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莽荒纪》争议背后得失,探索大体量古装剧出路何在?

复盘《莽荒纪》争议背后得失,探索大体量古装剧出路何在?

关注电视行业,分享精彩剧评

来源 | 剧研社

作为今年为数不多的古装剧,《莽荒纪》在开播之前就被观众寄予了厚望。

一方面在于原著本身的影响力。作为我吃西红柿的经典小说,《莽荒纪》在整个网文界排名第三,拥有6000多万的读者基础;另一方面,《莽荒纪》小说原著以纪宁升级打怪换地图为主线,再加上庞大的世界观架构,这种偏重阅读快感的小说鲜少被影视化改编,类型的稀缺性也增加了这部剧的期待值。

不过,自《莽荒纪》开播以来,就不断有各种声音涌现,其中有对特效和制作的肯定,但亦不乏质疑的声音。例如,原著粉不满《莽荒纪》在影视化的过程中对内容的改编,包括缩减原著所构建的世界观及对纪宁、余薇等角色做出的改变等。

复盘《莽荒纪》争议背后得失,探索大体量古装剧出路何在?

作为一部投资三亿的大体量古装作品,在播出之后的反响却低于预期,面对争议和质疑,日前,剧研社采访了《莽荒纪》总制片人林正豪,试图从主创团队的解读中试图捋清《莽荒纪》的“症结”所在,并探索出当前大体量古装剧的有效出路。

回应质疑:从电影“跨界”电视剧 “神话新武侠”IP改编并非易事

《莽荒纪》是林正豪挑战的首部电视剧作品,因此自开播以来,面对与预期存在差异的播放成绩,压力和忐忑自然不言而喻。

他坦言,其所在的天悦东方在电影制作上经验丰富,但在电视剧制作尚属新人,特别是《莽荒纪》作为其投资拍摄的首部电视剧在运营及宣传上都略显生疏。他表示,自己最初从电影转而去做电视剧,其实是希望拍摄一部比较有质感的作品,从制作团队及对整部剧的筹备上也能看出这一点。“从整个团队、灯光、美术、服化道,到拍摄、制作、特效,我们其实都选用了电影的班底来做这个事儿。但却只站在了作品本身,恰恰忽略了另一些市场因素。”

主创团队对小说用户的“误解”便是这些“变量因素”之一:低估了原著粉,高估了原著粉对影视化改编的接受程度。

复盘《莽荒纪》争议背后得失,探索大体量古装剧出路何在?

“这部小说的用户确实被我们低估了,《莽荒纪》是中国网文界排名前三名的IP,拥有六千万庞大的读者群体,但这个数据在开播之前,我们没有办法感受它。直到这部剧播出的第一天,我们才知道‘哦,原来六千万用户是这个样子的!’”

《莽荒纪》小说比较注重阅读快感,真正让观众看得血脉喷张正是打斗的热血场面和升级打怪的过程。男主纪宁五岁打遍部落无敌手,十岁成为一方霸主,十五岁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黑白学宫,再后来成为三界之神,整部小说呈现出庞大的世界观。

但在影视化的过程中,主创团队则不得不根据操作的可能性对其世界观进行缩减,对纪宁这个角色也做了改变,“需要给他设计情感线的铺垫、兄弟情,体现人物热血的一面,除非本身就是以情感为铺垫的小说,否则情感线上相对薄弱的部分都需要重新去架构。”

不过,这种改编却并不能让大部分原著粉“买账”。

复盘总结《莽荒纪》的得失,林正豪表示,对于六千万的小说用户来说,每个人看完小说都有一个想象的世界,而电视剧经过改编后呈现的效果,即便从制作、特效到拍摄层面在尽力靠近原著,仍旧和小说中的世界观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源于技术上的局限,更有小说用户先入为主的印象,也是导致原著粉不能接受影视化改编的原因。这不仅是《莽荒纪》面临的挑战,更是众多小说IP在影视化的过程中很难调和的矛盾。

实景拍摄+23000个特效镜头:还原 “莽荒世界观”,我们是认真的

《莽荒纪》世界观架构相当宏大,涉及到三千大世界,亿万小世界,地域众多,风貌各异,就题材而言,并不属于小说IP中适合影视化改编的类型。因此,如何给观众呈现一个可信的、有代入感的莽荒世界观,就成了整部剧在拍摄中的首要难题。

复盘《莽荒纪》争议背后得失,探索大体量古装剧出路何在?

