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動美國神經,默克爾遭特朗普冷落

觸動美國神經,默克爾遭特朗普冷落

邱 林

本月下旬,同樣是歐洲“三架馬車”(德國、法國、英國)國家的領袖訪問美國,法國總統馬克龍能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打得火熱”,甚至“稱兄道弟”;而德國總理默克爾卻遭到特朗普的冷落,雙方談什麼事都“公事公辦”。

馬克龍前腳剛走,默克爾4月27日抵達華盛頓,與特朗普舉行德美高峰會議。雖然特朗普與默克爾會談如期進行,但許多媒體卻將默克爾在美的種種待遇和馬克龍訪美相比,發現差距十分明顯。

時間上的區別。馬克龍和他的妻子在華盛頓進行了為期三天的訪問,期間,馬克龍和特朗普處處“秀”美法特殊關係。而特朗普與默克爾的談話時間只有20分鐘,一杯茶都喝不完,比特朗普跟馬克龍打電話的時間還短。

招待上的區別。特朗普招待馬克龍可是國宴標準,不僅是菜精緻,餐具更精緻。這都是美國“第一夫人”親力親為準備的,可以說是非常用心了。而特朗普招待默克爾,卻是白宮的工作午餐。

事實上,默克爾此次訪美是希望修復與特朗普的關係。自去年3月默克爾與特朗普會面後,特朗普一直對德國表示不滿。近幾個月,兩國領導人間的關係惡化,特朗普指責德國的不公平交易行為以及不願意參加美國發起的活動。

綜合來看,德國對敘利亞難民的寬容態度、未參加美英法空襲敘利亞的軍事行動、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和軍費開支未達到美國向德國提出的要求等等,都觸動了美國的神經,令美國對德國抱怨連連。

首先,在本月初美英法對敘利亞的軍事行動中,德國甘當旁觀者。發動戰事之前,美英法與默克爾做了不少溝通,希望德國參與他們的軍事行動。但在空襲中,人們沒有發現德國的身影。之後,默克爾在柏林丹麥首相拉斯穆森會面後明確表示,不會參與任何對敘利亞的空襲,並要求通過外交斡旋解決敘利亞化武問題。

其次,特朗普多次批評德國國防開支不足,低於美國提出的軍費開支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比例。他抱怨美國在北約軍費開支中承擔了“過重負擔”,包括德國在內的北約盟國應在防務開支上作出更大貢獻。但按照本屆默克爾政府的聯合執政協議,軍費開支將略有增長,達到1.3%,但絕對不可能達到特朗普所希望的2%。

其三,特朗普指責德國對美國實施不公平的經濟政策,並以美國高達525億歐元的鉅額貿易赤字作為例證。他聲稱要從5月1日起對從歐洲進口的鋼鐵施加懲罰性關稅,還特意“點名”德國汽車業作為下一個潛在的制裁對象。

上面列舉這些不一定全面,但足以證明美德關係與美法關係相比,存在較大差距。但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說馬克龍採取魅力攻勢,都沒有在貿易爭端和伊核協議上改變特朗普的想法,那麼採取實用主義手段的默克爾的對美訪問成果,就屈指可數。

雖然默克爾受到特郎普的冷落,但她可能抱無所謂的態度。這也符合她的性格和處事風格。和其他西方國家不同的是,德國數年來一直在量入為出地過日子,積累了很大的貿易順差(包括對美貿易)。默克爾執政十多年了,她不想改變德國的成功配方,只想從全球化經濟帶來的商機中獲利,但逃避全球化過程中的苦差事,包括捲入軍事衝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