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比丘尼法師的修行歷程(二)

皆仁法師

在廟裡住了快一年,師父送我到附近的一個佛學培訓班讀書。

在佛學培訓班讀了兩年之後,我考入了本省最有名的尼眾佛學院。

這裡的生活節奏感比起小廟和培訓班來說更為緊張,所學也更為豐富。對我而言,就像打開了一扇通往佛學寶庫的新大門。

學院中的藏書比我以前所見到的書要多得多,這對於自幼就喜愛讀書的我來說,真是一件值得滿心歡喜的事情。

在學院的圖書館中,我偶爾借閱了一部經典,經名為《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是梁代曼陀羅仙三藏所譯。

一位比丘尼法師的修行歷程(二)

之所以選擇借閱這部經典,是因為我是文殊菩薩的粉絲,見到經題就很是歡喜,於是就把它借了回來。

第一次閱讀這部經典的時候,是在一節自修課上。當時,大家都在靜靜地抄寫筆記或默讀經典。

而我在讀到經中“佛言:‘汝坐道場乎?’文殊師利言:‘一切如來不坐道場,我今云何獨坐道場?何以故?現見諸法住實際故’”這一段時,眼淚忽然止不住嘩嘩地流了下來,但心中卻是極為平靜,就像一如不泛一絲漣漪的沉靜湖面,身邊的一切喧囂都漸漸地離我遠去了。

這種經歷是生平第一次。

以前常聽人說聽到別人誦唸經典或者佛號時,有人會止不住流淚,當時因為自己沒有經歷過,所以還有些好奇。

但萬萬沒有想到,自己卻在唸經的時候,親身體驗了一把。

這時才真真切切地體會到那位師父的心情:心中無悲無喜,只是一片寧靜澄澈。知道眼淚一直在流,卻沒有動念頭去擦拭一下。

這時,旁邊的師父輕輕捅了捅我,笑眯眯地低聲問道:“是不是法喜啊?”

我呆呆地看著她的笑臉,心中浮現師父對我說過的話:“如果修行中遇到什麼自己沒有遇見過的現象,不要執著,也不要輕易對別人說。”於是就輕輕地搖了搖頭。

她就笑著不再問了。

一位比丘尼法師的修行歷程(二)

有一年的寒假,我奉師父之命,陪一位臺灣來的比丘尼師父去廣州光孝寺拜見一位老和尚。

第一次踏進六祖大師落髮的道場,對一切都是那麼的好奇。

光孝寺,廣東四大名剎之一,古來歷有“未有羊城,先有光孝”之說,可見其歷史之悠久。而六祖大師當年在光孝寺中留下的“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的公案,更是讓這座寺院聞名至今。

寺中處處可見菩提樹,我站在相傳由智藥三藏帶來的菩提樹下,想起那風動還是幡動的公案,心中是無比踴躍和好奇的。

一位比丘尼法師的修行歷程(二)

關於這棵菩提樹,還是有一段曲折的來歷的:

相傳,當年梁武帝天監元年,智藥三藏抵達廣州的時候,帶來了兩棵菩提樹的幼苗,一株種在光孝寺,另一株種在了靈湖寺。後來又分植一株種在了曲江的南華寺。在清代嘉慶二年時,一場突如其來的颱風侵襲廣州,光孝寺的菩提樹被颱風吹折,於是就派人到南華寺取枝補種原處。

雖然我當時的心情很是激動,但在另一位比丘尼師父面前,卻不好表現出來,只好按捺住自己心中的興奮之情。

因為師父已經事先聯繫好了,所以知客法師就把我們二人帶到了老和尚所住的小院門口。

我當時心中還在暗暗詫異:“為何老和尚不是住在方丈?而是住在邊上的小院裡呢?”

很快我就知道了答案。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