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苦等“30多年”了,就為了一款戰機?重要程度堪比殲20!

在世界旋轉翼武器平臺方面,美俄兩強一直獨佔前列,其他歐洲國家也有不錯的業績。以武裝直升機為例,美、俄、歐洲、南非、中國等國先後發展了十多種機型,共同組成了全球武裝直升機市場。武裝直升機是裝有武器、為執行作戰任務而研製的直升機,分為普通武裝直升機、隱身直升機與高速武裝直升機。武裝直升機可分為專用型和多用型兩大類。因為它具有獨特的性能,在局部戰爭中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它的主要性能特點:一是飛行速度較大,最大時速可超過300公里;二是反應靈活,機動性好;三是能貼地飛行,隱蔽性好,生存力強;四是機載武器的殺傷威力大。“有矛就有盾”。各國在發展武裝直升機的同時,也在考慮如何有效地對付它。目前普遍認為對付武裝直升機最有效的武器還是直升機。

中國苦等“30多年”了,就為了一款戰機?重要程度堪比殲20!

未來戰爭中,直升機間的空戰似乎是一個必不可免的趨勢。武裝直升機還可遂行偵察、空中指揮電子戰和其他作戰任務因而有人稱之為“戰場上的多面手”。隨著國際安全形勢和各國作戰需求的調整變化,全球武裝直升機市場在繼續改革發展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新的特點和趨勢,不僅刺激了研發、製造、採購、支持的產業鏈,對於武裝直升機的作戰運用也產生了深刻影響。中國在1980年代首次引進了24架美國“黑鷹”直升機,這批直升機讓中國充分領略了美國航空技術的領先。“黑鷹”直升機無論從飛行性能、材料工藝還是可靠性,都大大超越當時中國本土水平。在1980年代,“黑鷹”是中國唯一能在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域使用的直升機。在長期不通公路的墨脫縣,“黑鷹”發揮了極為重要的空運作用。

中國苦等“30多年”了,就為了一款戰機?重要程度堪比殲20!

即使1990年後多次引進的俄製米-17系列直升機,多項性能也遠遠不及“黑鷹”。這種情況,直到中國引進提升發動機功率的米-17B5之後,才得到一定解決。而這個時候,這批“黑鷹”在青藏高原的嚴酷環境下,已經超負荷使用20年,但多數仍在繼續發揮重要作用,由於1989年後中美交惡,中國無法增購更多的黑鷹,但高原快速機動的需求長期存在。30年過去了,現在的情況是什麼樣的呢?中國陸軍航空兵在組建之初僅以運輸直升機為主,後來引進了少量“小羚羊”武裝直升機,隨後直-9系列也裝備部隊,但是作戰模式長期停留在支援地面作戰上,尚無法成為實施空中突擊的主力。儘管直-10、直-19武裝直升機的服役,大大扭轉了中國陸航裝備缺乏偵察和攻擊直升機的局面,但陸航部隊一直缺乏10噸級的通用戰術直升機來執行突擊運輸、空運及後勤支援任務。在軍用直升機行列中,武裝直升機是一種名副其實的攻擊性武器裝備,因此也可稱為攻擊直升機。

中國苦等“30多年”了,就為了一款戰機?重要程度堪比殲20!

它的問世使軍用直升機從戰場後勤的二線走到戰鬥前沿,由不具備攻擊力的“和平鴿”成為在樹梢高度搏擊獵物的“雄鷹”。作為一種武器裝備,武裝直升機實質上是一種超低空火力平臺,其強大火力與特殊機動能力的有機結合,最適應現代戰爭“主動、縱深、 靈敏、協調”的作戰原則,可有效地對各種地面目標和超低空目標實施精確打擊,使之成為 繼火炮、坦克、飛機和導彈之後又一種重要的常規武器,在現代戰爭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與作用。談到直-20將來是否會成為艦載機時,杜文龍表示,這款直升機通用性很好,10噸的噸位也正好,給它設計的發展方向就是“上山、下海、系列化”,在航空母艦上,它可以承擔警戒、偵察、補給等任務。今後我們在海上,也許能夠看到“海直-20”,中航宣佈了“三個20的戰略”,在殲-20和運-20這2種軍迷熟知的型號之外,第三個20就是直20。集團的公開發聲,預示著直-20將一飛沖天,擔負起解放軍運輸直升機、反潛直升機、掃雷直升機、預警直升機、特種直升機等多型號改裝平臺的重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