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60年时间,让中国人吃饱了饭!

他用60年时间,让中国人吃饱了饭!

文 | Sir

中国个人品牌最值钱的“农民”,用60年时间,让中国人吃饱了饭。

如今已是88岁高龄,还想着要解决两项问题后再退休。

个人品牌价值达到一千亿,但他拒绝注册。

他就是当代神农、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一条道上走到黑,历经坎坷后,解决了世界性的难题。

他用60年时间,让中国人吃饱了饭!

如今更是在不断创造奇迹。在气温最高能达到50度的迪拜沙漠种出水稻,亩产500公斤;研发的超级杂交水稻,亩产超1100多斤。

没想到这位全球闻名的科学家,小时候竟是位公子哥,大学还差点成为军人和运动员。

人生一波三折,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他用60年时间,让中国人吃饱了饭!

88岁的袁隆平

再创四项世界纪录

生命不息,奋斗不息,这句话说得正是袁隆平,88岁的他带领团队再次创造了4项世界纪录,每一项纪录都将有千万人受惠。

第一项纪录就是在迪拜沙漠种出水稻,亩产500公斤。

迪拜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白天表面温度超过40摄氏度,最高时近50摄氏度,昼夜温度相差30摄氏度,有机质含量低,基本没什么农作物。

他用60年时间,让中国人吃饱了饭!

经过5个月生长,首批水稻成熟后,来自印度、埃及、阿联酋等国家的专家对水稻产量进行测评,发现其中一个水稻品种产量超过了每亩500公斤。

这项技术对未来有着大影响,全球3000多万平方千米的沙漠,如果按照这项技术种植,就算种植百分之一,年产量也会超过2亿公斤。

第二项纪录是超级杂交稻产量再次突破,平均亩产达到1149.02公斤。

他用60年时间,让中国人吃饱了饭!

去年11月份,袁隆平及其团队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品种“湘两优900”,在河北邯郸市轻度盐碱地种植成功,第三方测评团队随机从102亩水稻里随机抽取3亩多,人工收割,机器脱粒后,平均亩产达到1149.02公斤,创造世界纪录。

第三项世界纪录海水稻试种成功,最高亩产达到620.95公斤。

海水稻亩产达到620.95公斤是袁隆平团队的又一项突破,海水稻是种植在盐碱地的水稻,刚开始亩产100公斤,后来袁隆平团队将其提高到亩产300多公斤,现在是亩产600多公斤。

他用60年时间,让中国人吃饱了饭!

如果将中国15亿亩盐碱地中的1亿亩种上海水稻,按亩产500公斤算,年产量将达到500亿公斤,能养活1亿3000万人口。

第四项世界纪录是水稻亲本去镉技术。

全世界镉储量约为50万吨,我国镉储量在全球范围内是最高的,存储量为9.2万吨,占全球总量的18.4%。

镉污染的危害非常大,进入人体后会阻止骨骼的新陈代谢,造成骨骼疏松、萎缩、变形等。慢性镉中毒主要影响肾脏,最典型的例子是日本著名的痛痛病。

他用60年时间,让中国人吃饱了饭!

去年袁隆平宣布:”在水稻育种上有了一个突破性技术,可以把亲本(一般指动/植物杂交时所选用的雌/雄性个体,也就是母本和父本)中含镉或者吸镉的基因‘敲除’掉,亲本干净了,种子自然就干净了。”

这对全球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

他用60年时间,让中国人吃饱了饭!

这位杂交水稻之父

曾是位无忧无虑的公子哥

如今已是88岁高龄,为杂交水稻奋斗终生的袁隆平,没想到的是小时候竟是位公子哥。

袁隆平出生在长安街,父亲是国民政府官员,母亲是教师,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他用60年时间,让中国人吃饱了饭!

当时正是战乱时代,四处流离,袁隆平的家从北京到湖南,到重庆,再到其他地方,但袁隆平这位公子哥却无忧无虑,不管天上炮弹怎么飞,他还是自顾在玩。有次日军轰炸重庆,他竟然从防空洞跑出去,带着弟弟去江里游泳。

与农业结下缘是在汉口,小时候的袁隆平在园艺场发现,各种各样的花像铺在地毯上一样,水果随手可摘,这让他想起了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卓别林和女主定居的地方,窗子外面是果树,伸手就能摘,奶牛走到门口,挤完就可以喝。

于是,1949年19岁的袁隆平报考了西南农学院的遗传育种专业,想要以后打造这么一个世外桃源。跟着老师下乡后才发现,自己的理想生活跟现实差的太远,中国的农村破败不堪,甚至很多人衣不蔽体,吃了上顿没下顿。

他用60年时间,让中国人吃饱了饭!

