平緩到激昂,再到纏綿誹惻的高潮,一直到最後蕩氣迴腸的悲劇尾聲,濃縮了整部電影的精華。

曾經11次獲得提名,並2次獲得奧斯卡音樂獎的詹姆斯·霍納,除了《泰坦尼克號》外,還為《燃情歲月》(1994)、《勇敢的心》(1995)、《美麗心靈》(2002)、《阿凡達》(2009)、《狼圖騰》(2014)等電影製作了音樂。很可惜的是詹姆斯·霍納的私人飛機於2015年墜毀,作為飛行員的他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擺渡人》一部註定失敗的電影

詹姆斯·霍納認為作曲家應該象畫家一樣,音樂只是作曲家的調色盤而已。音樂曲調,樂器類別,和表現格局都是這個調色盤上的顏色而已,作曲家要讓畫作呈現什麼色彩,就會選擇最適當顏料上畫,素雅或繽紛,黑白或彩色,往往只在一念之間。無獨有偶,筆者曾經參加過一次全國的期貨大賽,那次大賽的冠軍也是一位美術老師,他在K線中發現了藝術之美,結果幾個月獲得了七倍左右的收益並獲得了全國期貨冠軍。

無論是電影、工作、生活,還是炒股,其實美都是一種境界,當你達到一定的境界,美自然會發生......

把心中的美搬上銀幕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能展示心靈的觸動更是大師級別的導演才有可能完成的任務。讓張嘉佳首次觸電就達到這個目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這就註定了《擺渡人》這部電影註定是失敗的。

張嘉佳其實並不需要去找王家衛,他的作品本身有自己作品的特色,把這些特色發揮出來了,自然會讓觀眾感動了。而在電影《擺渡人》中,我們看到了王家衛、周星馳甚至《泰囧》的影子,以及張嘉佳的文字,但是唯獨沒有感受到看張嘉佳小說的時候給我們的觸動......

下一步張嘉佳的電影,最應該尋找的是能理解其作品,像詹姆斯·霍納那樣音樂大師。當我們走進影院,靜靜地看張嘉佳筆下那些熟悉又模式的故事,而音樂又會在最需要觸動心靈的時候觸動著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