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宠”是爱,还是毁坏?不要有孩子长大后什么都会得想法

育儿:父母的“宠”是爱,还是毁坏?不要有孩子长大后什么都会得想法

宠有两种含义:溺爱和爱,两者的含义却大相径庭。溺爱的本质是控制,爱的本质是自由。

“溺爱”不是“太多的爱”,而是“太多的、打着爱的旗号的控制和包办”,父母却丝毫没有察觉到。

有句话可以证明到这一点,叫“爱之深,责之切”,很多父母往往容易陶醉在这种“给予”的幸福之中,殊不知又进入了另一个极端,变成了“替代父母。”

父母的“宠”是爱,还是毁坏?不要有孩子长大后什么都会得想法

在孩子可以自己拿勺吃饭的年纪,却害怕他把饭吃的到处都是,就一口一口将饭送进孩子嘴里;

在孩子可以自己穿衣服的时候,却怕孩子穿不好、穿的慢,而抢过衣服帮他穿;

在孩子暗暗想要自己征服一座小山时,却害怕孩子太累,一路上抱着爬完了全程。

替孩子决策他的交友、学习、游戏等事项,这就是“溺爱”,是披着爱的外衣的占有和控制。

父母的“宠”是爱,还是毁坏?不要有孩子长大后什么都会得想法

孩子真的不会做这些事情吗?答案肯定是:不。父母的一手包办让孩子根本无法在学习成长,也无法从成长中独立。

来自一位网友的自述:

小孩能做很多事情,我小侄五岁,在家有父母宠着,什么都说不会,上次放假我把他接回老家,远离了父母,他什么都懂,衣服自己会,我就在旁边看着,指点。

二十多天,都是自己睡,自己穿衣服,自己刷牙,洗脸,自己吃饭。可父母一来又……

只有经历过的事情,才能真正的成长,作为家长的我们,要学会慢慢的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直到他们能够独立。不放手的家长,孩子的独立性差,窝里横,缺乏自信。

孩子能做的事情要尽量让他们自己做,家长可以在旁边充当引导者,给予他们引导,此时的父母千万不要做孩子一切的包办者。

父母的“宠”是爱,还是毁坏?不要有孩子长大后什么都会得想法

泰国有个很火的广告,有个卖菠萝的妈妈,每天都要削很多菠萝,她的女儿却不会。菠萝妈妈说:我没上过学,不知道该怎样教我的女儿,唯一能做的,就是让她从生活中学习。

妈妈并没有手把手教学,而是拿了一个菠萝自己削了起来,女儿看后,也学着妈妈,找到了正确的削菠萝的方法。

父母的“宠”是爱,还是毁坏?不要有孩子长大后什么都会得想法

后来,妈妈有一次看到女儿看着别人吃冰淇凌,妈妈把这一幕记在了心里,不是不想给孩子买,而是没有钱。

晚上回家后,妈妈把切好的菠萝放在满是冰的箱子里,白天拿给女儿吃。

女儿在吃着菠萝冰淇凌的时候说:太好吃了,妈妈我们应该把它卖出去。

父母的“宠”是爱,还是毁坏?不要有孩子长大后什么都会得想法

女孩第一次在人群中叫卖菠萝冰淇凌并不成功,没有人理会她。

回去她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没有人买。

妈妈告诉她:你可以去菜市场,看看其他人是怎么买东西的,学习一下。

在菜市场观察之后,女儿制作出了精美的广告牌,叫卖的时候也加上了精心设计的话语,买的人也就多了起来。

父母的“宠”是爱,还是毁坏?不要有孩子长大后什么都会得想法

妈妈很欣慰,说:“看到她从实践中学习,自己试着解决问题,有一天我不在了,我也相信她能过的好

其实,父母只有放手,孩子才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才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才能减少“凡事首先找父母”的依赖心理,逐渐提高自己的思考与动手能力。

你也会发现,其实很多事,孩子都会,只是你还不知道!


西溪闹闹:一个有温度的亲子育儿公众平台,一站式解决宝宝的养育和启蒙!

同时欢迎大家评论、关注、转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