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
袁世凱墓,袁林。
袁世凱生於河南項城,時稱“袁項城”,但是袁世凱死後卻葬在河南安陽。人們對於袁世凱不願歸葬項城始終議論紛紛,也始終難以斷論。當然,主流觀點認為是袁世凱因母親沒能葬入祖墳而與袁家反目。但是,這件事真的這麼簡單嗎?
袁世凱遺願:扶柩回籍,葬吾洹上。
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取消帝制沒多久後,在為自己的人生添上最大的敗筆後,在攪動得中國近代風雲變幻後,袁世凱終於在不甘心中黯然離世。
袁世凱在臨終前曾留下遺言:“扶柩回籍,葬吾洹上。”如果袁世凱只是說“扶柩回籍”的話,也許袁林便會在項城了。袁世凱想到這裡,於是又匆忙添了四字,“葬吾洹上”,如此則明確了他想被葬於何處。北洋政府遵從袁世凱的遺願,將墓地選擇在安陽洹上村。雖然袁世凱在遺囑中說“餘之死骸勿付國葬,由袁家自行料理”,但是北洋政府仍然為他舉行了風風光光的國葬。
袁世凱這輩子值了。
袁世凱“葬吾洹上”,為家族避禍。
袁世凱的母親作為妾室,死後想葬入袁家祖墳這是不可能的事,這無關袁世凱的身份地位,是中國傳統的嚴格的禮法,成長於傳統社會環境的袁世凱自然不會不知道,讓母親劉氏入祖墳無異於無理取鬧。但是,袁世凱確實是故意在無理取鬧,故意與袁氏家族鬧翻。當然,這裡面也確實有袁世敦與袁世凱不和的原因。袁世敦曾受到袁世凱政敵的打擊報復,被革職罷官。
在袁世凱的歷史中,袁氏家族的存在感低得可憐,為什麼?因為袁世凱與家族鬧翻了!這事可沒這麼簡單。古人講究香火傳承,看重家族延續,誰要是被移出族籍,那絕對是最嚴重的懲罰。袁世凱會傻到自己開除自己的族籍嗎?當時的袁世凱野心很大,想做的事太危險,成則享受天下人的供奉,敗則必遭天下人的唾棄。因此,為了家族著想,他必須與家族隔斷。袁世凱因母親不能葬入祖墳而徹底與家族鬧翻只是由頭罷了,袁世凱很孝順,他知道母親會理解他的,母親更沒在這方面對他提出過要求。
袁世凱在人生的最後階段將自己的兒子袁克定從政治漩渦中拉出來,讓他免於政治之禍,這說明袁世凱知道自己死後,曾經的敵人很可能會對自己的家人動手。事實上袁世凱對於割斷與家族聯繫的考慮是正確的,1927年,“倒戈將軍”馮玉祥抄了愛新覺羅家後,又沒羞沒臊地領著人闖入洹上村,抄了袁家。如果袁世凱葬在項城,那麼被馮玉祥抄的便會是袁氏家族。
我認為這種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洹上,皇上?葬吾洹上,贊吾皇上?
洹上,洹上,諧音皇上。
洹上村雖然以村為名,可是任誰都知道這所謂的洹上村是袁世凱的私人豪華莊園。袁世凱的私人豪華莊園處於洹河畔,袁世凱沒有命名為洹畔村或者洹岸村,偏偏取名“洹上”,確實耐人尋味。也許,袁世凱的野心從很早以前便已經開始了,時勢造英雄,彼可取而代之。
安陽是袁世凱的龍興之地。袁世凱於1895年受命在天津小站練兵,開始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家底。1906年,袁世凱所編練的新軍在安陽舉行閱兵,這次閱兵讓清政府看到了強大的北洋新軍,北洋新軍從此成為維持清政府統治的最後支柱,袁世凱更因此得以在朝堂挺直腰板,擁有了重量級的話語權。但是,在慈禧和光緒先後死後,攝政王載灃為解除袁世凱對清朝的威脅,罷免袁世凱的官職,袁世凱則回到安陽洹上村蟄伏,當起了釣魚翁。1911年武昌起義的槍聲響起,清政府不得不起復袁世凱,隨後袁世凱投入革命陣營,推翻清政府,成為中華民國的大總統。 袁世凱也因此對安陽有著很深的感情。
1915年底,袁世凱宣佈稱帝,可是僅僅83天,袁世凱便在國人的聲討中黯然收場,宣佈取消帝制。袁世凱的皇帝夢破碎了。但是更糟糕的事發生了,袁世凱患有尿毒症,鬱悶的心情加劇了病情,最終於1916年6月6日病逝。
既葬洹上,便是皇上。
這興許是袁世凱最後的小心思吧。
吾與吾國
這是因為袁世凱與長兄袁世敦的矛盾。根據袁世凱的三女兒袁靜雪在《我的父親袁世凱》一文中的描述,袁世凱兄弟姐妹一共九人,除了長兄袁世敦是嫡出之外,其餘五男三女都是庶出。矛盾的導火索是袁世凱母親之死。
袁世凱的母親是父親袁保中的側室劉氏。後來,劉氏死於天津。那時袁世凱已是直隸總督,親自護送靈柩回項城安葬。但是袁世敦以劉氏只是庶母為由,不準入祖墳正穴。想袁世凱當時已是位極人臣,卻依然不能讓母親獲得一個正穴之位,因此與袁世敦多次爭執,袁世敦卻堅持不讓,最後不得已,袁世凱為母親買了新墳安葬。從此以後,袁世凱與袁世敦再無往來,袁世凱一家定居彰德的洹上村,從此再不回項城老家。兄弟二人老死不相往來,即使袁世凱做了總統,兄弟二人也不相聞問。
袁世凱因生母未被尊重憤而遷籍,一去不回。死後也葬在安陽,而不是回自己老家項城。
伊耆角木
因為一個人,恨了一座城!
