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阿里巴巴在香港申请上市被拒而腾讯却可以在香港上市?

遥望星海苍穹

阿里上市的时候,香港证券所规定,同股不同权的公司不得上市。

阿里要求“同股不同权”,即是股份没有监管权,只享有股息派发。这跟香港的公平原则不乎,所以最后放弃在港上市。

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前,软银和雅虎持有阿里巴巴的股份超过50%,而马云和管理层持股不超过20%。

所以阿里巴巴当时提出了合伙人政策,以保证持有相对较少股份的创始人/合伙人对公司的绝对控制,避免出现大股东影响企业经营策略等问题。奈何港交所就是不同意,所以只能放弃了。


而腾讯本来就是同股同权的公司。大股东MIH在入股时给予马化腾团队充分的信任,放弃了投票权,所以就算是同股同权也是马化腾团队说了算。

而且腾讯创始人持股比例虽然也不高吧,但是比起阿里还是要高一些的。


我是李合伟:伯乐创投俱乐部创始人,创投商学院首席讲师,著作《觉悟行果创业论》。帮助过300多位创业者创业成功。期待与您分享交流~~~


合伟说

首席投资官评论员门宁:

阿里巴巴最终选择在美国上市,除了因为股权分散,需要同股不同权的架构保证管理团队的实际控制权之外,还因为阿里巴巴与香港股市的一些故事。

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的B2B业务单独在香港上市。阿里巴巴作为中国最成功的互联网公司,上市备受市场追捧,超额认购258倍,冻结资金高达4500亿港元,融资116亿港元,市值超200亿美元,成为亚洲市值第二的互联网公司,市盈率超过300倍。

上市当天,阿里巴巴B2B开盘价达到30港元,尾盘收于39.5港元,较发行价涨192%,一度创下了港股2007年新股首日涨幅之最。然而上市后,阿里巴巴B2B的股价一度表现不佳,自2009年三季度开始即一路下滑,至2012年2月,股价一度跌落至10港元不到。

最终在2012年2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其B2B上市公司于6月8日停止在港交所交易,6月20日正式撤出港交所。2月21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以每股13.5港元的价格,收购阿里巴巴余下27.03%的股份,完成私有化并摘牌。

其实在香港投资者心理,阿里是对他们有亏欠的。因此当阿里坚持以同股不同权的架构上市时,港交所并没有同意。

腾讯股权结构和阿里类似,管理层都没有绝对的控股权,腾讯最大的股东是南非企的MIH,MIH持有腾讯33.2%的股份,今年一月第一次减持,目前仍有31.2%的股份。

MIH的投资眼光确实独到,在腾讯最困难的时候大笔入股腾讯,而且出于对腾讯管理团队的信任,他们放弃了投票权。因此腾讯管理层虽然没有掌握绝对控股权,却因为大股东MIH放弃投票权而牢牢掌握了腾讯的实际控制权。

所以腾讯2004年上市的时候,虽然没有同股不同权的制度,但马化腾实际掌握的投票权远远大于他的股份,完全不用担心失去对公司的控制。


首席投资官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要追溯到2013年,阿里想要到香港上市却被拒之门外。香港所为什么要拒绝一个互联网科技巨头企业?

核心问题在香港不允许“同股不同权”的公司上市。2013年阿里的最大股东是日本的软银集团和美国雅虎公司,如果按照港交所的同股同权制度,阿里在香港上市后马云等创始团队就会丢失公司的实际控制权。

马云当然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于是和港交所展开多番协商,提出多种方案要保留自己对阿里的控制权。最后都被港交所拒绝,无奈之下远赴重洋到美国敲钟上市。

而腾讯则不一样,虽然大股东为南非一家公司,但是在港股上市前后马化腾和公司高层牢牢把握着对腾讯的实际控制权。所以,阿里和腾讯两个互联网巨头有了如今这样的结果,一个在美一个在港上市。

时过境迁,阿里的股价从90多美元一路上涨到190多美元,市值也达到了5000亿美元,香港显然错失了一个巨头企业。对此,香港证监会也表示遗憾,并在五年之后的今天欢迎阿里再度来港上市。

既然欢迎就要做出规则上的改变,2017年底小米传出上市传闻,港交所放松在同股不同权问题上的做法,默认了香港将再度迎来同股不同权的时代。为什么香港要改变?

