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陵墓前,設立威武的石人、石獸的原因是什麼?

新龍祥

凡是去過陝西參觀過唐代著名陵墓的朋友,肯定都還記得,無論是唐昭陵還是唐乾陵,在陵墓四周都分佈有許多石刻,其中有文臣武將,有馳名天下的六駿,還有鴕鳥、石翼獸等。那麼在古代,為什麼會在陵墓之前設立這麼多的石人、石獸呢?它們到底有著怎樣的寓意與作用呢?

其實呢,古代陵墓前的這些石人、石獸,既是一種陵墓的裝飾物,也是有著豐富的寓意的。這些石刻,在整體上給予陵墓增添了有力的恭敬肅穆之感,同時也對單調的陵墓空間予以裝飾。

這些石刻,其中的石人,一般分為勳臣、文臣、武臣三種,都是圓雕立像。而石獸則分為獅子、獬豸、駱駝、象、麒麟、馬六種。如果你在唐十八陵遊覽的過程中細心點,就會發現,這些石雕,無論石人還是石獸都是成雙成對出現的,而且各自的位置也都是左右相對而立。這些石刻在造型上,生動有力,雕刻非常精細,單個的體積也比較大,給人一種莊重肅穆的感受。

至於這些石人、石獸的寓意和作用,則在於世人仿照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將有關的禮儀、侍衛、坐騎等按照一定的比例,精雕石刻成型,並按照一定的規格、規律擺放,一方面對整個陵墓景觀予以點綴裝飾,另一方面則更在於彰顯陵墓主人的威嚴。而,你若要真正感受那種古代帝王們的威儀和莊嚴,還是建議去唐十八陵等名勝處親身感受下。


書房記

古代陵墓前,當然下葬者,都是生前非富即貴之人,一般老百姓的陵墓前,不可能擺設有石人石獸。

那些擺設在非富即貴之人陵墓前的石人石獸,在史書記載中叫作石翁仲,又名石像生,是陵墓的裝飾性建築,以顯示陵墓的威嚴。

石獸中有馬、大象、獅子、獬豸、麒麟、駱駝等動物,大都一個站姿,一個跪姿;石人中有武臣、文臣、勳臣等,大都是站立狀態。

石人石獸,無不雕刻的高大威武、莊重精細、栩栩如生、生動有力,表現出恭肅的神態,似忠實的護衛,在陵墓前站崗放哨,顯示出墓主生前的顯赫地位。

古代陵墓前的石人石獸,不是一般平民百姓所能享受到的待遇,古時貧富貴賤有別,所以這樣的排場,只能是皇宮貴族大臣等上流社會之人,死後才能享受到的待遇。

據史料考證,從秦漢時,就有了石人石獸,譬如秦陵裡就有石麒麟,有功的大臣,例如漢代霍去病的墓裡就建有石像生。

石人石獸,也即石像生,乃皇家特許供應品,是身份、地位和等級的象徵,歷代帝陵以及皇親國戚大臣的陵墓前都有擺設。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