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創新驅動產業幫扶用心用情助力康定脫貧攻堅

都江堰市自2016年8月單獨承擔對口幫扶藏區康定市脫貧攻堅後,吹響了集中力量打贏對口幫扶脫貧攻堅戰的衝鋒號。一年多以來,我市緊緊圍繞助力康定市脫貧攻堅這一中心任務,下足“繡花”功夫,堅決落實中央、省委、成都市委作出的系列決策部署,全力以赴推動對口幫扶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為成都市對口幫扶甘孜州、全省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都江堰力量。

務實高效實施五年規劃,確保幫扶成效不斷顯現

以規劃為統領,以項目為支撐、資金為保障,立足幫-受雙方實際,確定以康定市呷巴鄉鐵索村、瓦澤鄉水橋村、塔公鎮各日瑪村3個重點產業脫貧示範村為抓手,實施產業發展、教育保障、醫療保障等8大類20個項目,提出“五年任務兩年基本完成”的目標,時時對錶、緊抓實施。截止目前,已完成五年規劃項目90%以上;按照上年度財政預算收入的0.4%標準(每年幫扶1000萬元),已提前到位幫扶資金3000萬元;動員社會力量愛心捐贈360餘萬元。工作成效先後得到省委統戰部、成都市政府、市政協以及甘孜州委等主要領導充分肯定;中央電視臺、康巴衛視、成都電視臺等主流媒體先後專題報道了我市對口幫扶成效;援藏隊及優秀援藏幹部分別先後榮獲甘孜州、康定市授予的集體和個人等多項榮譽稱號。

實施“共營式”產業培育,為產業脫貧創造持續動能

堅持和脫貧急需與長效發展相結合,因村施策。在水橋村創新“旅遊+金融+民居”模式,將已建成投運的水橋遊客中心建設作為村集體經濟,並制定民宿改造方案,以100萬元援藏資金擔保貸款,幫助55戶群眾共貸款326萬元,發展藏區特色民居接待,逐步構建“早幹早支持、多幹多支持”的激勵機制;僅2017年國慶長假就實現每戶民居接待增收0.5—1萬餘元。在鐵索村創新“農戶+基地+公司+合作社”模式,成立“藏香豬養殖”和“蔬菜種植”兩個專業合作社,將貧困戶納入合作社成員參與集體經濟分紅,並積村上勞動力到產業基地務工、學習,切實建立起長效增收機制,促進貧困群眾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轉變;目前該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17萬元,務工收入達40餘萬元。在各日瑪村創新“旅遊+牧業+景區”模式,已建成240平米奶站作為集體資產租賃給藍逸公司,收儲周圍18個村的犛牛鮮奶,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6萬元;目前正在修建綜合酒店及相關旅遊配套設施,作為當地發展旅遊的重要功能載體,聯動周邊旅遊資源,逐步構建可遊玩、可體驗、可休憩的高原觀光景區。

實施“貼心式”民生保障,為產業脫貧提供基礎保障

精準聚焦脫貧攻堅,堅持把民生保障放在優先位置。在教育方面,完成各日瑪村小學操場硬化1200平方米,完成3個村活動室軟硬件改造達標建設,新改建2所幼兒園。在醫療方面,完成3個重點幫扶示範村衛生室內裝標準化建設和醫療設備的完善。在生產生活方面,實施鐵索村、各日瑪村安全飲水項目2項,惠及群眾299戶1000餘人;修建水橋村4座橋樑;改善水橋村、鐵索村、各日瑪村用電條件,新建村道及入戶路12公里、路燈165盞,配套公廁、垃圾箱、垃圾車等公共衛生設施並投入使用,幫助建立環境衛生、矛盾調處、文化宣傳、綜治維護4支隊伍,全面助力“四好村”建設。同時,為貧困家庭捐贈了33臺熱水器、44臺電視,為群眾送去了溫暖、傳遞了黨的聲音。

實施“造血式”人才培養,為產業脫貧建設智力支撐

實施“多點式”聯動合作,為產業脫貧搭建優質平臺

始終堅持聚共識、加強合作,各級部門思想統一、自覺行動,社會各級力量不斷參與壯大。截止目前,兩地各部門已開展實質性對接20餘次,簽署旅遊合作、人才培育、項目運營等各類合作協議10餘份,合作打造“都—康”旅遊線路,為康定送來4000餘名遊客,先後搭建“四川花卉(果類)生態旅遊節”“成都國際友城音樂節”“康養旅遊上海懇談會”等品牌節會,成功展銷康定市特色農旅產品,搭建國際平臺;組織市域內外旅遊、農業、電商企業等優勢企業20餘家6批次赴康定實地考察對接。目前正在推進康定市農副產品進都江堰市的商超、景區和電商平臺銷售,幫助擴大康定奶製品、犛牛製品、青稞製品、菌類等特色產品銷售渠道,帶動兩地企業深度合作。

(都江堰市委統戰部 朱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