林正豪说,最初设想过对原著进行百分之百还原,但特效组及置景组则告诉他需要花十年以上的时间,这才开始对整个世界观架构进行了重新调整,对不同部落和城镇进行场景合并。但即便如此,《莽荒纪》从2014年11月开始筹备,到2016年8月开机,也经历了近两年的筹备时间。

为找到合适的拍摄场景,整个拍摄团队走访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在这期间成立了几十人的拍摄小分队,走遍各个地方,带回上万张照片,并做成比较符合小说情景的1000多张效果图。最后选定在新疆开机,克拉玛依的雅丹地貌,鄯善的沙漠,乌鲁木齐都比较符合剧中场景,另外去云南石林拍摄拥有奇石的场景,去大泽水拍摄瀑布森林;去浙江拍摄搭建的场景部分。

“它不是一个单纯的古装戏的架构,去了这么多地方,我们只想让观众相信真的有一个这样的世界观存在。”

不过,符合剧情的实景拍摄只是协助呈现大莽荒世界观的一部分,此外还需要大量的后期特效来配合完善。林正豪说最终呈现的作品对原著中宏大的世界观进行了适当的缩减,但依然有23000个特效镜头。

23000个特效镜头是什么概念?

从开始测试到制作完成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

“这两年还不是一家特效公司做的,我们有十几家特效公司在做这件事情。”由香港特效总监带领的团队负责风雨雷电及各种打斗的场景特效,韩国特效团队则主要神兽等各种生物特效,另外一些相对简单的则由印度特效公司完成。最终才有了这部“神话新武侠”先驱作品的诞生。

古装政策收紧、市场风向变化,大体量古装剧路在何方?

纵然《莽荒纪》播出效果与预期存在差异,但这部作品仍然是今年难得上星播出的古装剧。面对古装剧政策收紧的现状,林正豪并没有满足于上星播出的成绩,他表示在坚守内容质量的同时,实现内容出海不失为一种应对措施。

“我觉得不能只消耗内地用户,要打开海外出口,去年9月我们就开始布局了很多海外电影、电视节,像戛纳电视节、新加坡电视节、亚洲电视节论坛等,并在国际电视节上推广我们的作品。”

复盘《莽荒纪》争议背后得失,探索大体量古装剧出路何在?

据了解,《莽荒纪》已经做了海外发行,不久之后便将在其他国家播出。关于内容出海林正豪也有自己的设想,“在作品结尾部分融入情怀,希望影视剧出海的同时,让海外年轻的观众在《钢铁侠》、《奥特曼》之外,知道东方英雄人物,只有被海外观众所喜欢,才能促进未来产品各个层面的销售,整个生态才能良性发展。”

林正豪认为影视公司应该有多种发展选择,不能单靠影视作品为盈利目标。“影视作品应该作为强有力的孵化器,增加用户聚集力,提高用户黏性。”而如何通过影视作品进行游戏、线下实景娱乐等衍生品的转化才是最为重要的课题。这种商业模式不仅增加了变现渠道,还能将更多资金投入到影视剧的创作。“将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到作品,才能提高作品质量,而优质的内容又可以增加变现渠道,这其实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复盘《莽荒纪》争议背后得失,探索大体量古装剧出路何在?

例如,《莽荒纪》目前就已经和一些品牌商达成了合作,并将尝试品牌定制,同时也开发了线下实景娱乐,“我们在拍摄的时候,在新疆的克拉玛依搭建了很多部落,所以有一天去克拉玛依,会看到有很大的路牌,上面写着‘《莽荒纪》拍摄地’,对用户来说就实现了多维度的体验。”

行业观察|趋势分析|精彩剧评

关注电视行业,分享精彩剧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