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朱祁鎮會有那麼好的人緣?

一溪綠水

問題裡的“好人緣”,應該就是指明英宗朱祁鎮淪為俘虜後,在瓦剌一方受到隆重禮遇拜服的熱鬧場面。

作為一位以作死指揮,親手斷送明朝數十萬大軍的極品昏君,淪為俘虜的明英宗朱祁鎮,確實在瓦剌享受了不少優待。甚至還有瓦剌各頭領嚮明英宗“稽首行君臣禮”的場面。就連瓦剌首領也先的親弟弟伯顏都對明英宗敬重有加,一路送到野狐嶺才灑淚惜別。如此“好人緣”情景,也叫好些後人極力讚譽明英宗的“人格魅力”。但細看歷史就知道,這事兒,有多少人格魅力,首先都得靠邊站!

因為最重要的原因,簡單卻振聾發聵:
戰俘明英宗的背後,卻是一個強大且鐵骨錚錚的大明朝。

為何如此說?可以先瞧瞧明英宗剛淪為戰俘時的情景,受了不少禮遇倒不假,卻接著就被也先挾裹著,在明朝邊境各堡壘外,挨家挨戶喊開門,就好比一個被綁匪嚇得六神無主,慌不迭喊話求救的“肉票”。這個時候的明英宗根本沒想過,此時關乎的,已不是他個人的安危,而是大明朝北部邊疆的國防安全,成千上萬百姓的身家性命!“人格魅力”背後,是他只顧自己的自私。

甚至,也同樣是這位“好人緣”的戰俘皇帝明英宗,接下來更乖乖由著瓦剌的性子,被瓦剌帶到北京城外,配合著瓦剌朝北京城裡喊話,求著軍民們送錢開門,卻半點沒有想過,一旦北京淪陷,大明江山怎麼辦,滿城百姓怎麼辦?

這樣一個“肉票”,在當時瓦剌軍中,又有什麼尊嚴可言?就是在明朝軍民萬眾一心,痛擊瓦剌鐵騎的北京保衛戰後,被潰敗瓦剌軍挾持的明英宗,也是吃夠了苦頭:逃跑的路上又遇到暴雪,餓了只能吃一口馬肉乾。根本沒誰因為他的“好人緣”就優待他。直到被折騰的一病不起,才由伯顏帖木兒送來一輛勒勒車,好一通護理才撿回命。

在此時瓦剌軍將眼中,這位大明天子,就是個可以用來敲好處的“人質”。“好人緣”?那是笑話!

所以那段時日,“好人緣”的明英宗,一度也過的十分艱難:基本就被攜裹著四處跑,天冷時連被子都沒有,只能和隨從袁彬相依取暖。不過,也同樣是在袁彬的記載裡,北京保衛戰結束後,艱難回到瓦剌地界的也先,對明英宗的態度卻漸漸變了,每五天就會送來一隻羊,每七天還送來一隻牛,還經常有歌舞飲宴,宴席上對明英宗也越發恭敬。明英宗與瓦剌好些將領的私人友誼,也基本結在這時。難道真是明英宗的“個人魅力”起作用?

但參考一下歷史就知道,
直接教育了也先等瓦剌眾將的,就是先前那場出乎意料的北京保衛戰。滿以為盡滅明朝精銳,甚至喊出“光復元朝”口號的也先,在北京城下見到的,已不是土木堡明軍崩潰的亂象,卻是良臣于謙鐵腕整頓下,明軍精神煥發的鐵血表現:從大明內地飛奔而來,甚至稀缺實戰經驗的二十萬內地兵,各個咬牙血拼到最後。石亨等在土木堡驚魂逃出來的明軍敗將們,更是瞬間爆發戰力。就連理論上該是待宰羔羊的京城百姓,竟也自發手持磚瓦上陣,萬眾一心血戰瓦剌鐵騎……

這一番帶著“肉票”明英宗興沖沖來,然後被揍的灰頭土臉逃回的悲催戰果,告訴了也先一個血淋淋的事實:別看大明朝在明英宗的作死指揮下吃了次虧,但要戰勝這樣一個鐵血強硬的王朝,你沒戲!

