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的跌宕三國,刷評流,運營流,黑科技流,誰能笑到最後?

古往今來,利益的紛爭從未停歇,三國群雄爭霸築就了壯闊的東漢史詩,金戈鐵馬羽扇綸巾令人歎為觀止;而今商城如戰場,跨境電商的版圖極速擴張,有志有謀有手段的賣家們也紛紛出招,今天我們分享的就是一位跨境大神與同行們的跌宕三國的電商故事。

跨境電商的跌宕三國,刷評流,運營流,黑科技流,誰能笑到最後?

第一話:各自打法各自爭,三分之勢初形成

背景

2017年下半年,某普通大類功能性藍海產品,體積大、比較重,單價在30€左右,賣貨的人不多,所以競爭並不激烈。

刷評流丨

運營流丨

2017年9月,我對產品進行了評估,最後考慮到刷評流當時的定價是30€,所以就用兩個賬號上架了同款產品,一個定價28€,一個定價32€,殺入市場形成包圍局勢。

此後的2個月,我通過站內CPC將兩個賬號做了起來,賬號總銷量已逼近大賣的銷量,但一直都無法超越,與此同時雙方的評論差距也越來越大。除此之外,做過藍海的朋友都懂,80%的銷量都來自某個核心關鍵詞,而這個關鍵詞下的排名將決定產品的最終銷量。正因為此,所以排第一名的大賣優勢太大,他的銷量、評分、排名等各方面都能碾壓我們,針對這種情況,我採用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打法,蒐集了這個產品相關的其他關鍵詞,希望通過20%銷量的小詞做到排名第一,圍攻大賣,同時也不斷優化、調整廣告。與大賣對陣了整整2個月,大大小小過了很多招,中間偶然有小插曲,但是最終,二八開,二終究是二,最好的時候也只是偶爾超過他,完全站不穩。

10月和11月,這款產品的主要銷量基本上被大賣和我們的2個賬號承包了,大賣長期穩居第一,我們緊跟其後,偶爾會有幾個類似的功能性產品和小賣家來搶市場,但是銷量都不好可以忽略不計。圍剿的打法失敗之後,我們手頭上也沒有什麼很好的資源,所以一直僵持著,打過LOL這種類似遊戲的朋友應該理解,當敵方經濟優勢碾壓你的時候,除非對面操作失誤,不然正面強行打團是要被團滅的,所以我們也只能猥瑣發育,等待反攻的時機。

黑科技流丨

大約12月,一個毫不起眼的同款賣家突然銷量大漲,排名也殺進了首頁,他的產品上架時間是10月,定價全網最低24€,剛開始銷量不好所以也沒人注意到,嶄露頭角的時候他也只有很少的4個VP好評,誰也不曾想到,因為此人的出現,後面竟引發了一場運營上的生死之戰。

跨境電商的跌宕三國,刷評流,運營流,黑科技流,誰能笑到最後?

第二話:半路殺出個程咬金,黑科技流上位

他剛開始出現在首頁的時候,排名與我們還有點距離,但因為一次失誤情況突變:我們公司人事變動,負責兩個賬號其中一個的同事離職,新同事草率地變動了廣告,導致流量下滑,難以挽回,給了黑科技流上位的機會。很快,產品前三由大賣和我們的兩個賬號,變成了大賣、我和黑科技流各佔一席之地,至此三方戰局正式形成。

很多人都會納悶,我口口聲聲稱別人是“黑科技流”,卻沒給出實錘證據,也許別人也是憑運營上位的呢?

這位後來居上的“黑科技流”,前期確實低調,直到擠進前三後才漸漸露出了野心和手段,容我慢慢道來:

從12月中旬開始,黑科技賣家已經緊隨我們,銷量第三,首頁排名大致第一,第四,第九,分別是大賣,我,黑科技。12月到1月初,三方局勢還比較穩定,大賣100 多個評價,我40多個,黑科技5個評論,產品單價也逐漸變成26€,24€,24€。但與此同時,排名第九的黑科技賣家也開始蠢蠢欲動、暗自謀劃。

1月中旬,我才驚訝的發現,江山已換,原來僵持穩定的狀態不再,黑科技賣家反超了我與大賣,排名和銷量都躍居第一,我花了2個月的時候都沒有做到的事情,他卻悄悄地攪動了風雲。

跨境電商的跌宕三國,刷評流,運營流,黑科技流,誰能笑到最後?

