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璇悅讀」叢維熙 在大山之崖

「奕璇悦读」丛维熙 在大山之崖

「奕璇悦读」丛维熙 在大山之崖

煙雨朦朧走平涼

在大山之崖

叢維熙

六月下旬,當大巴在甘肅平涼九曲十八彎的山路上行駛時,天上的銀河就決堤了。雨中,我有點感傷,因為這是我第一次過甘肅,沒想到煙雨朦朧成了障眼薄紗,只能在一片迷茫中,看窗外大山之奇偉險秀。天津來的青年作家秦嶺詼諧地解析天雨之來源說:“這都是‘從老’作的怪,因為您的名字中有個‘熙’字,此字下邊有四個點,因而雨水便隨您而來。”

此話不假,按著我落生的時辰核算,在易經八卦中當屬水命;我爺爺為了孫兒的一生平安,名字最後便用了個“熙”字;可是下邊的四點非水,而是古寫的 “火”,其用意是期望我水火相濟,一生平安。我破解了秦嶺的誤謬之後,引起車內一片笑聲。

真也怪了,就在這片嬉笑聲中,車窗外的雨絲開始變弱,當大巴停在中華始祖軒轅大帝最早的生息之地崆峒山時,老天不再滴淚——在雲飛霧散的片刻之間,我看到懸崖之巔崆峒寺,像是天宮一樣閃爍在雲霧繚繞的懸崖之巔,僅此一景就讓我心靈震撼。難怪歷史上的秦王、漢武都曾登上此山一覽蒼穹呢——包括歷史上的大文化人司馬遷、杜甫、白居易,以及清代的林則徐、譚嗣同都有詩詞碑文留在此山,真稱得上山中的絕秀。

因而,當遊覽崆峒山的粗獷百景之後,讓我題字時,我這個每日敲打電腦鍵盤、很少用筆寫字的人,也提筆為其山寫下“崆峒之秀,醉我中華”八個大字。之所以如此,實因遠祖建於大山的褶皺之間的古寺,深藏著中國北方的文化底蘊。

中華江南文化美景是“小橋,流水,人家”,而中華北方的風情寫照則是“西風、古道、瘦馬”。南國的陰柔之美與北國的陽剛之氣,組成了中華文化的全圓——而天涼的崆峒山的陡峭與險峻,以它的蠻荒野氣,突顯出北國山巒的陽剛之最。

我們是坐著纜車,從山巔滑向山底的。待我們滑向山底之時,崆峒寺的魂魄似乎不願我們離去,天雨又淚珠般滴落下來。我們也很眷戀它的奇秀,但是平涼的大山之崖上,還有龍泉寺、雲崖寺、南石窟……在等待我們去攀登呢,也只好向崆峒山揮手告別。

因天空雨絲織網,我們奔向新的山崖景觀時,無論是龍泉寺,還是雲崖寺、南石窯,都像是霧裡觀花。因而有的文友說:雨是一支神來之筆,給若隱若現中的山崖石雕和寺院,抹上了一層濃郁的浪漫主義的色彩。若同古代對絕色豔嬌的描寫:“猶抱琵琶半遮面,千呼萬喚始出來。”

受文友之啟迪,我也突發奇想:如果把甘肅的敦煌藝術寶庫,比作為彩色鳳冠的話,平涼山崖景觀之奇美,堪稱這隻金鳳凰身上的羽翅。因而,我夜宿山下賓館時,寫下的幾句感悟是:平涼大山之美,美在歷史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讓我這個北國文化人,向歷經滄桑而不倒——至今巍然屹立於大山之巔的藝術瑰寶致敬!

往期精彩回顧

關於幹部任前公示的公告

【看點】家裡的過期藥品怎麼處理?我市確定150個回收點!(附定點回收單位名單)

【頭條】甘肅省各大高校2018年招生計劃出爐

【通知】關於進行2018年甘肅省考錄公務員平涼考區資格複審的通知

「奕璇悦读」丛维熙 在大山之崖

分享快樂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快樂。快把快樂分享給您的夥伴們吧!

點擊右上角:“發送給朋友”、“朋友圈”。

微博號:plrbtxwb123

出品:平涼日報社融媒體工作室

技術:崔烘獎

監製:李建軍

法律顧問:張忠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