而明王朝緊接著的行動,更是連環補刀:于謙重新整頓後的大明國防,煥然變身銅牆鐵壁,瓦剌接下來的幾次入寇,全被打的灰溜溜敗逃。郭登將軍重新打造的邊塞鐵騎,更在瓦剌最擅長的野戰裡,以數百精騎吊打瓦剌數千精銳。土木堡後瓦剌大軍好不容易積起的自信心理防線,被大明朝一拳拳砸得粉碎!

更何況明王朝的整軍備戰,以及毫不妥協的態度,叫打了勝仗的也先,陷入到更困難境地:如果不能和明王朝修復關係,至少是搞好一下關係,等待他自己,乃至瓦剌的,就是更加無助的絕路。所以,為了後路,必須要對明英宗好一點!

正是這樣的心態,改變了明英宗在草原的處境,更促成了也先順水推舟,接楊善出使的機會,爽快放回了明英宗,就此完成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的空前奇蹟:打了敗仗淪為戰俘的皇帝,還能全須全尾的放回來。

這奇蹟的誕生,也絕非是什麼明英宗的好人緣,卻來自景泰皇帝乃至大明朝的文武臣工們,諸如於謙郭登等英雄們,從未退縮的強硬風骨。更來自多少前線將士軍民們,面對瓦剌鐵騎毫無懼色,可歌可泣的浴血奮戰。明王朝,是以自己的強硬表現,捍衛了尊嚴,也救贖了明英宗終老草原的命運。

雖說,後來復辟登基,且冤殺于謙放逐郭登的明英宗,經過這番磨難,到底長了點心,也做了不少利國利民的改革。但淪為俘虜時的“好人緣”,真心不要拿來做遮羞布了。

歷史風雲錄

無他,朱祁鎮能帶來國家利益。

在《明朝那些事兒》裡,作者當年明月對他的評價是:

“他不是一個好皇帝,卻是一個好人。”

當時看到這裡,我是很疑惑的。明月筆下的明朝皇帝每位都很有個性,但明英宗朱祁鎮卻是唯一一個有著“皇帝——俘虜——囚犯——皇帝”經歷的人,當皇帝能當到這份兒上,也是真夠奇葩的。可是對於一個一生如此傳奇的人而言,他的性格應該是極其複雜的。當年明月卻很簡單地用好人和壞人來衡量,雖然讀者理解起來容易了,但歷史卻也因此失去了它的厚重性......

後來又有瑪麗蘇影視劇比如霍建華出演的《女醫明妃傳》來給朱祁鎮洗白,讓人萬般無語。撇開歷史小說和天馬行空的劇本不談,不管怎麼講,我們先來看看朱祁鎮的人緣到底怎麼個“好”法


大明正統十四年,瓦剌(蒙古的一支)屢次入侵,騷擾邊境。血氣方剛的朱祁鎮聽信宦官王振,御駕親征:

秋七月己丑,瓦剌也先寇大同,參將吳浩戰死,下詔親征。吏部尚書王直帥群臣諫,不聽。癸巳,命郕王(後來搶了朱祁鎮位置的朱祁鈺)居守。——《明史·本紀第十》

然而由於種種原因,號稱五十萬的明朝大軍卻在土木堡全面潰敗(其實只有20多萬),皇帝朱祁鎮本人也被瓦剌俘虜,史稱土木堡之變。有很多觀點認為大明的衰落自土木堡之變起始,當然這些觀點也是錯誤的。

從堂堂皇帝淪落為敵國的階下囚,日子本來應當很不好過,然而神奇的是,朱祁鎮在瓦剌時卻人緣頗好。瓦剌的首領太師也先雖也曾起過殺朱祁鎮的念頭,後來對朱祁鎮卻越發客氣,時常去看望他,多次特地送牛羊給朱祁鎮加餐:

也先每二日進羊一隻,七日進牛一隻,五日七日十日做筵席一次,逐日進牛乳、馬乳。——袁彬《北征事蹟》

到朱祁鎮生日那天時,也先甚至大擺筵席,特意給朱祁鎮祝壽。

最後還把自己的妹妹許配給了朱祁鎮——“嘗欲以其妹事太上”,對於這個叫“莫魯”或說“摩羅”的蒙古妹子,朱祁鎮有點猶豫,但最終還是在袁彬的勸說下拒絕了。可是之後很有點小後悔

英宗返正時,詰問達官吳宮保曰:“也先何以失信。當時曾許以妹歸朕,今女安在?”——《萬曆野獲編》:

也先的弟弟伯顏帖木兒則更是和朱祁鎮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朱祁鎮在瓦剌時一直住在他的營帳中,都快成了好基友了,他的妻子還派貼身侍女去服侍朱祁鎮:

“差達婦管起管下。”“伯顏帖木兒妻阿撻刺阿哈剌令侍女設帳迎駕,宰羊,遞杯進膳。"

其他瓦剌高層對朱祁鎮似乎也頗尊重,也先某次宴請朱祁鎮時,大同王和塞刊王(抓到朱祁鎮的那個王)都來給朱祁鎮敬酒,也先則唱歌彈琴助興。而瓦剌士兵平時路遇朱祁鎮都會向他叩頭。

在瓦剌當了整整一年的俘虜,當朱祁鎮通過外交斡旋即將被釋回大明時,伯顏帖木兒送別時竟然情不自禁的大哭道:“我的皇帝今日進去了,再幾時得見?”這話說的確實是情真意切。

最後朱祁鎮離開瓦剌,悄咪咪返回明朝時,也先和伯顏帖木兒甚至專門派了親信的五百騎兵一路護送,直到把他平安送入紫禁城中,這些瓦剌騎兵才安心地離開。

朱祁鎮畫像

至於他身邊的袁彬和哈銘就更不用說了,已經有很多迷妹們“考證”出來朱祁鎮非常帥,還寫了不少袁彬,哈銘和朱祁鎮的耽美文來腦補......但也沒辦法,誰讓朱祁鎮的舉動那麼“特別”呢?

哈銘、袁彬常宿御寢傍,天寒甚,每夜上皇令彬以兩脅溫足。一日晨起,謂銘曰:“汝知乎?汝夜手壓我胸,我俟汝醒乃下手。”——《明史紀事本末》

這裡說每天晚上袁彬用腹部幫朱祁鎮暖腳,哈銘睡覺不老實,手壓著皇帝的胸,朱祁鎮就效仿漢哀帝“斷袖”,等人醒了再下手。


以上種種,在今天看來確實是匪夷所思——朱祁鎮一個階下囚,又“被退位”成了毫無實權的太上皇,卻為何能在敵國瓦剌得到如此禮遇?難道真如當年明月所說,僅僅是因為他的人格魅力嗎?

圖樣圖森破啊!

《明朝那些事》對於明朝皇帝的解析過於臉譜化和人性化,過於主觀臆測。

而歷史從來都是建立在更高的維度之上的:

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丘吉爾


朱祁鎮在瓦剌時究竟為何會有這麼好的人緣呢?事實上,瓦剌上下對朱祁鎮的態度,必然是經過仔細考量,權衡利弊後為了利益而展現出來的:

1.為了更好地敲詐。

假如劫匪綁了美國總統,你覺得他們會受到虐待嗎?

劫匪對肉票態度好證明劫匪厚道,而不是肉票人品好,不信可以看看永曆落到緬王手裡,人品再好又有什麼用?

而朱祁鎮這張肉票一開始是很值錢的,也先靠著他叫門,在邊關勒索到了不少財物,光大同一次就撈了兩萬多兩,叫門天子的惡名由此流傳:

初,英宗過大同,遣人謂登曰:“朕與登有姻,何拒朕若是?”登奏曰:“臣奉命 ... 上曰:勿疑,汝主也。安等伏哭上前。上使入登亦出見,伏器。上曰:【奏報皇太后,朕虜中亡恙,也先欲送朕還。使來厚賞之。遲之益深入矣。】因耴庫金二萬二千兩,以二千賜也先,五千賜伯顏帖木兒、若賽刊、大同王。餘以與虜眾。——《明史·郭登傳》

之後還敲詐朱祁鎮那可憐的錢皇后,她把自己的首飾嫁妝,以及慈寧宮中值錢的東西都賣了,把錢交給了朝廷的大臣,希望能早點湊齊贖金,贖回英宗皇帝,結果當然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因此而試想哪個土匪沒等到贖金之前會虐待肉票?