五年过去,我们可以看到香港在国际上的金融地位已经远不及从前,一度被深圳、广州等地赶超。这个昔日的金融骄子也在时代的巨轮下学会改变。小米要上市,阿里旗下的蚂蚁金服也要上市,香港是否能迎来这两个明星企业,时间会给出答案。


政商参阅

阿里是同股不同权,但是腾讯不是,我把他俩的协议贴给你。

腾讯是“一致行动人协议”

根据腾讯在港交所上市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各创始人与MIH在公司上市前分别持有公司50%的股份,双方在2004年股东协议中有一致行动协议的约定:双方向腾讯集团各公司任命等额董事,而且在上市公司主体中双方任命的董事人数总和构成董事会的多数。从而实现了双方共同对上市公司和下属各公司的共同控制。

另外腾讯以及腾讯公司所属的所有子公司的董事决议必须经有关股东大会或董事会会议出席投票的75%以上股东或董事同意,所以外国财团并不可能控制所有的控制权

腾讯的一致行动协议如下:

阿里是同股不同权,董事会控制

阿里巴巴的招股书显示,阿里巴巴合伙人在集团上市后将拥有独家提名多数董事会成员的权利,但董事提名候选人,必须在一年一度的股东大会上获得大部分票数的支持,方可成为董事成员。根据马云、蔡崇信、软银和雅虎达成的一致行动协议,在未来的股东会上,软银和雅虎要支持阿里巴巴合伙人提名的董事候选人以及软银委派的一名董事。

对于阿里被恶意收购或修改章程,除非股东大会以95%的股东投票支持才能修改章程,这样的修改限制基本意味着湖畔合伙人在总计持有5%股权的情况下,就能轻松阻止他人对公司的恶意收购和控制。


芝麻想法笔记

阿里巴巴集团曾经在2007年11月16日港交所上市过,并在2012年2月21日宣布私有化退市。到了2014年3月,阿里巴巴宣布启动赴美上市事宜。

为什么阿里最终没有选择在香港上市?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时香港证监会制度只允许“同股同权”的股权分配模式,即每一股都有且只有一票投票权。而阿里设计的股权为

“同股不同权”即创始人持有股每一股等于若干票(例如刚上市时,马云持有阿里8.9%股份,而投票权占42.5%),而二级市场则每一股等于一票。这样的“双重股权结构”,显然是和港交所规则相违背的。最终双方洽谈失败,阿里最终选择赴美上市。

为什么阿里宁弃香港也要选择“同股不同权”? 主要原因如下: 阿里股权过于分散,而且股东都不是省油灯。阿里最大的两个股东日本软银和美国雅虎(现已被阿里收购)。两家公司持股超50%,而马云的管理层只占20%,并且软银,雅虎两家公司都有自己的主营业务,并非单纯的投资机构,如果阿里采用“同股同权”模式,上市后则会出现软银,雅虎获得公司控制权,马云等创始人没有公司决策权。难保这两家公司不会拿阿里做自己的想做事。所以阿里要上市,马云一定选择能够接受“同股不同权”的交易所。

反观腾讯,自2004年在港股上市以来,股价已经翻了500多倍,堪称奇迹。现已成为港交所最大蓝筹,市值占据港交所总市值的12%,那腾讯是如何解决股权问题的呢?

腾讯在2004年上市时,当时的市场并没有“同股不同权”的说法,当时所有人包括马化腾都没想到腾讯会有今天这样的辉煌。那么现在腾讯为什么不担心股权问题呢?主要原因如下: 腾讯最大的股东为南非MIH占股35.64%,马化腾占13.1%,南非联合银行集团(ABSA)占10.46%,很明显股权也是旁落他人,而两家南非公司远隔万里看中深圳的腾讯,其眼界和眼光让人敬佩,更让人佩服的是两家公司都选择了分红权而放弃了投票权。换句话说,马化腾及其团队对腾讯集团拥有绝对的投票权和管理权,这也让马化腾少了后顾之忧,专心开拓市场,并一举成为亚洲第一大公司。

综上所述,基本回答完了题主的问题,腾讯从一定程度上讲,也算是“同股不同权”,只是在上市是按照同股同权的模式上市,然后其投资股东放弃了投票权。而阿里的情况则有所不同,自从失去阿里之后,香港证监会也在深刻反思自己,近期有传言称:香港证监会通过了“同股不同权”制度,有可能也是为 蚂蚁金服赴港上市铺平道路,毕竟错过了阿里,香港不想再错过蚂蚁金服这个金融巨头了。

最后本人专注于金融投资领域,尤其是股市财经,各位如果有财经问题,或者对投资有兴趣的可以加个关注,一起交流。


读买卖

就是合伙人制度的同股不同权原则不被港交所同意啊,那为什么阿里巴巴要用合伙人制度而腾讯不用呢?我们可以用阴谋论的观点来分析一下,阿里巴巴的最大几个股权投资人分别为软银,雅虎及管理层了,软银和雅虎都属于擅长于高新行业的集团或公司,如果真能控制阿里,那公司实力能飞越。明眼人都能看出他们对公司控制权的窥探。尤其是软银,按市值算被人控制几千亿美金价值的股票,每年只能拿到百亿人民币左右的利润分红,没所求谁会信,你看马云都在干什么,开达摩院,搞慈善,植树造林加发放红包福利,这都是为增加开支,减少股东利润分红的。当然以上都是阴谋论论点,谁没点阴暗思想是吧。说回来,腾讯马化腾也只有十点几的股票,他为啥不怕。因为能跟他挣权的几大股东分别是南非标准银行及南非报业集团好像。都不是高新技术的集团企业,很早就放弃投票权,只有分红权。同时这两个股东多少都和中国工商银行有各种关系联系(具体就不分析了)。不会影响腾讯管理层的控制权。并且,腾讯股权作为这两个股东集团持有的最优质的资源,还能反过来影响南非那两个集团内部工商银行股权的话语权提高。何乐而不为。


晨晨216004512

我是一名专注超跌次新股的非知名散户,抄底成功率近百分之百,欢迎来挑战?