此處詳細解說:

前臺強行改流,搜索關鍵詞,流量入口發生變化。

之前,我們提過產品的核心關鍵詞,打個比方,當你想買一個無線充電器,絕大多數人的搜索一定是輸入wireless charger, 不管怎麼輸, wireless這個單詞你是一定要打的,並且亞馬遜會根據客戶搜索量推薦熱搜詞,你甚至不需要輸入wireless全部,而是剛剛輸入wire,下面wireless charger選項就會自動推薦給你,相信大多數消費者在輸入前面部分看到自動推薦後,一點會直接點擊推薦,而不會自己手動輸完。

我們的產品也一樣,在之前正常的情況下,輸入的詞和推送的詞,排在第一就是大賣,之前我通過小詞去包圍大賣失敗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我違背不了絕大多數消費者的搜索習慣與想法。要擠掉大賣,就必須在改變這個搜索詞的地位的同時卻不改變消費者的搜索習慣,同時還是置頂自己。

黑科技賣家正是從這裡下手的。首先,確定新詞,還是拿wireless charger舉例:人們搜索wireless是不變的,所以這個必須是基礎,同時要讓客人看到產品的相關性,如果是我,我選擇強推wireless chargers,意思一樣,習慣不變,剩下的就是將改詞熱度置頂搜索框。黑科技工作室能做到這一點都不難,通過多IP模仿搜索新單詞,巨量的搜索次數,置頂只是時間問題,當然你的產品同時也需要在該關鍵詞下排名第一。

回過頭來看,一月中旬,黑科技賣家已經做到了關鍵詞變化,新關鍵詞下全是他的身影。隨著前臺變化的同時,他的銷量變成第一,大賣第二,我第三。(此時他的review數量也不過10個)

這裡很多人也會有疑惑了,也許黑科技賣家只是站外刷刷Deal,刷刷單,僥倖上了幾天首頁卻並沒有真的使用黑科技呢?這裡需要解釋下,之所以把我們三個分為黑科技流、刷評流和運營流,主要指的是不同的上位方式。

眾所周知,成為Best Seller的至少要站穩一兩週,不是單單上個首頁,偶爾銷量第一就可以拿到的。另外還會涉及關鍵詞排名,銷量排名,前文中曾強調過藍海,所以要區別紅海長尾銷量與藍海核心銷量。所以,這位黑科技新賣家確實極有可能是通過黑科技造了一個新詞,併成功將新詞做到熱搜第一,新詞獲得了大量的搜索量後,就會一直置頂,因此排名第一和類目銷量第一也易了主。

跨境電商的跌宕三國,刷評流,運營流,黑科技流,誰能笑到最後?

第三話:被擠掉的大賣,如夢初醒,激烈反撲

大賣之所以被稱為“刷評流”,是因為他有眾多刷評小號,最擅長的就是刷review。他之所以會輕易被黑科技賣家扳倒,除了輕敵,也有時機的原因,畢竟那個時候已經快要過年了,誰會想在這個時候搞事?偏偏黑科技賣家留了個心眼,認為此時此刻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別人都放鬆警惕的時候,就是他最好的時機。但因果循環世事難料,大賣發現自己佔據了半年的第一排名被人搶走了後,反應異常激烈,開始反撲黑科技賣家,唰的一下就給黑科技賣家丟了8個差評,戰火兇猛。

黑科技賣家的反應和行動都很快,大約2天就移除了差評,但是大賣殺紅了眼,根本不肯放過,一直盯著他刷。在此消彼長外加本身review數量不多的情況下,黑科技賣家便只能維持4星的評分,而且每一個差評又被點幾十個YES,搞得所有差評全部置頂了,場面已然失控。

說實話,當時看到這個場景我忍不住有點想笑。我們三個就像東漢的魏蜀吳,大賣發育根基好,像曹魏;黑科技賣家有策略有能力,像蜀漢;而我這個吃瓜觀戰,沒刷什麼存在感的更像孫吳。

如果他們兩敗俱傷,對我來說肯定是喜事。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此時此刻我只需靜觀其變就好。

同時,我也很好奇,黑科技賣家接下來還會使出什麼手段來呢?萬萬沒想到的是,幾天後,大賣的產品竟然消失了!

我立即去搜索大賣的店鋪,所有的產品都是current unavailble ! 掛了? 這麼快?震驚之餘,欣喜如狂!

更令我高興的是,我默默做好的準備也迎來了一大波紅利。雖然我的運營技術談不上多麼高超,但卻是實實在在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在他們廝殺和前臺流量變化的整個過程中,我一直都很耐心的做好手頭上的工作,有針對性的調整了廣告策略。自從大賣突然消失後,黑科技賣家也仍為差評所困,我順理成章的撿了一波人頭,成了Best Seller。

但明眼的人都知道,這時候出頭並不是一件好事。我雖然欣喜卻又隱隱不安,時間進入了過年休假期間,表面一片風平浪靜。

跨境電商的跌宕三國,刷評流,運營流,黑科技流,誰能笑到最後?