2.給自己留後路

土木堡事變之後,瓦剌一直沒怎麼佔到大便宜,在明朝邊境長期行軍,連糧草都跟不上,因此瓦剌軍心漸漸渙散。而明朝雖敗了一仗,但元氣不損,依然實力強勁(所以後來北京保衛戰贏得漂亮)。

也先心裡清楚,瓦剌畢竟體量小,並沒有一舉吞鯨的能力,所以必須做好兩手準備,一邊繼續積極備戰,另一方面,還要保留一條暢通的談判渠道,儘量爭取通過談判獲得利益。那麼,朱祁鎮的存在對瓦剌來說就非常有用了。

也先既可以在攻城時把朱祁鎮推到前面,使明軍投鼠忌器,不敢猛攻瓦剌;又可以在談判時以朱祁鎮為籌碼,嚮明朝獅子大開口,漫天要價。

朱祁鎮既然如此重要,也先對朱祁鎮自然會比較客氣,給他的待遇很也不錯,畢竟朱祁鎮是名義上的明朝“太上皇”,若是把他整殘了,以後還怎麼跟明朝溝通?同時,對朱祁鎮態度殷勤,其實也是一種姿態,告訴明廷,己方也有講和的想法,以此麻痺明朝,順便為以後與明朝可能的重歸於好留下後路。也先可是個實用主義者,為了利益最大化,對朱祁鎮好點兒並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事。

而且,瓦剌內部矛盾不少,也先只是太師,真正的可汗是脫脫不花,他被也先等人架空,常感到十分憤怒;另一瓦剌高層,知院阿剌和也先同樣有矛盾。也先與伯顏帖木兒早看出了瓦剌內部的重重矛盾,所以也會考慮為自己留一招後手:如果在內鬥中失利,就去投奔明朝:

景泰元年八月,也先最後一次為朱祁鎮設宴,親自彈了一首琵琶曲給朱祁鎮踐行。在營帳內進酒完畢,伯顏帖木兒屏退旁人,獨自對朱祁鎮說了一番話,這段話倘若翻譯成現代白話,恐怕韻味就減了,因此一字不改,照原文抄錄於下:

今我伏侍你一年,太師今日著我送皇帝來,我這等心裡的話奏在皇帝心裡知道。我每(們)這裡(指瓦剌)怎保得長勝\n長太平?……你若回家去坐了皇帝位時,就是我的主人一般。我這裡有些好歹,我便表投你。”

等你做了皇帝,我就去投奔你,話都說到這份兒上了,我只能說,伯顏帖木兒之心真是天地日月可鑑啊。

要知道,也先他倆的祖父和父親都被明朝冊封為順寧王,因此在此等情況下,他們押寶朱祁鈺是很正確的:後來,雖然伯顏帖木兒自己在內亂中被殺,但朱祁鎮復位後,即派遣使節夏福前去瓦剌,將好基友伯顏帖木兒的妻兒老小接回明朝居住,厚賞他的遺孀(我們不知道在蒙古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史書當時是朱祁鎮讓人編寫的,只要和袁彬他們統一口徑就好),並給他的幾個兒子封了官職,總算保全了伯顏帖木兒這一支的血脈。


3.皇帝奇貨可居,伺候好了也許可以升官進爵

漠北嚴寒,皇帝腳冷,我是袁彬,我該怎辦?


