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口泉老街印象

细雨梧桐

口泉老街位于大同市城区西南,因有泉水而得名。口泉老街背靠坤云山,房子依山势而建,山为缓坡,坡底沟为黑流水河。一条狭长的街道东西贯通。东口北是座清时期小堡,为黄土城,城不大,堡内住有30多户人家,城墙宽阔而高大,人们称之为下堡。堡门南开,堡门前就是东西方向的街道。顺街道走,房屋建筑多顺坡而建,而留出的出入小道以巷为名,小巷名字繁多。而在东西街道两侧多林立着50、60年代计划经济时期建有的商店、影院、饭店、理发馆等,而民居的建筑有多种形式,有明清四合院、排房、窑洞等。而窑洞和房屋建筑多采用山上片石。墙体宽厚,外罩大燃泥抹墙,有钱的就在房前脸处镶砖,现在这样的建筑已经不多。

口泉街是由于地理位置重要,是有名的古战场,保留下来的文化古迹不少。在街道中有一坡叫"穆桂英坡",相传宋辽交兵时,穆桂英曾率兵住扎于九寨,时常骑马下山经过此处。后人仰慕英杰,遂将此处称为穆桂英坡,以示纪念。 在此山坡上有一庙宇,坐西朝东,叫千佛寺。在街道西有一小巷,名寺儿沟巷,进入巷内,在尽头的山坡上建有一寺,为华严寺。从山下看看,有三座殿,坐北朝南,占地比较大,气势比较宏伟。

口泉不仅历史遗迹众多,也是大同地区当年非常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曾经商贾云集、店铺林立,人口密集,热闹非凡。如今等待拆迁的口泉老街,基本退出历史舞台,年轻人都搬迁到别处工作生活,只剩下些许老人们留守老街。房屋败落,杂草丛生,口泉老街如同天边的落日,暮气沉沉。

6月9日下午,在楚元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去口泉老街去扫街,学习用手机选景构图拍摄照片。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口泉老街的主马路入口处。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昔日的东风剧院,后来改做电影院,如今成了大货车的修理站。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位于下堡的常家大院。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昔日临街的房子,已经被杂草所覆盖。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下堡的入口处。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一户民宅的门前小巷。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狭窄的街道。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颇有年头的老宅门。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高高翘起的屋檐,诉说着昔日的辉煌。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房屋虽然败落,留守这里的老人们依然养花种草,流露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一户人家的院门,相当气派!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几块厚木板制成的院门,简单却也历经了几十年的风霜雨雪。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人去院空,小路上长满了杂草。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房屋后面高高的土墙,便是下堡的堡墙。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生与死,一街之隔。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卖粮油的铺子门前,摆放着一张台球桌。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回望老街与堡墙。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老年活动中心。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街道办事处。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当年人流如织的口泉最大的百货商店。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新式的铁质院门,大红喜字表达了老百姓的对幸福生活的期盼。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院子里,是一方平淡而又温暖的天地。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红色的墙壁,窄窄的通道。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一位推车的老者走过长长的老街。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瓷砖和琉璃瓦装饰的新式大门,富有时代气息。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当年鼎鼎有名的穆柯寨饭店,如今空空荡荡。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前山坡街,由此可进入千佛寺。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听到小贩的叫卖声,一群老人们走出院子。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如今的口泉老街,因为常住人口少,商贩也很少。听到有商贩叫卖水果蔬菜,引得众多老人们前来购买。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大院里,走出一位闻声出来买东西的大妈。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小巷里,一家院门被爬山虎遮得严严实实。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小路尽头是大山。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几十年前的木头挡板,依然在履行职责,把窗户遮得那么严实。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当年政府工作人员办公的地方。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鲜红的五角星和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依然那么醒目。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回望街景。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沿着主路继续往前走。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又一个独特的小巷。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当年的刻字店铺人去屋空,只留下几个广告牌讲述自己的经营项目。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雨后的街道,地面有许多小水洼。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巷口,立着一个废弃的石碾。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这户人家的砖雕门楼精巧细致。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深深的小巷。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当年口泉老街国营店铺众多,这是第二门市部。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老街、老人。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旧日的国营理发店。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屋子里,几位老人在打扑克。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党员活动中心。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昔日的口泉客栈,院子很大,能放下不少大货车。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粮站,昔日买粮食的地方。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一盏红灯笼,为小巷增添了几分喜庆的色彩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歪歪斜斜的门楼,讲述着岁月的沧桑。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寂寞的老街,孤独的老人。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只剩下门面墙的国营老店铺,房顶坍塌殆尽。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残破不堪的小门楼。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街道随拍。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又一处气派的门楼。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长长的落地木头护板。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狭窄的院门,狭窄的通道,走两人就有点错不开身。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一条Y型路口,看到屋后山上的寺庙了吗?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昔日的第三门市部。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废弃的院落,苔痕上阶,草色侵道。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当年的浴池。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这是当年大同市第二大的新华书店。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老照相馆,多少人曾在这里留下影像。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街边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砖石混合门楼。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荒凉破败的街景。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现代化的电动汽车行驶过古老的街道。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这处门楼非常特殊,竟然有上下两层。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小径和目光的尽头,是山上的那座寺庙。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当地人建房砌墙,建筑材料多选当地特有的建材——片状石头!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两块厚实的木板,变成了两扇门板。

平房翻盖成的小二楼,窗明几净。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老宅院门口的红灯笼十分显眼。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矿区进修学校和废弃的综合服务部。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大巷。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染房巷。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账铺巷。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坍塌的屋顶下,那两扇明清时期的格子木门显示出当年的繁华。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老街上部分院子里,依然有人居住。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废弃不用的天主教堂。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教堂对面,有两位闲坐聊天的老人家,看我们拍照,主动跟我们攀谈起来。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别看院门不大,其实院子很深。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这个类似牌楼的圆拱门,现如今已成了老街标志性的建筑之一。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弯弯曲曲的小巷,一道沟渠不停地流着水,不知通向何方。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老街的末端是口泉文化宫,老百姓叫它西头电影院,如今也已废弃不用了,寂寞地站立在山脚下。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公交站牌。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老街旁边的公路,车来车往。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山上的寺庙,传来阵阵佛音。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老街的街口,这处房屋非常具有明清时期的建筑特点。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精美灵动的砖石屋顶和檐角。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煤台里的火车道。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夕阳下的火车道,分外美丽!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晚霞与灯光交相辉映,把铁道照得泛着红光。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一个归家的女子,沿铁道匆匆走来。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我们用脚步丈量老街。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我们用手机记录影像。

大同口泉老街印象

半天的口泉老街探访,收获不少。

拍摄时间:6月9日下午

拍摄地点:口泉老街

手机拍摄:细雨梧桐

随同指导:楚元老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