其实阿里巴巴曾在香港上过市,自主退出的,当时可能是基于战略调整需要,作出的选择,这段历史很多人并不十分清楚,一起来回忆下:

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俗称阿里巴巴B2B公司)以B2B业务作为主体,在香港主板挂牌成功上市,融资116亿港元,当时它身负众多光环:融资17亿美元,超过谷歌成为科技领域融资之最(同时创港股融资纪录);市值超200亿美元,从IPO次日的峰值40.4港元,两个月时间里跌去近半,直至最后跌到开盘价的四分之一10港元不到。最终在2012年2月21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以每股13.5港元的价格,收购阿里巴巴余下27.03%的股份,并在回购私有化后将阿里巴巴自香港联交所除了牌。

对于这段过往历史,可能很多90后不太了解,毕竟时间相对较早,可能这段历史也对香港造成心理层面的影响,虽然马云及其阿里巴巴,都非常想在香港上市,并作为首选,而惨遭拒绝。最终的结果大家也看到了,那就是香港无法接受阿里提出的合伙人制度,阿里暂无缘港交所。

不过阿里也强调,时机合适希望回归国内,如果真回来,是分享价值,还是收割小散,这恐怕不好说呀!毕竟这么大的体量已经让美国市场的股民分享过了。到咱这里剩下的是汤,还是骨头就就难说了。

但阿里今天作为国内最大的互联网购平台,其核心业务处于绝对老大地位,围绕核心业务发展起来的相关业,很多已经成为了独角兽,甚至有些成为了巨无霸,比如支付宝,在支付领域还是很领先的,还有大数据,这块在将来很有可能成为阿里的核心中的核心。

不管阿里在哪里上市,他和腾讯一样,都是中国企业,都是中国互联网产业中无法绕开的奇迹,一个在社交领域绝对霸主,一个在网购领域王者无敌。两位马姓老大,虽然相爱相杀,但都是中国互联网江湖的传奇人物,其影响力将永远载入中国互联网发展历史中。大家认为呢?


东方财智

先说为什么拒绝阿里巴巴?因为港交所《上市规则》所坚持的是同股同权原则。而阿里巴巴大家都应该知道它是"合伙人制度",大股东分别是软银和雅虎,但是实际控制权却是属于"合伙人团队,也就是说合伙人制度就是"同股不同权"。所以"阿里巴巴"很明显与"港交所"所坚持的原则不同。所以"港交所"最终放弃了阿里巴巴。同时,错失阿里巴巴也让香港市场引起了反思。

至于腾讯公司,我本人不了解,我刚去查了老半天都没有查到原因。欢迎各位高手精彩解答。


金D蛋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阿里巴巴曾经在香港交易所上市过,到后来退市了。

为什么阿里巴巴要舍近求远从香港退市跑去万里之外的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呢?原因是当时的港交所不支持同股不同权的交易制度。

要知道同股不同权制度对阿里巴巴极度重要,说是它的护身符也并不为过。为什么这样说?因为阿里巴巴的创始人团队只持有公司很少的股份。

即使最核心的创始人马云也仅仅持有7%左右的股份。加上其他创始人,合计持有的股份也只有20%左右。

在同股同权的情况下,一旦阿里巴巴上市。公司董事会很容易被大股东控制,有可能导致创始人团队被赶出公司的悲剧(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一度被投资人赶走)。

阿里巴巴的最大股东是日本软银集团,持有约30%的股份,第二大股东是美国雅虎公司,持有15%左右的股份。

在同股同权的情况下,董事会肯定会被以上两家公司把持。尤其是当时公司创始人马云和雅虎闹了很大矛盾。假如有机会控制或者影响董事会的话,一定会把马云赶走。

所以,马云远走海外支持同股不同权的纽约交易所上市。通过该制度和合伙人制度,创始人牢牢控制了董事会和公司决策管理权。

而为什么却在港交所上市了呢?要知道马化腾也不是公司的最大股东啊。其实在上市之前,马化腾就和公司最大股东南非报业集团(MIH)达成了“君子协定”,即MIH对腾讯只做财务投资,不干涉公司管理。因此腾讯才安心地在港交所上市。

现在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企业由于在创立初期大量融资,因此创始人团队支持有公司很少股份。这就导致现在科技企业对同股不同权越来越渴望。

香港交易所为了留住这类企业,于今年4月推出了同股不同权制度。所以,我们就看到了小米准备在港交所上市。


红谷新视界

马云的合伙人模式不被港交所认同,认为该模式如果得以在港交所上市的话,会对港交所之前对在港交所上市的公司产生不公平待遇,也是对港交所所制定的上市规程是相佐的,虽然阿里是一块很大的蛋糕,也很诱人,但在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下,自己没有识言。而腾讯之所以能在港交所上市,我想当中必有大佬在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