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32年時光,在武漢“吹”出了一個糖藝王國!

早上九、十點鐘的太陽,還沒有爬到能曬得人渾身發癢的高度。硃紅彥早早搭好了遮陽傘,在民俗街一眾式樣統一的手藝攤中,他的吹糖桌顯得融洽卻又與眾不同。

他用32年時光,在武漢“吹”出了一個糖藝王國!

今年49歲的他顯得精神而和善,但吹糖時眼底的敏銳熱情卻是藏不住的。

吹糖並不是一門簡單的活計,他一邊忙活著,一邊和我談起了吹糖路上的滴滴點點。

1

麥芽糖裡暗藏的乾坤

“糖不能熬得太過,不然燙得你根本下不去手。你看這上邊的糖,就比下邊的糖溫度要低些。”

把凝固的各色麥芽糖熬開,是硃紅彥每天必要的準備工作。

他小心地鏟動著爐裡燃著的鋸末,配上控制燃燒速度的鐵板和下窄上寬的方爐,夠燒一整天的同時,也方便隨時調整糖的溫度。

他用32年時光,在武漢“吹”出了一個糖藝王國!

這份祖傳的熬糖竅門,是吹糖人在漫長歲月裡摸索出來的寶貴經驗。

其他的行當不多:方爐,用來烤糖;短棒,用來攪拌;溼毛巾,用來冷手;小剪刀和木梳,用以定型、壓出紋理。

他用32年時光,在武漢“吹”出了一個糖藝王國!

除了裝著傢伙什的木箱進行過改進以便攜帶,一切都是他自32年前起學習吹糖以來最熟悉的味道。

當然了,工具向來是次要的,吹糖能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靠的還是吹糖人的手藝。

他用32年時光,在武漢“吹”出了一個糖藝王國!

在他的印象中,他算是當下國內所剩不多吹糖人裡的南派——吹糖可以分成南北兩派:北派重吹,南派重塑;北派重形體,南派重雕琢。

但在塑藝精湛的同時,他的吹藝也同樣是一絕。

他用32年時光,在武漢“吹”出了一個糖藝王國!

吹糖的吹,靠的是用氣流撐起糖裡揉出的空腔。對於氣息控制已經爐火純青的他來說,如何讓糖塑飽滿剔透才是需要關注的重點。

“吹是最主要的手段,對付兔子、老鼠這些很好使,”他運口氣,在靈活雙手的配合下很快吹出了玲瓏玉兔。

但這句的言下之意是,要做更復雜的形象,光靠吹,就有些不太夠用了。

他用32年時光,在武漢“吹”出了一個糖藝王國!

“我們吹糖主要靠吹、捏、吹捏結合這幾種手法,山東、河南那邊主要靠吹,但要做這種零件多的,還得靠捏和塑。”

除了吹和塑,技高一籌的吹糖人還會一門更難的塑形法——單靠雙手“擠”出空腔,尺寸更小的同時剔透不輸吹出來的糖人。

“這個用得不多,主要還是吹、塑兩種。”他笑了笑,擠出一隻微型黑天鵝稍作展示,便轉回了手頭的活兒。

他用32年時光,在武漢“吹”出了一個糖藝王國!

這當兒他手底下正忙活的是隻紅翎彩翼的鸚鵡,帶有很典型的南派特徵——色澤豔麗,細節精緻。漂亮的彩羽,精細的眼、喙,都需要精雕細琢。

他用32年時光,在武漢“吹”出了一個糖藝王國!

木梳的細齒這時便派上了用場,他揉出鸚鵡的彩翅,拿木梳壓了壓,翅膀上便排出了一列列立體的紋理。

他用32年時光,在武漢“吹”出了一個糖藝王國!

說起來,吹糖的取材往往受限於它特殊的表現形式,生肖、花鳥這些傳統式樣更受吹糖人的偏愛。

他用32年時光,在武漢“吹”出了一個糖藝王國!

而年輕人喜歡的複雜精細的動漫形象等,往往很難在成本和價格間取得一個合適的平衡。

“對這方面瞭解少,零件又多。價定高了,別人不樂意買;定低了,又對不起耗費的大量精力。”他衝我笑笑,臉上多少有點無奈。

他用32年時光,在武漢“吹”出了一個糖藝王國!

談到最為滿意的作品,他還是偏愛這件複製黃鶴樓前“黃鶴歸來”的糖塑,色澤飽滿的鶴、龜、蛇各居其位,渾然一體堪稱巧奪天工。

他用32年時光,在武漢“吹”出了一個糖藝王國!

他用32年時光,在武漢“吹”出了一個糖藝王國!

他用32年時光,在武漢“吹”出了一個糖藝王國!

而他正在研究的下一個目標,則是一件精細非常的京劇人物糖塑。

“總得要隨著時代發展有點新花樣不是?”他笑著解釋著,手頭又完成了另一件身姿優美的“天鵝”。

他用32年時光,在武漢“吹”出了一個糖藝王國!