朱祁鎮南宮復辟後沒有忘記袁彬用肚子給自己暖腳的恩情,升之為錦衣衛指揮僉事,之後改為指揮同知。明英宗十分眷待袁彬,袁彬所請之事無不聽從。當時內閣首輔商輅罷免,袁彬乞其居所,之後又請別建,都得到批准。袁彬娶妻,英宗命外戚孫顯宗主婚。並時常召入宴請,談論當年患難時事,歡洽如故。天順五年,因平定曹石之變有功,進升都指揮僉事。

而跟朱祁鎮睡一塊兒的蒙古人叫哈銘,後來跟朱祁鎮回明朝,被朱祁鎮賜姓名楊銘,升官做到錦衣衛指揮使,可謂是寵信無比。哈銘老年的回憶錄裡也曾記下他曾把手放在朱祁鎮胸上的歷史情節。

就連當時把朱祁鎮通過強行嘴炮接回來的楊善,由於代宗朱祁鈺本意不想把朱祁鎮弄回來,所以沒給他準備什麼東西(哥哥回來可不是啥好事,死在蒙古才好呢)。楊善情願自己搭上連路費和齎賞之物,不惜被也先殺掉也硬是把前皇帝弄了回來,大家覺得是為什麼呢?

後來朱祁鎮重新當回皇帝后,把楊善封為奉天翊衛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柱國、興濟伯

,歲祿千二百石,賜世券,掌左軍都督府事(軍區司令)。


歷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胡適

這下大家看明白了嗎?歷史中的人和事,永遠不止表面上的那麼簡單。

他是土木堡之變的罪魁禍首,對幾十萬明軍的死傷負有不可推卸責任的朱祁鎮;

他是叫門天子,而且還是殺了“粉骨碎身渾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間”的於少保的朱祁鎮;

他是發動南宮政變,勒死了自己重病弟弟朱祁鈺的朱祁鎮;

他是重用門達,給也先立廟,狡兔死走狗烹的朱祁鎮;

他,並沒有人們心中想象中的人格魅力和好人緣。


而復辟後的明英宗,更談不上仁義:他殺光了所有讓他嫉妒,但實際是為他擦屁股的人,只為了磨平自己心中的嫉妒,迫害了自己的恩人袁彬,想要的也不過是有一條願為自己辦事的狗,甚至連奪門之變的功臣也被他很快清除。

在他的治下,建州女真開始向遼東磨刀霍霍,陝西湖北河南聚集的流民開始準備反旗高舉,蒙古人盤踞了河套經常劫掠西北,廣西的瑤族,四川的都掌蠻也不在聽從大明的指令,甚至那個獨立久的越南又開始侵略本就臣服於大明的土司!

而解決這一切,為他擦乾淨屁股的人,確是被當年明月罵成窩囊廢的朱見深。


宋末崖山之役,宋軍將敗,陸秀夫說:

“國事至此,陛下當為國死。德祐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

然後就抱小皇帝跳海了。

後有來者,崇禎皇帝知道闖王破城,先殺兒女,然後吊死煤山。

趙昺和朱由檢其實對國事糜爛並無直接責任,尤且知道殉國以報。

而朱祁鎮把好端端一個國家搞壞了,居然還有臉苟且偷生,甚至重登大位!

難道他就不知道靖康之恥,徽欽之辱嗎!

你可以原諒他,且看瓦木堡的數十萬白骨,且看大同、京師被瓦剌人蹂躪的數百萬百姓,且看他的祖宗朱元璋、朱棣,且看他的後輩,會不會原諒他!

大明因他由盛轉衰,由攻轉守,從此疲於備邊。勉力維持,終究朽爛無救,使我華夏明珠暗投,屈從夷化。

我讀史至此,每常切齒懷恨,豈是贊他幾句有情有義就能轉變的!


在筆者看來,歷史更多的時候是冰涼而沉重的。僅就這個問題而言:

