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似手足的 “亲戚村” 却不通婚,北方农村这个怪现象你那里有吗

我到过北方许多农村,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甲村乙村通过某件事结成世代友好的亲戚村,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却互不通婚。河北石家庄赵县就有这么一例。


胜似手足的 “亲戚村” 却不通婚,北方农村这个怪现象你那里有吗

南寺庄和东大章两个村子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结义,世代友好。两村东西相距10来里地,村民见面从不称对方的村名,而称东头儿西头儿。逢年过节,相互拜访,大事小情,互相帮扶,之间交往就像亲弟兄俩串亲戚一样。两村之间至今遵守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互不通婚。两个村至今保留一副这样的对联:“百年深情代代相传亘古以来有几村;万民大义辈辈接续开天辟地未所闻。”

胜似手足的 “亲戚村” 却不通婚,北方农村这个怪现象你那里有吗

话说清光绪23年(1897年)临近年关的一天,寒风刺骨。城南一条乡间土路上走着一队肩扛红樱长枪,手提单刀长剑的行路人,那个50来岁的领头壮汉叫白尾巴,家住南寺庄村。这一干人常年在张家口靠打把势卖艺为生,这是回家过年。

穿过东大章村时,被一群舞狮人拦下了,东家争西家抢,不由分说就把他们往家拽,硬要请他们喝酒吃饭。白尾巴等人糊里糊涂就被舞狮人带到了家里。腊月里年货不缺,转眼间四凉八热摆上桌,酒席间,舞狮人说出了想请白尾巴教拳的想法。原来,东大章村武风甚盛,自古就有习武强身的风气,在此之前请过不少拳师,都不能尽意。村里人久闻白尾巴的大名,故拦下他们,愿拜师学艺。白尾巴是个重情重义的人,把酒碗一墩:“乡亲们如此盛情款待,我就恭敬不如从命,先在村里教上几天,大年三十再回家过年!”

胜似手足的 “亲戚村” 却不通婚,北方农村这个怪现象你那里有吗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在此之前,曾有一个猛公村人在这里教拳。不知是武功不佳还是武德差,东大章村民有了另请高明之意。白尾巴留下后,很快被那个人知道了。心中愤愤不平,暗暗使劲想踢南寺庄人的场子。一天,白尾巴正教拳,那个人来了,提出要和白尾巴单挑,白尾巴微微一笑,冲他点点头。那人早想出口恶气,就拉开架势使出浑身招数在场子里追打白尾巴,白尾巴不知他的底细,先和他兜圈子,瞅准机会一个炮拳上去将对手打翻在地。抬起脚就要跺下去,这一脚如果下去非死即伤。猛公人撂了句狠话走了。

胜似手足的 “亲戚村” 却不通婚,北方农村这个怪现象你那里有吗

这天,东大章街头出现了一位手提哨棒的光头武僧,点名让白尾巴出来比武。白尾巴不知其来历,看到它锃亮的光头,计上心头:“好吧,三天以后你再来,到时我奉陪。”三天头上,武僧准时到来,白尾巴成竹在胸,他并不紧张,将一块手巾在水盆里湿了一下,赤手空拳走上场子。狭路相逢勇者胜,武僧一上阵就把手里的哨棒轮的风雨不透,白尾巴被追打的满场跑,但毫发无损。他瞅准武僧近身的机会,把手里的手巾啪地甩出,把武僧的光头罩了个结实,顺势一拉,武僧应声倒地。原来,武僧的光头等了这么三天,刚刚冒茬,正好可以挂住湿毛巾。这下,东大章的乡亲更佩服南寺庄这些人了,纷纷拜他们为师。为了把本村的拳术毫无保留地传给东大章乡亲,正月里,白尾巴等又从村里请来了拳师张老振和另一白姓拳师。南寺庄的一张家二白家都以练“五虎清拳”为主,在历史上均出过武秀才。

胜似手足的 “亲戚村” 却不通婚,北方农村这个怪现象你那里有吗

两个村以拳为媒,拉开了百年友谊的序幕。每当南寺庄的亲人来了,东大章村民都要挂出这样的横幅:“热烈欢迎亲人到来。上联是:情同骨肉志趣相投;下联是:海枯石烂友谊不变。”

有趣的是,关系这么铁的亲戚村,却有着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互不通婚 。这又是为什么呢?村人笑曰:“亲兄弟之间岂有通婚之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