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媚孃的摘瓜之旅——“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 三摘?四摘?”

公元660年,唐高宗李治頭痛病發作,完全不能處理朝政,很多國家的大政方針,都由武媚娘代為完成。唐高宗不知道的是,這個頭痛病將伴隨他的一生,而武媚娘也將成為他又愛又畏,但又離不開的“賢內助”。

公元664年,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媚娘,合稱“二聖”。武媚娘,終於實現了自己親自臨朝聽政的夢想。

然而,這樣的興奮,並沒有持續太久。公元667年,李治的頭痛病癒加嚴重,於是命太子李弘監國。一個讓武媚娘不得不面對的現實終於還是到來了,她的親生兒子,將成為朝堂之上她的最大政敵。而按照武媚娘之前的想法,對待所有政敵,必須像寒冬一樣地冷酷無情。這一次,面對的是親生兒子,如之奈何呢?

武媚娘面臨新的課題。

事實上,武媚娘同她的四個兒子,個個有故事。

長子,李弘。

武媚孃的摘瓜之旅——“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 三摘?四摘?”

李弘劇照

武媚娘同長子矛盾的第一次集中體現,是在公元671年。這一年的李弘,極其偶然地發現了在宮中幽禁的當年蕭淑妃的兩個女兒,同時也是自己的同父異母兩個姐姐——義陽公主和宣城公主。此時,已經被囚禁了十六年的兩個女人,年屆三十而無人問津,居然連婚配的自由都沒有。李弘同情兩位姐姐的悲慘處境,也內疚於自己母親的狠毒。在李弘的斡旋之下,最終兩位姐姐都風風光光地嫁出去了。看起來皆大歡喜,然而這件事情,在武媚娘和李弘心中,埋下了深深的芥蒂。這個時候的武媚娘,日日為如何處理這樣的母子關係而傷透腦筋。

公元675年,年輕的李弘意外猝死。李弘死後,他的太子之位由武則天的次子李賢接替。

次子,李賢。

武媚孃的摘瓜之旅——“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 三摘?四摘?”

李賢劇照

武媚娘不用再為如何處理同李弘的關係而過多糾結,因為接下來她要考慮的是李賢了。李賢,和他的哥哥李弘一樣,是一個有能力有抱負還有自己想法的年輕人;李賢,又同他的哥哥完全不一樣,相比李弘的厚重,李賢的性情更加剛烈而張揚。也因此,李賢和自己的母親武媚娘,始終處於關係緊張的狀態。

個性張揚的李賢,曾經寫了一首很有名的詩來諷刺自己的母親——《黃臺瓜辭》:“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猶尚可,四摘抱蔓歸”。不得不說,李賢是一名合格的段子手,這首詩很快佔據了當時大唐娛樂圈的頭條,並且一直流傳到了今天。在李賢的臆想中,長子次子三子四子,一個個都在等著武媚娘來消滅。這首詩的神邏輯,對武媚孃的打擊是可想而知的。我們甚至猜想到武媚娘內心的悲涼——職場順風順水,予取予求,結果到頭來成了孤家寡人。自己的親生兒子,都可以寫詩來嘲弄自己,血濃於水也成了形同陌路。然而即便悲涼,這更加激起了武媚娘性格中的強硬的那一面。

公元680年,已經年過半百的武媚娘,找藉口廢掉太子李賢,繼任者為她的第三個兒子李顯。又過了四年,李賢被逼自盡。

三子,李顯。

武媚孃的摘瓜之旅——“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 三摘?四摘?”