這裡並沒有當年明月筆下的所謂的溫情和人性,有的只是赤裸裸的國家利益,還有個人利益。

當然史書這樣寫就不好看了,也就沒有那麼多所謂的正能量了,讓大家心中的美好破滅,真心對不起。



您能在我的長篇歷史小說《睥睨天下》中看到“壞皇帝”朱祁鎮的“好兒子”朱見深是怎樣力挽狂瀾,中興大明的。


遠歌小說

首先,我們要看一下朱祁鎮是誰

明英宗朱祁鎮是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1435—1449年、1457—1464年兩次在位)。第一次繼位稱帝,年僅九歲,年號正統。國事全由太皇太后張氏(誠孝昭皇后)把持,賢臣“三楊”主政。隨之,張氏駕崩,三楊去位,寵信太監王振,導致宦官專權。 正統十四年(1449年),發生土木堡之變,其弟郕王朱祁鈺登基稱帝,遙尊英宗為太上皇,改元景泰。 後英宗回京,被景泰帝軟禁於南宮。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等人發動奪門之變,英宗復位,第二次稱帝,改元天順。

當時明月曾經在《明朝那些事兒》中評價朱祁鎮不是一個好皇帝,但是一個好人。這個評價我認為並不是非常合適,如果能再加一條的話,我認為在朱祁鎮的評價當中還要再加一個形容詞——傻。

比如,土木堡之變,他和王振倆人都快把整個國家玩進去了,正常人在歷盡千辛萬苦回到自己的皇位之後,總要趕緊把黑鍋都往王振身上推吧,他偏偏不要,還下詔為給王振王公公正名,以香木為王振雕像,祭葬招魂,並在京城智化寺為王振建立旌忠祠。

在今天北京的西大市街,從前叫西四牌樓的北面牌樓,曾有個“當街廟”,正是朱祁鎮下令修建,紀念的是他不打不成交的好朋友,瓦剌太師也先是也。

【西四牌樓北,當年在甬中間有一廟宇,座南面向北,名當街廟。其址在石老孃衚衕東口,廟供額森牌位。據聞明英宗北狩,後為額森(也先)放還朝,感其義,為之立廟,故北面】——《道鹹以來朝野雜記》

朱祁鎮復辟後,認為是也先太師放他回來,始有今日,便命人建了此廟。「當年車馬皆由廟之兩旁繞行。」民國初年修馬路時,這個廟始拆卻。在民國六年(1917年)出版的《北京市地圖》上,該地還記為“當街廟”地名。

給自己的敵人修廟,這。。。。。。除了傻我還能說什麼?

堂堂大明天子為胡虜酋長、敵國君主在京城立廟,或許是在瓦剌時真被虐待出了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或是打心眼裡將也先當做恩人來感謝。

就只不知道土木堡陣亡的十萬將士,幾十位殉國文武重臣,瓦剌入侵蹂躪河北山西時慘死的幾十萬百姓,對自家皇帝給罪魁元兇祭拜立廟的行為,當做何是觀。


雖然我喜歡的當時明月給了他一個“好人”的評價,但我依然不喜歡他,無他,就衝他殺了我心目中明朝的最大英雄于謙!!!


哏兒都人

朱祁鎮是一位傳奇皇帝,他不是一個好皇帝,寵信太監王振,在土木堡被瓦剌生擒活捉,也先挾之攻打北京,如不是于謙等當機立斷立了朱祁玉當皇帝,城下之盟或許會重演。

回京後被其弟朱祁玉軟禁在南宮,本來已經沒有什麼希望,沒想到八年之後居然能重新復辟。題主說他好的人緣,沒錯,他是有好人緣,好到也先以禮相待,好到監視他的人捨命相幫,好到南宮復辟居然滿朝上下沒人反對。

我想只所以如此,只能說明朱祁鎮更像是一個人,而不是一個皇帝,從他逃難過程和手下的生死相依,從他復辟成功不忍殺害於謙,從他死後廢除殉葬等等都可以看出,就連讓他吃盡苦頭的王振,他心中仍然時時念他的好。

朱祁鎮身上體現了濃厚的人情味,以真心待人,甚至在出事前他與朱祁玉都是兄友弟恭,所以,他才會得到那麼多人的幫助,這也給我們一個啟示,人品,有時才是立命之本。


我踏風來

好人緣?去他的好人。

朱祁鎮被粉飾到怕是要從地下笑醒吧,近年還有《明朝那些事兒》來洗成了“好人”,雖然我個人很喜歡《明朝那些事兒》,但是這個人,我不能看著他被洗白。

第一,土木堡之敗

我把土木堡之敗看做是明朝的安史之亂,都是差點就能讓王朝嗝屁的大難。

而這一切是誰造成的?

