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簡單的舉動,呈現出一個家庭的教養

一個簡單的舉動,瞬間溫暖我的眼睛。我們大人做一些善事,是人之常情。一個年僅五歲的時候,手裡還提著一個袋子,用一隻手和腿的力量去幫別人推著沉重的玻璃門,等別人過去,自己才走。雖是一個簡單的動作,可對於一個五歲的孩子來說,反應的卻是一個家庭的教養。

一個人的教養是發自內心的善良,一個孩子他的內心可能並不知道善良的概念是什麼?他之所以能做出為別人著想的舉動,一定是受到父母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影響。

記得女兒六七歲時,夏天的一個晚上,我帶她出去散步,剛到大門口,她問我帶錢了嘛?我說幹什麼?當時以為她要去路邊買冰糕吃,可她拿著那塊錢跑去給了一個正在乞討的老人,當時我真的很吃驚,一是沒有主意到那個老人,更沒想到孩子的這個舉動,當時我問孩子,為什麼這麼做,她說那個爺爺需要一塊錢。女兒的這句話瞬間感動了我,雖然一塊錢很小很小,可比起買冰糕,意義又顯得很大。

窮養富養不如給孩子好的教養。現在的家庭卻往往忽略了這點,總覺得富養出來的孩子就比別人有教養,光鮮亮麗的背後往往是一顆骯髒的心,衣食無憂的背後隱藏著一顆歹毒的心。好的教養是發自內心的善良。舉手投足間散發出磁性的光芒!

一個簡單的舉動,呈現出一個家庭的教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