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夺权,曹魏旧臣和宗亲为何不维护,眼看司马氏代曹?

公元249年,洛阳城中处于一片凄楚之中,以曹爽兄弟、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桓范为首的一批人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处斩,并且夷其三族,当日人头滚滚,血腥杀戮,数百颗血淋淋的头颅无不在诉说着曹魏历时最久、涉及范围最广、最为惊心动魄的权利斗争的无奈和残酷。

司马懿夺权,曹魏旧臣和宗亲为何不维护,眼看司马氏代曹?

高平陵之变,司马氏正式夺取了曹魏政权,从此取代了曹操南征北战打下的基业,司马家族走上了台前幕后,成为了华夏历史上当仁不让的主角。每每触及到司马氏和曹氏的政权更替,不少人总是出现疑问,曹魏旧臣和宗亲为何不维护曹氏政权,眼看着司马氏代曹呢?

司马懿夺权,曹魏旧臣和宗亲为何不维护,眼看司马氏代曹?

曹操的告诫:“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以及曹植的上疏,都在提醒着魏明帝曹叡,司马懿鹰视狼顾之相,不可令其掌控大权,而曹叡也的确是排挤和防备着司马懿,所以在其弥留之际,打算让燕王曹宇、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五人成为辅政大臣,而这几个人都是曹氏家族的宗亲,必定能够维护曹魏政权的稳固,遗憾的是天不遂人愿,因为曹叡身边的“秘书长”刘放和孙资和夏侯献、秦朗以及曹肇隔阂不小,而与司马懿的私交甚深,因此趁着将曹宇支走的空闲,深深的用三寸不烂之舌让曹叡给了任命,结果曹爽和司马懿成为了托孤之臣。

司马懿夺权,曹魏旧臣和宗亲为何不维护,眼看司马氏代曹?

就这样司马懿暂别十年之后又再次成为了托孤之臣,走入了权利的中枢,相较于司马懿而言,曹爽只不过是一个不入流的政客而已,曹爽的利益小集团成立之后,在朝堂上打击政敌,剪除异己,安插亲信,渐渐有着掌控军政两界的趋势,而司马懿则被一再排挤和贬斥,先多行政权,再夺军权,大有踢出中枢之态势。一系列的政治行动,令曹爽集团叱咤风云不可一世,可是司马懿告诉了曹爽什么叫做眼观独辣以及狠辣绝情,不出手则已,一旦出手必然是迅雷之势,晴天霹雳,招招要害。

高平陵之变就是在这样的情势下而上演,有条不紊,丝丝入扣,当真是石破天惊,一时间曹爽集团倒塌,司马氏掌控军政,的确是惊险刺激,酣畅淋漓。

司马懿夺权,曹魏旧臣和宗亲为何不维护,眼看司马氏代曹?

司马懿是四朝元老,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军政两界都有着极其深厚的人脉,曹魏的宗亲旧臣根本就来不及反应,大权就旁落在了司马氏手中,所以不少人即使有心也无力为之,只能坐看司马懿为所欲为!

当然,虽然洛阳宫廷朝政大权以及部分军权被司马懿所掌控,但是曹魏毕竟是历经数朝,有着深厚的根基,在各地还有不少的势力,未必就没有一博之力。司马懿的确是文武双全,曹爽覆灭之后,他将矛头对准了当时督军雍、凉两州的夏侯玄,因为夏侯玄军中根基薄弱,又经历了征伐蜀汉的失败,一纸调令就让其失去了军权,然后又剑指夏侯霸,夏侯霸无奈之下叛逃蜀国;接着是大司空、都督扬州军事的王允侄子王凌打算拥立楚王曹彪对抗司马懿,结果事情败露,被司马懿诓骗而被逼自杀;至于其它曹氏宗亲都被迁往洛阳城内,避免被有心匡扶曹魏政权的人利用,再加上一场场清算和屠杀,曹魏势力彻底被剪除殆尽,自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司马懿夺权,曹魏旧臣和宗亲为何不维护,眼看司马氏代曹?

都说司马懿夺得天下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其寿命长,熬死了不少的曹魏核心人物。曹操、曹丕、曹叡三代掌权人先一步而去,大将夏侯渊、夏侯惇、张郃、许褚、曹真、曹休等能力强悍者都早已不在,所以同时代的司马懿成为了资历最高且经验老道的曹魏老人,威望日隆,也就有了高平陵之变的顺利。

曹氏辛苦打江山而为司马氏作了嫁衣,哎,说来真是可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