李顯劇照

同他的兩個哥哥相比,李顯是武媚娘稍顯遜色一點的一個兒子。朝中總是有很多人在傳,說李顯是長得最像太宗李世民的一個。然而除了長得像,實在看不出二十四歲的李顯,與同年齡段的秦王李世民有任何相似之處。況且,傳這些傳言的人,多半還是心懷鬼胎,為了討好武則天而用李顯來打擊李賢。然而同兩個哥哥相比,李顯又是幸運的,因為他終於早早登上了夢寐以求的帝位。公元683年,與武媚娘相知相戀相愛相恨了一輩子的唐高宗李治去世。同年,太子李顯即位,史稱唐中宗。

李顯的能力雖然遭人質疑,但他的政治野心卻不小,關鍵是毫不掩飾。剛剛當上皇帝不久,李顯就想安插親信,以加強自己的實力。他先是迫不及待地將自己的岳父韋玄貞(關隴大族的京兆韋氏)從普州參軍(四川安嶽縣縣武裝部長)的位置,提拔為豫州刺史(省長)。韋玄貞的省長位子沒做幾天,緊接著,李顯又想將老岳父提升為侍中(國家總理)。這種火箭發射式的提拔,因為過於荒誕,而被武媚孃的親信裴炎所抵制。然而李顯卻說了一句更加荒誕的話:“我即使把天下都給韋玄貞也沒什麼不可以?還在乎一個侍中嗎?”(“我以天下與韋玄貞何不可!而惜侍中邪!”《資治通鑑.唐紀十九》)

政治智商之低,不足以撐起李顯的政治野心之高。

這次的言論,李顯徹底惹惱了武媚娘。因為武媚娘知道權力的來之不易,自己從一個十三歲的柔弱小女子開始走到今天,做過才人,做過尼姑,做過昭儀,經歷過數不清的刀光劍影,腥風血雨。難道換做自己的兒子,就可以輕佻地把權力當成可以私相予授的禮物?一個拿著政治當遊戲的人,遇到了另外一個拿著政治當戰場的人。

李顯的一句失言,導致的結局是慘烈的。

公元684年,韋玄貞被流放,當年死去。韋玄貞的四個兒子,韋洵、韋浩、韋洞,韋泚(ci,三聲),全部被殺。武媚娘將唐中宗李顯貶為廬陵王,流放湖北,同時立自己的第四個兒子李旦為帝,史稱唐睿宗。

四子,李旦。

武媚孃的摘瓜之旅——“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 三摘?四摘?”

李旦劇照

中國古代的皇室成員中,有兩種聰明人。一種聰明人,可以在眾多皇室成員中,脫穎而出,榮登九五至尊;另外一種聰明人,則可以在殘酷的政治鬥爭中左右逢源,得享善終。不要以為後一種聰明人很容易做,要知道紈絝子弟自小錦衣玉食,恰恰做到能屈能伸是最難得的。君不見,有多少皇室成員被殺被屠,被流放被廢黜?一輩子不愁吃穿用度,能夠善始善終,其實也算皇室成員一種不錯的歸宿。李旦就是後一種聰明人。

李旦的皇帝做的相當憋屈。身為當朝天子,李旦是不能參與上朝的。換句話講,每天應該是皇帝主持的皇帝高層辦公會,皇帝本人不能參加,而由太后武媚娘代為參加;不僅如此,公元686年,武媚娘假意還政於皇帝,李旦堅辭不受;不僅如此,又過了幾年,在武媚娘改朝換代的時機成熟之後,李旦主動加入到了趨炎附勢的大臣中間,一起跪求母親登基稱帝;不僅如此,李旦還請求母親,在她登基之後賜自己姓武,而放棄自己姓李的權力。做人到這個份上,你讓武媚娘怎麼捨得再去欺負這個可憐的孩子?

武媚孃的摘瓜之旅——“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 三摘?四摘?”

劉曉慶版武則天

然而,我們認為,這其實正是李旦做人的高明之處。他不僅此時讓位給武媚娘,多年之後還再次讓位給自己的兒子們,李旦的政治哲學是始終如一的。李旦二次讓位的時候,李旦的長子李成器,次子李成義堅辭不受,反而讓位給更加有能力的三子李隆基(後來的唐玄宗)。多年以後的李隆基,追諡自己的大哥李成器為“讓皇帝”。在李旦的家庭中,他和兒子們的父子關係穩定,兒子們之間的兄弟關係融洽,這在幾千年的中國歷史中,是非常罕見的。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