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即便房貸保持十年20%年均增速,房地產還是安全的

張斌:即便房貸保持十年20%年均增速,房地產還是安全的

張斌

6月7日,一年一度的中日經濟學家學術交流活動在日本東京舉行,今年是第八次。

中國居民部門槓桿佔GDP比重在40%左右,國際比較來看並不高,但居民部門加槓桿主要來自住房消費貸款的快速擴張, 70%-80%是住房貸款。從利息保障倍數來看,居民部門利息保障倍數高於1.5倍時,基本沒有國家和地區發生過房價大跌的情況。中國目前的居民部門利息保障倍數約為9.9倍,即便目前房貸增速繼續保持20%的年均增速,未來十年後仍遠高於1.5倍的安全邊界。

的確,基於大量國際經驗的研究表明,居民部門利息保障倍數是預測房價是否大跌的關鍵指標。居民部門利息保障倍數高於1.5倍時,基本沒有國家/地區發生過房價大跌情況。

這並非張斌第一次表達這樣的觀點,2017年5月張斌就曾表示:

居民部門可支配收入大概是40多萬億,減去居民部門的消費30多萬億,剩下大概有10多萬億。居民部門的債務最主要是房地產,利息大概在1萬億多一點,利息保障倍數大概是10,非常高的,因此居民部門債務問題不大。

除張斌外,還有諸多學者都認為中國居民槓桿率處於較低水平。如:中國的高槓杆率的根本原因是儲蓄率過高、尤其是公共部門儲蓄率過高,以及金融市場 發展的嚴重滯後;中國的房貸餘額僅佔房地產總價值的不到10%,而美國的這一比例為45%。

不過,更多的觀點是不是居民槓桿率過高而是上升過快。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中國居民的槓桿率為55%,與發達國家居民80%-90%的槓桿率相比仍然偏低,而2007年居民槓桿率還不足20%;2010-2017年中國居民儲蓄存款增長從16%下降到7.7%,家庭債務佔GDP的比重由33%大幅上升至49%。

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研究員張明的研究表明,截至2017年底中國居民部門負債與居民部門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在87%左右,而美國和日本目前為100%,即居民部門加槓桿的空間也越來越有限了。

事情總是在變化中。央行數據顯示,自2016年10月起,隨著全國房地產調控政策趨嚴,2017年一季度個人房貸餘額同比增幅出現收窄至35.5%,此後4個季度保持收窄態勢,2018年一季度回落至19.7%。

今年2月份,張斌表示:

居民部門的槓桿主要是房貸,房價漲得快的時候,房貸就上去了。今年我們並不太看好房地產市場,全國範圍內的房地產市場不會看到特別大的起色。這樣的話,其實居民部門的槓桿就穩下來了。

從宏觀經濟和房地產形勢來看,預計短期信貸趨緊態勢不會改變,全年個人房貸餘額同比增速將進一步放緩,也即居民槓桿率上升速度已經得到控制。

張斌並不否認中國一些城市的房價確實很高,“但高房價的原因並非僅是高槓杆透支消費支撐的,背後原因非常複雜,不能簡單得出樓市泡沫的結論。”

對於高槓杆率可能會壓垮中國經濟的問題,餘永定表示,對於這種擔心沒必要,因為中國的總槓桿率已經開始企穩。自2016年下半年開始,我國總槓桿率就已經停止了快速上升的步伐,顯現出企穩跡象,目前總槓桿率約為256%。此外,作為中國高槓杆率的主要貢獻者,中國企業部門的槓桿率自2016年起也開始下降,非金融企業信貸增速下降則更為明顯,和名義GDP的增速大致相等。

餘永定認為,槓桿率企穩並不代表此前導致我國槓桿率尤其是企業槓桿率上升的一系列問題已經解決。

餘永定強調,我國仍有許多長期問題有待解決。特別是要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把更多資源轉向民營部門。此外,必須保證必要的經濟增長速度,不能因為害怕債務太多就剎車踩得過急,重犯日本1997年的錯誤。就貨幣政策而言,目前似乎可以中性偏松。

Q:美國加息是否會對中國造成較大影響?中國是否會因此實施新一輪財政刺激政策?

張斌:在中國,金融風險問題為全民所關注,政府更是高度關注這一問題,世界上很少有國家是政府在主動去槓桿。在這種金融危機“焦慮症”背景下所出臺的一些政策未必有幫助。對於中國經濟來說,有很多比金融危機更重要的問題。

Q:在此輪貿易戰中,中國經濟如果受到影響,則很可能會拖累世界經濟,而其他被殃及的國家又會反過來對中國經濟造成二次衝擊。這種影響(包括二次衝擊)到底有多大?是否有測算?

餘永定:我們做過一個測算,即如果美國對中國500億美元的商品徵收25%關稅會如何影響中國經濟,數據表明這一影響並不大。但現在的實際情況比較複雜,因為我們還不知道談判的最終結果。中國對美有兩三千億美元的順差,出口產品中50%以上是中間產品,如果要求中國大量砍掉順差,中國將不得不減少對其他國家尤其是一些亞洲國家的進口,這一影響可能會在明後年顯現出來。(問題很專業,中國專家顯然沒有考慮到。)

注:資料參考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