2

漸行漸遠的吹糖身影

吹糖和別的手藝不一樣,體現在“兩勁”——手勁和嘴勁。

兩勁缺一不可,手勁管塑,嘴勁管吹,相互配合,糖塑才能吹得好、吹得精。

他用32年時光,在武漢“吹”出了一個糖藝王國!

熬得滾燙的麥芽糖,得趕在它凝結前揉、捏、吹快速成形。手腳麻利,一氣呵成不過是吹糖的基本操作。

況且糖越小,凝得就越快,光是捏出芝麻點大小的糖丸,往往就得耗上初學者幾個星期的練習。

他用32年時光,在武漢“吹”出了一個糖藝王國!

這樣一年半載才算入門的嚴苛要求,很容易勸退恆心不足的好奇群眾。更不必說吹糖這種更多隻能掙個吆喝的活計並不適應當下的社會節奏。

兒子有更好的選擇,女兒又怕燙做不下來。”對於這種後繼無人的局面,他略帶無奈的搖頭,讓人很難不想起很多家傳的手工藝都面臨著的相同困境。

他用32年時光,在武漢“吹”出了一個糖藝王國!

他還清楚地記得,幾十年前一整個村子的村民都是吹糖人的盛況。到了今天,棄藝的棄藝,轉業的轉業,堅守下來的也就一兩人了。

現在南北方像他這樣的吹糖人,加起來可能也就四五十位了,包括天門這些曾經的吹糖盛地,傳承到現在的也已經所剩無幾。

他用32年時光,在武漢“吹”出了一個糖藝王國!

今天我們看見的非遺手工藝,都是大浪淘沙之下留下來的不多的真金,這是種遺憾,但也未嘗不是種幸運。

3

仍在延續的吹糖藝術

過去,糖人不僅是孩童手中精巧的玩具,也是饞嘴時可供解饞的不可多得的美味。光是捏著糖人的孩子臉上的笑容,就足夠讓吹糖的他滿足不已。

但在工商業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因為覺得不衛生而遺棄了糖人的食用價值後,卻好像忘了對它的藝術價值表現出相應的尊重。

他用32年時光,在武漢“吹”出了一個糖藝王國!

如今還會購買糖人的,更多還是出於懷舊而非好玩的心理。曾經就有一個孩童時對糖人心心念念卻沒能得手的老人,特地來他這兒補上遺憾,讓他印象深刻。

“以前有個幾毛碎錢,你也願意買只糖人玩玩,但現在,糖人和物價一塊兒漲了起來,人們就多少有些猶豫了。”

相較之下,可能在直播等其他地方一擲千金更能讓人們獲得消費的快感。

他用32年時光,在武漢“吹”出了一個糖藝王國!

“他們可以試著來親自吹吹,互動一下,我來控好形態。”他也對外國人旅遊團導遊提議著,但圍觀的外國人看起來並沒有意願嘗試。

他用32年時光,在武漢“吹”出了一個糖藝王國!

即便不談文化差異,在國內微博、抖音正紅的當下,人們顯然更願意把注意力投到網紅小吃和網紅玩物這些更“接地氣”的物什中去。

傳統手藝,反而變得愈發陌生。

他用32年時光,在武漢“吹”出了一個糖藝王國!

缺少了捧場的人,手工藝便失去了其賴以生存的土壤,這也許才是當下吹糖藝術的真正困境所在。

他用32年時光,在武漢“吹”出了一個糖藝王國!

相較之下,吹糖的幾個自身門檻諸如吃基本功、吃創意導致的後繼乏力等,反而看起來沒有那麼嚴重。

雖然現在沒有徒弟,但他經常會到小學、部隊等地方,或是在一些活動裡,帶年輕一輩們一塊兒體驗吹糖,拉近與傳統手藝的距離。

他用32年時光,在武漢“吹”出了一個糖藝王國!

他用32年時光,在武漢“吹”出了一個糖藝王國!

“我們能做的,也就是儘自己的力量讓更多人接觸到這門藝術了。”

畢竟,傳承需要的載體始終還是人。

4

尾聲

糖塑知何去,剩有遊人處。所幸的是,像硃紅彥這樣的手工藝人還保有著對於手工藝最本真的堅持與熱忱。

“不能生存,就要被淘汰。”他這樣形容當代吹糖人面臨的局面,卻並不喪氣。

他用32年時光,在武漢“吹”出了一個糖藝王國!

“寶寶看,吹糖人~”一位年輕媽媽抱著孩子經過吹糖攤,然後精挑細選,買走了一隻“大公雞”。

“但只要有人記得,文化就不會消亡。”他看著一大一小遠去的背影,笑容裡說不清是欣慰還是希冀。

只有陽光斜斜地打他身子的輪廓上,流淌出溫暖的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