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維護血管健康 小心5個壞習慣

血管健康是現代人值得關注的一個話題,那麼生活裡我們應該如何維持血管的健康呢?今天就來看看有哪些傷害血管的壞毛病是我們需要改掉的。

盤點5個傷害血管的壞毛病

1、長期飲食不規律

如何維護血管健康 小心5個壞習慣

長期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濃油赤醬,高油、高鹽、高糖,葷多於素,都會導致營養物質攝入過多,多餘的脂質不僅會沉積在血管壁上堵塞血管,還會增加血液黏稠度,容易引發血栓,因此,建議吃飯最好吃七分飽,平時飲食中少吃燒烤、醃製的加工類食品和油炸食品,應少肉多菜,避免脂肪攝入過多。

2、長期吸菸

長期吸菸會導致明顯的動脈粥樣硬化,香菸中含有尼古丁、一氧化碳、氧自由基、多環芳香烴及丁二烯等多種有害物質,它們通過肺泡與血液中的氣體進行交換,到達血管,干擾血液中的脂肪代謝,破壞血管彈性,損害血管內皮,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以及血栓的形成。

3、缺乏運動

如何維護血管健康 小心5個壞習慣

缺乏運動是血管堵塞的一大誘因,長期不運動,血管裡面的“垃圾”就沒有辦法排出,多餘的脂肪、膽固醇、糖分等囤積在血液中,使血液變得濃稠骯髒,最終堵塞血管。

4、長期熬夜

長期熬夜可能帶來心梗風險,熬夜會使機體過多地分泌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造成血管收縮、血液流動緩慢,血液變得黏稠,血液裡的垃圾和毒素、氧自由基等明顯增加,長期熬夜者的血壓、心率調節會呈現為高負荷狀態,血管收縮和免疫調節功能也會出現異常,熬夜者可能會出現心臟一過性缺血,同時冠脈粥樣硬化以及斑塊不穩定的風險也大大增加。

5、壓力大,心情差

壓力大,心情差,精神壓力也能引起血管收縮,加速血管老化,使血管變硬。

這些運動能維護血管健康

快步走

這是最簡便安全的有氧運動,對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攝氧量效果最好,世界衛生組織相關數據表明,步行是增強體質和提高免疫力的理想方法,經常走路能夠改善心血管血流、鍛鍊心肺功能,並加快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

游泳

游泳對人體神經、呼吸、消化、肌肉、血液循環等多系統都能起到鍛鍊作用。但游泳要注意水溫適宜,否則也會傷身。

跳舞

跳舞是一種全身運動,可放鬆身心、愉悅心情、減輕壓力、促進血液循環、增加攝氧量,有益心臟健康。

騎自行車

如何維護血管健康 小心5個壞習慣

有研究發現騎單車能夠將心血管功能增強3%~7%,常騎車的人患心血管疾病風險較低,經常騎車的人,心臟病發作風險降低了11%~18%;每週只需要騎半小時自行車,就能幫助機體抵禦冠狀動脈疾病。

吃什麼能讓血管變得更健康

茄子

含有較多的維生素P,能增強毛細血管的彈性,因此對防治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有一定作用。

洋蔥

洋蔥含有一種較強血管擴張作用前列腺素A,它能舒張血管,降低血液黏度,減少血管的壓力,同時洋蔥還含有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和含硫氨基酸,可增強纖維蛋白溶解的活性,具有降血脂、抗動脈硬化的功能。

大蒜

大蒜含揮發性辣素,可消除積存在血管中的脂肪,有明顯降脂作用,是主治高血脂症和動脈硬化的良藥。

蘋果

蘋果富含多糖果酸及類黃酮、鉀及維生素E和C等營養成分,可使積蓄於體內的脂肪分解,對推遲和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發作有明顯作用。

海帶

海帶中含有豐富的巖藻多糖、昆布素,這類物質均有類似肝素的活性,既能防止血栓又有降膽固醇、脂蛋白、抑制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

玉米

玉米富含脂肪,其脂肪中的不飽和脂肪酸,特別是亞油酸的含量高達60%以上,有助於人體脂肪及膽固醇的正常代謝,可以減少膽固醇在血管中的沉積,從而軟化動脈血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