于是,袁隆平立下志向,要把破败不堪的乡村改成田园。但面对枯燥的科研工作,袁隆平又败下阵来。

1952年抗美援朝,他报名参军成为空军,但前线局势变好后,所有参军的大学生被退回。

兵没当成,当年他又参加了国家游泳队的选拔,结果吃坏了肚子拿了第四名,无缘运动员。

他用60年时间,让中国人吃饱了饭!

青年时期的袁隆平

如果没有这些阴差阳错,估计就没有杂交水稻之父了。

他用60年时间,让中国人吃饱了饭!

遇到大地震还要抢救种子

在挫折困难面前永不退缩

1953年,袁隆平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省农业厅,在安江农校担任教师,从此开始杂交水稻的研究。

当时中国的主流学说是来自苏联“无性嫁接”,这种技术,虽然能改变农作物的产量,但是效果甚微,袁隆平多次尝试后,均以失败告终。

没办法,为了找到突破点,袁隆平偷学了西方摩尔根的《遗传学》,从基因学的角度研究杂交水稻,只要有空,就拿着放大镜在稻田寻找壮实的秧苗。

他用60年时间,让中国人吃饱了饭!

女朋友觉得袁隆平这是不求上进,没有前途,不小心还会出事,就离他而去。

对袁隆平来说,这是研究杂交水稻来的第一次打击,但是随后,困难与打击不断接踵而来。

找了两年,1961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和学生终于找到一株鹤立鸡群的大水稻,悉心培养后第二年作为种子种到了田里,结果长出来的水稻参差不齐,这让袁隆平很灰心。

他用60年时间,让中国人吃饱了饭!

文革初期,正在做研究的袁隆平突然遭到批斗,但因为他写的《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论文又成了保护对象。

水稻是雌雄同体,但自身功能退化后就不能自行繁殖,如果与没有血缘关系的种子结合,繁衍的后代将更“高大壮”。这篇论文填补了中国水稻雄性不育研究的空白。

但对于国外投入了巨大人力、资金还没有研究成功的课题,很多人都不看好他,但袁隆平说:“外国人没有搞成功的,中国人不一定就不能成功。”

他用60年时间,让中国人吃饱了饭!

在国家科委的支持下,1968年,袁隆平将培育的700株雄性不孕株撒到了实验田里,长出幼苗后袁隆平欢喜的等待做下一步研究。然而一夜之间,有人竟然将所有秧苗全部拔了个精光,让袁隆平四年的研究付诸东流。

跌跌撞撞回家后,袁隆平做了一晚上的噩梦。但面对挫折,他选择继续坚持。

拿着从枯井里找到的5株秧苗,袁隆平带着助手离开了安江,前往南方各地寻找雄性不孕株。在云南遇到7.2级地震时,第一时间不是想着逃命,竟是冒着生命危险去抢救种子。为了能让种子尽快发育,袁隆平将种子绑在腰间保暖。

但是不管如何努力,研究还是没有进展,人工栽培的水稻难以突破,袁隆平就决定寻找野生水稻。

1970年11月23日,袁隆平当时的助手冯克珊、李必湖在海南岛南红农场发现了一株雄性不育野生稻,经过杂交,第一代杂交水稻就这样出现,袁隆平将这株野生稻命名为“野败”,成为所有杂交稻的母本。

他用60年时间,让中国人吃饱了饭!

从袁隆平杂交水稻推广那年开始,我们开始宽裕了,能吃饱饭了。

在知乎上看到这么一句话,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才知道杂交水稻的重要性,为时代做出过什么贡献。

他用60年时间,让中国人吃饱了饭!

穿35块衣服开十几万块车

再干成两件事再退休

中国杂交水稻的出现,震惊了全球,国外几十年没解决的世界难题,就这样被一个“中国乡村教师”解决。

1982年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学术会议上,“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号出现在了大屏幕上。1987年袁隆平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杂交水稻被称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他用60年时间,让中国人吃饱了饭!

科学奖颁奖现场

袁隆平成为世界级专家,被国外经常请去讲课,获得了“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章、“杰出先驱科学家”荣誉称号、“日经亚洲奖”等,在国内也获得了各个奖项,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

2006年,联合国停止了对中国长达26年的粮食援助,中国自己解决了吃饭这个问题。现在,全国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达到了2.5亿亩,每年增产的粮食可多养活7000万人。

如果全球都能种上杂交水稻,那么地球再也不会有饥饿这个问题。

他用60年时间,让中国人吃饱了饭!

如今已是88岁高龄的袁隆平,还经常跑到田间地头,穿着35块钱的衣服,开十几万的车。有人让他注册价值一千亿的“袁隆平品牌”,但他拒绝了。

已经做了60年研究的他说,等杂交水稻大面积示范亩产1200公斤,等耐盐碱的海水稻培育做到完美时,再退休,希望90岁的时候能完成这两项愿望。

他说,只要是大方向是对的,不是死胡同,你只要坚持下去,他会达到光明的彼岸的。

人生没有捷径,袁隆平用60年时间把最普通的事做到了极致,“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