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3,由哥倫布開啟的全球物種大交換!

1492年哥倫布登上了美洲大陸,堪稱當下全球化問題的源頭,是恐龍滅絕後最重要的事件。1493年起,原產於美洲和歐亞非等大洲的物產開始彼此流動交換,“哥倫布大交換"使各大陸之間產生了混亂的交流與碰撞,並對歷史產生極大影響。同時,人為的物種交換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在今天看來,更有警示現實的意義。

名詞解釋:

物種大交換:是指1492年哥倫布到達美洲之後,隨著東西半球的交流往來,一些原本是各個大陸特產的物種,經由人類的活動,被帶到其他大陸,這種人為引起的爆炸性的物種交流,對自然環境和歷史進程都產生了重大影響,有些影響持續至今。科學家將這一事件稱為“物種大交換"或“哥倫布交換"

物種大交換對歷史的影響:

原產於中美洲的菸草,被移植到北美,併成為美國的前身英屬北美殖民地的經濟支柱;隨著英美菸草貿易,英國的泥土以及其中的蚯蚓也被帶到美洲,蚯蚓徹底改造了北美生態環境,造成很多原生物種滅絕,併為殖民者開拓美洲做出了貢獻。

一些攜帶有瘧疾病病原體“瘧原蟲"的歐洲人將瘧疾病帶到美洲,並通過美洲的蚊子大範圍傳播,造成土著人口大量死亡,幫助殖民者征服美洲。同時由於人口銳減,勞動力不足,又催了奴隸貿易,非洲的黑人被作為奴隸引進美洲。後來美國獨立戰爭,以及海地獨立戰爭期間,瘧疾病又幫助他們打敗了鎮壓獨立的歐洲宗主國軍隊。

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開採的白銀,通過貿易大量流入明代中國,促進了明朝後期的經濟繁榮,但同時也影響了明朝的金融秩序,引發通貨膨脹等後果,並最終壓垮了明朝的財政,這是明朝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案例四:

原產於美洲的菸草、番薯、玉米等農作物,被引進亞歐大陸,改變了許多國家的飲食習慍和營養結構,同時這些高產作物也為包括中國在內的東半球人口增長做出貢獻。

案例五:

原產於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的橡膠,被開發為新的工業材料,在工業革命中廣泛應用。同時由於橡膠的經濟價值,橡膠樹被移植到非洲和亞洲的熱帶地區,對當地生態造成很大影響。

我們以往認為,我們人類就是歷史的絕對主角,但其實我們往往忽略了,其他物種(也包括沒有生命的礦物)對歷史的影響,有時候來得更大,甚至會左右我們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看待歷史、看待生態環境、定位人與自然的關係,我們需要更開闊的視野,和一顆更深懷敬畏的心。就是我們讀這本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