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贩子”义律是冤枉的吗?

文|陈卿美

在鸦片战争中,能让国人记住的外国人,貌似只有英国人义律了。义律的形象几乎就是侵略者、鸦片贩子的代名词。但真实的义律与我们所认知的有很多不一样,以至于有人说,义律是被冤枉的。

首先要区别一下义律与懿律,这是两个人,而不是翻译方法不同造成的。两人都是鸦片战争中的英方人员,因此国人非常容易搞混。实际上,他们是堂兄弟。懿律全名叫“乔治·懿律”,义律全名叫“查理·义律”。懿律比义律大17岁,是堂哥。两人都曾服役于英国海军,鸦片战争时,懿律是侵华的英军总司令,而义律则是商务总监。调兵遣将是懿律的工作,而义律的主要工作是保护英国商人。

“鸦片贩子”义律是冤枉的吗?

义律

有人说,义律最早就是一名商人,只是到中国次数多了,慢慢就被英国政府委任为商务监督。这是不真实的,义律最早到中国是1834年,是以船务总管的身份来华。据《东莞县志》记载,“义律携一妻一子至澳约束商人水手。惟不管贸易。”由此可以看出,义律并不是真正的商人,更不是鸦片贩子。从这点来说,义律确实是冤枉的。

在鸦片战争中,义律经常代表英国与中方谈判,始终袒护或纵容英国鸦片商人向中国大肆走私鸦片。义律因此也被贴上了“邪恶”的标签。但真实的义律不是这样的,他本人是一个鸦片贸易的坚决反对者。早在义律作为英属圭亚那医疗舰《奴隶护神》号舰长的时候,就曾上书英国政府,说鸦片贸易是“给打着天主教旗号的国民丢脸。”

在义律看来,英国进行鸦片贸易是罪恶的、是耻辱的。他的这种观点,曾向多人表露过。比如他曾写信给后来的英国首相巴麦尊,说鸦片贸易对英国是羞耻的,也是非常危险的。他认为,鸦片的价格昂贵,且不稳定,如果英国将用于鸦片贸易的资金用于其他贸易,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义律不仅反对英国的鸦片贸易,同时还支持中国禁烟。他多次强调,禁烟有利于中英关系的稳定。在给巴麦尊的信中,他还说了一句这样的话:“我决定使用我的权力范围内的一切合法手段结束该贸易,并防止它重新出现。”

从义律反对鸦片贸易与支持中国禁烟的立场来看,国人对义律的传统印象确实需要改变了。事实上,当时很多英国人、包括鸦片商人也非常讨厌他。但义律毕竟是英国人,不仅要代表英国利益,更要服从英国政府的决定。从各方面来看,义律后来的表现更多是迫不得已。但他为何不辞职呢?这点让人非常想不通。

1839年9月,义律向国内的巴麦尊报告,就林则徐禁烟一事做了如实陈述。巴麦尊表现很强硬,而且他提出的对华策略非常简单粗暴——“先揍它一顿!”巴麦尊回复义律说,“应当不仅使中国人见到大棒,而且还要先让他们在背上尝到它的滋味,然后他们才会向那个能够说服他们的唯一论据——大棒论据低头。”

巴麦尊是强硬的鹰派,奉行武力决定一切。一个月后,他调派大批军舰进攻中国,挑起鸦片战争。应该说,义律也是要看大领导脸色的,不得不听命于巴麦尊。保护英国鸦片商人的利益就是义律的本职工作,义律硬着头皮也要上。但保护他们的生命,则是义律主动作为。因为,按清政府的法律,以林则徐禁烟的决心,一些英国商人恐遭中方处死,这在英国人看来是非常野蛮的,是无法接受的,义律自然也是不能接受的。义律反对鸦片贸易、也支持中国禁烟,但实在无法接受野蛮处死英国商人。即使他能接受,英国政府也决不答应。如果真有英国商人被中方斩首,英国政府定不会轻饶义律。

另外,义律在与中方打交道中,也并不是那种霸蛮、刁蛮的角色。比如他曾多次与两广总督邓廷桢通信,在通信中,义律的态度是比较谦和、温顺的,这点让邓廷桢非常认可。义律态度谦和、温顺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期望与邓廷桢能保持长期的、友好的直接通信联系。当时外国人与中国官员根本无法直接沟通,需要行商做中介,比如写信必须由行商代为转交。直接与两广总督这样的高官直接写信沟通,就已经是一大外交进步,这点义律确实做到了。

不过,义律的隐忍也是暂时的。当英国政府派的军舰从印度抵达中国时,义律就改变了风格,变得开始强硬。同样是与邓廷桢的直接沟通,原本是每信必回,回信还要注意措辞用句的义律,有了军舰的撑腰,已经没有了以前那样客气。这就是义律。

义律毕竟是英国利益代言人,虽然在鸦片等具体问题上与英国官方的意见不一致,但在侵华一事上,他与英国政府的立场并没有太大区别。比如他主持炮轰广州,索要赎城费600万两白银,强占香港,就充分暴露了一个侵略者的本色。

即使如此,义律的表现仍然不被英国政府认可。无论是维多利亚女皇还是巴麦尊,都认为他是个软蛋。最后英国政府一怒之下,以办事不力为由将他免职召回。

我们很容易对侵略者有着一种刻板的印象,但深入了解后就会发现,真实的侵略者总有颠覆我们想象的一面。

主要参考文献

束世澂:《中英外交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

郭卫东:《转折——以早期中英关系和为考察中心》,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

瞿巍:《另一只眼看鸦片战争》,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英)格林堡著,康成译:《鸦片战争前中英通商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

(日)田中正俊等著《外国学者论鸦片战争与林则徐》,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