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臨朝稱制”就是我們熟悉的“垂簾聽政”的女性,可不是隻有武則天一人,比較有名的,前有西漢的“呂后”,遼代的“蕭太后”,後面還有清朝的慈禧,為何最後歷史上卻只有她一人稱帝?
武則天她既沒有手握兵權,也沒有一個很厲害的孃家,那她憑什麼當上這個唯一的女皇帝。
具體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當時的社會環境 ,在五胡亂華時期的遊牧民族給中原的文化環境帶來了很大的影響,草原文化給唐帶來了倫理觀念等各個方面的影響。
朱熹曾說:“唐源流處於夷狄,故閨門失禮之事不以為異。”
也就是說唐代有些文化是源於可以在夷狄文化,大家知道這個武則天先是太宗的女人,後來才成為李治的皇后,這在我們看來就是在儒家思想這是不可取的。不過有夷狄文化作為背景,勉勉強強說的過去。(再說也沒人敢說)
遊牧民族和傳統的中原文化是不同的,遊牧狩獵生活中女性在生產生活中的勞動作用更大,相比純粹的農耕民族,遊牧民族的女性要承擔更多的經濟工作,其社會地位比較重要。
所以這個男女地位沒有太大的差別。
二是:高宗李治得了”風眩“這個病,所以無法處理朝政,武則天向李治建議讓她一起上朝,臨朝聽政。二人合稱“二聖”。此後,武則天的政治經驗和影響力進一步增長。這為武則天后來的稱帝打下了基礎。
三是,打破“關隴貴族”權傾朝野的局勢。士族階層最早在兩漢時期,西漢末年的大官僚大地主享有的政治和經濟上的特權,東漢也是靠世家大族建立起來的。
它代表了世家大族的利益,這種趨勢在魏晉時期達到了頂峰。魏晉時期形成了士族的門閥制度“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局面。
科舉制度的確立為寒門子弟提供了做官上升的途徑,庶族的勢力才得以發展,庶族勢力的發展肯定就和關隴貴族之間發生矛盾。
所謂“關隴貴族”,就是唐朝前期勢力非常大的士族集團,是主要居住在今天的陝西關中到甘肅隴西一帶的士族。關隴貴族源於關隴集團,關隴集團這個概念還是由陳寅恪先生提出來的。
指的就是西魏的宇文泰創立的一個軍事政治集團,隋唐皇室都是源於這個集團,所以在李唐王朝建立後就與這個集團有著很深的淵源,長孫無忌、褚遂良等唐朝的開國功臣大多都是關隴貴族出身的。
你想那個皇帝可以容忍這種一手遮天的權臣,最終在”廢王立武“這件事情爆發了。
所謂廢王立武就是廢掉王皇后,改立武則天為皇后,王皇后是關隴貴族出身,是長孫無忌為首的關隴貴族一顆非常重要的棋子。而武則天則出身庶族,在立後的過程中也積極向庶族尋找幫助。
最後在李治的幫助下,武則天還是成功的當上皇后。
武則天重用庶族,建立以庶族官員為核心的“北門學士”。且密令這批學者參決朝廷奏議,以分割宰相的權力。
可以說庶族勢力的崛起,是武則天稱帝的一個重要因素。
四是:佛教思想的支持。在儒家思想中女人當權那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牝雞司晨“就是用來來比喻女人亂政的。
《尚書·牧誓》:“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
因為佛教講究眾生平等,男女平等,而她曾在感業寺出家,所以對這個佛教教義有著很深的瞭解。佛教在西漢時就傳入中原,在那些動亂的年代中,使得佛教開始流行。在玄奘法師西行求法歸來之後,佛教的影響力就更大了。
武則天利用這一機會,當時的一部佛教經典《大雲經》的一個故事:一位菩薩化身淨光天女,佛祖預言淨光天女將會成為國王,如果有人膽敢反抗,就會收到懲罰。她把自己塑造成彌勒佛轉世,化身淨光天女來到人間。
武則天授意自己的男寵薛懷義,組織僧人編寫了《大雲經疏》,就是對《大雲經》的經文做出瞭解釋。將武則天包裝成彌勒佛轉世,淨光天女就是彌勒佛的化身,彌勒佛將要轉世為王。
武則天下令頒行天下。命兩京諸州各置大雲寺一所,藏《大雲經疏》,命僧人講解,並將佛教的地位提高在道教之上。
之所以要強行把《大雲經》的淨光天女解釋成彌勒佛,又把武則天包裝成彌勒佛轉世,是因為在當時彌勒佛是佛教是最深入人心的的形象,這使她獲得了巨大的威望。
最終在公元690年,武則天在佛教的幫助下登上了皇位,把國號改為“周”,她的尊號為“慈氏越古金輪聖神皇帝”,這裡的“慈氏”就是彌勒佛,可以說武則天就以彌勒佛轉世的形象成為女皇的。
綜上所訴,武則天能當這個女帝的多麼的不易。真是有了這些種種的機緣巧合才出現了歷史上唯一的女帝。沒有其中任何一個條件我想都不會成功的。
閱讀更多 林染文化說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