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之痛,疼得痛彻心扉,才能奋起直追!

众所周知,芯片被誉为信息时代的石油,体格虽小却是不折不扣的利国大器。自中兴事件发生以来,事情不断发酵,加速发展中国芯的呼声也从专业圈子逐渐扩散到了普通人群,可谓一次“缺芯之痛”,痛过后,才知如何进步,才能让众人更好的团结起来。

中兴事件的出现,给了众人一则警告,让大家都明白了半导体技术对于国家来具有何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美国对中兴的抵制也彻底让我们觉醒,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总要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因此,为了扭转这一势头,中国的科技公司及企业家们纷纷投入到了该领域的投资研究中,试图走出一条“中国路”。

今天,专注于终端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新创公司耐能(Kneron)宣布,完成由李嘉诚旗下维港投资领投的1800万美元的A1轮融资。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维港投资所参与的投资,一直都是极具创新力和颠覆性的全球科技项目,比如DeepMind、Siri、Improbable和VIV等。如今,对Kneron的投资,充分说明了它对该公司的研究方向及其产品的肯定。

据了解,Kneron的核心技术是研发出一种高效率、低耗电的神经网络芯片(NPU),把人工智能从云端转移至终端设备,进行实时识别与判断分析,开拓人工智能应用于不同层面的无限可能。更重要的是,Kneron已实现了大批量生产AI芯片,它是国际上少数在2017年就有AI芯片NPU产品化,实现显著收入的公司。如今,融资到手,也有助于该公司日后的发展。

芯片之痛,疼得痛彻心扉,才能奋起直追!

“国内现在对芯片领域重点关注,我们在这一块积累的技术与经验优势,也是我们的强项所在。因此,我们会持续发力一直专注的轻量级、低功耗的终端人工智能芯片。” Kneron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刘峻诚如是说。

除了科技公司对芯片的发力,企业家们对该领域的关注也从不落后。比如,马云宣布阿里巴巴正式投身芯片领域,收购中天微公司,利用自己的资金和技术,全力研发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芯片;而分了11年红的格力电器,老大董明珠也停止了对股东的分红,表示要将分红拿来研发芯片。

而近日,马化腾在深圳举行的一次峰会上,也表达了自己对“中国芯”的看法:移动支付再先进,没有手机终端,没有芯片和操作系统,竞争起来的话,实力也会遭到碾压。对此,他提出了两点建议:政府、产学研等几方面要通力合作;国内企业及相关的基金会,吸引基础学科领域的科学家回国,资助他们到国内大学做基础研究。

芯片之痛,疼得痛彻心扉,才能奋起直追!

不管是通过何种方式,现在的确是各家企业共同发展“中国芯”的时候。

其实,换个角度想,美国对中国的这次行为,也可以说是促进我们变得自力更生的一个强有力的推动力。小智君在南华早报看到了一篇关于中兴继解除首席合规官兼首席法务官程钢(Cheng Gang)的职务之后,再罢免两位高管的职位,分别是中兴执行副总裁兼中兴通讯首席技术官徐惠君和负责监督公司运营的黄达斌,文章评论中有这样一条:

芯片之痛,疼得痛彻心扉,才能奋起直追!

这说的并无道理,在中兴事件后,中国或许不会再继续加重对国外芯片的依赖。根据上周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依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18年1-3月销售额为1152.9亿元,同比增长20.8%。其中,设计业同比增长22%,销售额为394.5亿元;制造业同比增长26.2%,销售额为355.9亿元。这是一个良好的情况。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芯片的核心技术太难掌握,不仅需要巨额资金,还需要持续不断的时间投入,同时,设计能力也不等同于制造能力,所以对于华为自研的麒麟处理器,我们高兴的为时尚早。但让人欣慰的是,中国在自研芯片方面已经开始着手进行了。

近日长江存储先后从阿斯麦订购了两台高端光刻机,总价值约12.3亿元,目前这台光刻机已经抵达武汉天河机场,等到海关、商检及边防口岸的相关手续办理完成后,即可运至长江存储的工厂。

芯片之痛,疼得痛彻心扉,才能奋起直追!

据悉长江存储购买的光刻机可直接生产14nm~20nm工艺的芯片,这对于缺芯少芯的中国来讲,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中芯国际也向荷兰芯片设备制造商ASML购买了一台EUV光刻设备,价值1.2亿美元。EUV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光刻机,他是唯一可以生产7nm工艺的光刻机。

不过因为EUV光刻机生产难度较大,整个2018年ASML仅能生产20台,而且全球只有ASML可以生产,中芯国际订购的这台EUV要等到2019年才能拿货。

虽然如此,但是“中国芯”的发展依然乐观。一位在美国互联网工作的中国AI科学家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与传统的芯片行业相比,中国企业没错过发展AI芯片的初级阶段,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中国可以与美国同行身处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与此同时,中国庞大的用户群在测试过程中确保了大量用户的反馈,这对AI芯片的研发至关重要。

尽管暂时还无法预测,中国需要多久才能在芯片领域赶上其他国家,或者研发出自己的核心技术,但考虑到中国在LED芯片制造行业的成功经验,中国半导体的发展前景充满了希望。正如国内LED芯片的开发始于2003年,经过15年的努力成功赶上了国外的竞争对手。目前,中国超过85%的照明产品采用了国产的LED芯片。

尽管与其他芯片类型相比,LED芯片的开发技术障碍相对较小,但是,我们可以从这次经历中学到很多东西,不是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