第四話:年初三,大賣捲土重來

很無奈的是,戰爭的硝煙還沒吹散,大家狀態都沒調整好,大賣就忽然就殺回來了。

他回來第一個舉措,就是降價,導致我們產品的價格差徹底崩塌,全部變成了24€,24€,24€。

他回來第二個舉措,還是使出了他最擅長的手段——刷評,不管是他自己經營的刷評小號,還是委託外面工作室的小號,都噴湧而出開始搞事了。

無所不用其極,他瘋狂的給我們刷了2周的直評差評。這次有點哭笑不得,這位失控的“大賣”秉承著人人有份、人人平均的想法,給黑科技賣家、我以及另外一個沒什麼起色純屬躺槍的小賣家,各刷了10個差評,我的轉化率也迅速從15%掉到了5%,這場商業競爭愈發變味,也令人唏噓不已。

黑科技賣家本身評價數量就比較少,而他的差評又是作為TOP掛在網頁左邊的,所以這10個差評對他造成了致命的打擊,情況不妙有點崩。

而我本身就積累了一些評價,收到差評後一直都積極的和亞馬遜交涉,雖然差評沒有全部移除,但也只置於右端最近評價,沒有進入TOP,同時也不計入星星評分,所以四星半還是沒有掉,只是影響了銷量,情況相對好一點,還沒崩。

而刷評流大賣憑藉這段時間的修整恢復,將銷量和關鍵詞排名都拉回了第一。

黑科技賣家和我的排名不斷往下掉,這個節骨眼上,如果留著這些差評過年,也許還沒過完年產品就涼涼了。後來我終於摸索到了刪除這批差評的方法,這裡也簡單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當時被刷了10個直評的差評,第一次聯繫亞馬遜的時候,亞馬遜回覆說不能移除,因為這些評論沒有違反亞馬遜規則,同時還丟了個鏈接給我,裡面詳細說明了評價的原則等等。是純英文版的,想移除差評的朋友一定要耐心的閱讀,不要用翻譯軟件,因為翻譯軟件表達不清晰,會讓你抓不準原則核心內容。

後來我仔細分析了那10條直評的內容和那10個用戶,也核對了亞馬遜的規則,大概確認這是工作室的操作,而不是大賣自己的小號。機會來了,工作室畢竟是追逐利益和某個尚不太完善的系統規律下的,不會完全不留痕跡和其他信息。所以很快,我就找到了證據與違反點,給評價團隊和姐夫都寫了郵件,陳述了這些評論的種種可疑之處,請求亞馬遜調查。當亞馬遜真的想調查清楚的時候,是藏不住的,就是在網上盛傳封號的那天,我去看了我產品,所有的差評都被移除了。

跨境電商的跌宕三國,刷評流,運營流,黑科技流,誰能笑到最後?

從大賣捲土重來狂刷差評,到我們移除差評,幾經波折,一切又都回到了原點。

結果新年一過,姐夫毫不客氣的就封了大批賬戶,搞得人人自危,黑科技賣家也被封了,退出舞臺,剩下我和大賣互相擠兌。

後來的打法就比較枯燥了,無非就是刷差評,給差評點YES,你給自己的好評點30,他給你的差評點60,你點90,他點120這樣玩,很low很無趣。曾經也將價格一度降到了19.99€,結果大面積爆單,庫存跟不上,只能把價格回調到了29.99€,銷量才漸漸穩定下來。

再加上公司上了新品忙著推廣,還有其他站點需要負責,這款產品本身是藍海,單量確實沒什麼突破空間,所以就平常心運營著了,沒有再想著和刷評流大賣拼個你死我活。

故事至此,也暫且告了一段落。雖然這裡一直稱刷評流是大賣,但實際上他們店鋪只有這一款產品賣的還不錯,要真論店鋪規模可能還遠不及我們,做了許多年的運營,大大小小風浪和起伏也都經歷過不少了,這裡也想和咱們行業的朋友們說一句,生意場上沒有永遠的一家獨大,咱們平時喜歡耍點小手段小聰明都不要緊,但凡事不要做得太絕,俗話說傷敵八百自損一千,這種事情做多了肯定得不償失,維持一個和諧公平的競爭環境,用心做好運營做好產品才能笑到最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