不要說是王振,他丫就是一太監。漢唐宦官當政很嚴重,但是在明朝啥也不算,崇禎上臺沒幾年,就收拾了魏忠賢,九千歲的人物說廢就廢了,何況王振。

你要說是王振在一旁進讒言,那沒的說,但要說從始至終都是王振的鍋,那就沒譜了。朱祁鎮差不多二十歲了,你說你不想幹活是一回事,不懂事就是另一回事。

土木堡之敗導致什麼後果,文武百官折損大半,甭管你是尚書還是侍郎,是公侯還是都督,都得被朱祁鎮玩死。

明朝喜歡帶兵打仗的皇帝不是沒有,朱厚照也喜歡打仗,但是他只是喜歡野,還自封大將軍,可人家打贏了啊,至少不是在胡搞。

而朱祁鎮呢?葬送的是幾十萬軍隊和滿朝百官,人家招你惹你了,你這麼玩?最後還把鍋甩到了王振身上?

第二,當俘虜

你說你一個堂堂明朝皇帝,自己找死落得這種地步,不知羞恥,還去城門喊話,讓守將給你開門,張得開口嗎?

我不是在道德綁架朱祁鎮,老祖宗留下來的江山社稷,都被他玩成這樣了,還要帶人來叩門,這不是叛徒?

第三,殺忠臣

不說朱祁鎮和朱祁鈺的愛恨情仇,就說于謙

瞭解這段歷史的,自然明白于謙的歷史地位。

可對於這個挽救明朝於危難的大英雄,朱祁鎮做了什麼?


我查不到于謙做了什麼錯事,只能看到朱祁鎮是怎麼對這位大功臣的。

除了于謙得死,還有很多被流放清洗的文武官員,理由嘛,就是看你和朱祁鈺有瓜葛。

另外他在位八年,做了很多遺害後世的事,唯一值得說的也就是終止嬪妃殉葬,除此之外,有什麼好吹的,有什麼好粉的?

歷史真的迷失了很多人的眼,近些年大批的歷史人物被洗白,裡面也許真的存在好人,但是這麼黑的朱祁鎮,你洗來幹嘛?

喪師辱國,叫門天子,真真是老朱家的恥辱。


魔術掘史貓

惡之所以成為惡,就是因為惡吞噬的就是善良。因為是皇帝,可以任性到讓一個太監胡作非為把幾十萬大軍全軍覆沒。被俘後理應自殺殉國,免得敵人拿他當成人質敲詐明朝。被釋放後,弟弟讓他過的日子還不錯。他還在南宮生育了很多子女就是事實。趁弟弟病重,聯合石亨,曹吉祥,徐有貞等人發動政變,勒死弟弟,殺害護國功臣于謙。就連幫他政變的石亨等人不久後也被卸磨殺驢,可能土木堡之變前,他只是個任性的小孩子,但當他被釋放時,已經變得冷血無情


旅行青年說

其實,朱祁鎮的人緣並不那麼好。否則,他沒有必要那樣強調他的年號:正統。而復辟後又那麼殷切的期盼著能夠:天順。說明他內心裡是有著明確的危機感的,心虛的人自然底氣不足,而你見哪個人緣好的主兒,顯著那麼心虛的?


風來翰墨香51008135

朱祁鎮明英宗,雖無大賢,可是他做了件令後朝後代宮闈感恩泣零的事,他駕崩後不允許後嬪們殉葬,這在當時是何等的開明與大義。他雖不是賢君,亦不是治國能手,還曾被當做囚徒,但他與人為善,優柔寡斷,落得個人緣佳,一生曲折的境地。


湖裡的一滴水

明英宗朱祁鎮十五歲登基,在位二十二年。雖在政治上無大的見樹,但是在位前期仍勵精圖治,體恤民眾。後被俘歷經坎坷。復位後雖能廣納諫言,心存善意,但其重用宦官誤國誤民。但值得一提的是,他取消了上千年宮殉制度,無疑不是對女性女權的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