古人都喜歡用出生地給自己起別名,比如韓愈又叫韓昌黎。生於清朝咸豐年間的袁世凱也不例外,人稱袁項城,只因出生在河南項城縣。然而自從母親去世後,袁世凱再也沒有回去,死後也葬在了離袁家祖墳千里之外的安陽。
Δ袁世凱墳墓
袁世凱有兄弟姐妹九人,父親是袁保中,乃是當地有名的鄉紳。然而姐妹九人中,有兄弟六人姐妹三人。除了大哥袁世敦為嫡出外,其餘姐妹兄弟都是庶出。然而正是因為大哥袁世敦,才讓袁世凱再也不願回老家。
袁世凱的母親劉氏奶水不足,袁保中就把袁世凱交給剛剛喪失幼子的弟媳牛氏扶養。牛氏把袁世凱視若己出,百般呵護。後來由於袁保慶(袁世凱叔叔)沒有任何子嗣,袁保中把袁世凱過繼給了弟弟。
袁世凱雖然在後來位高權重,連慈禧都要看她臉色,但他是十足的大孝子。無論是做山東巡撫還是直隸總督,袁世凱都會把生母與養母帶在身邊。袁世凱的生母突然因病去世,袁世凱悲痛萬分。
Δ配圖
向清庭告假後,帶著母親劉氏的棺淳回老家埋葬,然而大哥袁世敦卻是百般阻撓。因為祖訓上,姨太太不能入祖墳,只能在祖墳邊上。母親劉氏活著是小妾,死了還是小妾。
雖然袁世凱已經是位極權臣,然而袁世敦怎麼都不同意。父親已死大哥最大,袁世凱沒有辦法只好另買了一塊墳地,才把母親下葬。也正是因為這件事,讓袁世凱再也不願與大哥來往。
Δ配圖
而母親連死都沒有入祖墳,成了袁世凱最敏感的話題。袁世凱的太太於氏因為一句戲言,無心說到了袁世凱的痛處。袁世凱再也沒有和於氏同過房,一生只有一子袁克定。
位高權重袁世凱,一心孝道難滿足!
史之策
中國人自古有衣錦還鄉、葉落歸根的民族心理,一代梟雄袁世凱卻至死沒有回河南項城的袁家老宅。其中緣故不外乎:
一、家族矛盾說。袁世凱1859年出生於河南項城,故人稱“袁項城”。他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北洋軍閥領袖。一生功過,從個人主義角度上說,他是成功的。但是,他逆歷史潮流而動,當皇帝83天,成為歷史上的笑料。也因此,遮蔽了袁世凱為人為政的多面性。袁世凱出生於項城的名門望族袁世凱出身河南項城的一個大家族,他的叔祖袁甲三官至漕運總督,參與鎮壓太平軍和捻軍,是這個家族的頂樑柱;他的生父是袁保中,為項城縣的地主豪紳,捐了個同知官位。
清末期的袁世凱
根據袁世凱的三女兒袁靜雪在《我的父親袁世凱》一文中的描述,袁世凱兄弟姐妹一共九人,除了長兄袁世敦是嫡出之外,其餘五男三女都是庶出。袁世凱系袁保中第四子,生母是袁保中之妾劉氏。劉氏袁世凱是有名的孝子。他的母親劉氏是父親袁保中的小妾,後來,劉氏得急病死於天津。劉氏去世後,按照當時形制,小妾是不能入袁家祖墳的。那時袁世凱已是直隸總督,親自護送靈柩回項城安葬。但是長兄袁世敦死守老禮,以劉氏只是庶母為由,不准她入祖墳正穴。最後不得已,袁世凱為母親買了新墳安葬。從此以後,袁世凱與袁世敦再無往來,袁世凱一家定居彰德的洹上村,從此再不回項城老家。說到底,過去大家族嫡出庶出“待遇”地位天壤之別,家法森嚴,恁是直隸總督袁世凱也未能逾越。侍母至孝的袁世凱傷透了心,也斷了所有的鄉情,他死後也未回項城老家,葬在安陽。
二是,借家庭矛盾掩飾尋找上風上水的陰宅之說。這一說法,是建立在現代人的猜度上。總以為,袁世凱位極人臣,劉氏早就應母以子貴,哪裡有不讓入正穴之理?一定是袁世凱聽信風水先生的安排,為母親及自己選擇上風上水的陰宅。
總之,既有具體事件又有主觀推測,袁世凱未回項城像他一生經歷一樣撲朔迷離而又古怪異常。
老照片
河南省項城縣(今屬周口市),位於淮河的支流潁水流域,據說潁河一到雨季就氾濫成災,加上人多地少,物產不豐,該縣的經濟文化十分落後。
項城的東北角有個叫張營的地方,村落周圍修築著一圈高大堅固的寨牆,牆外有深深的壕溝環繞,四角碉樓聳立,這就是遠近聞名的“袁家寨”。在近代史上翻雲覆雨、縱橫捭闔的袁世凱就降生在這裡。
到了公元1909年1月1日,宣統帝溥儀即位,因他年幼,由攝政王載灃暫時監國。因彼時以袁世凱為核心的北洋系漢族軍閥官僚集團已經羽翼豐滿,尾大不掉,與滿蒙親貴之間的矛盾已經激化,載灃等人將其視為眼中釘,必欲拔除而後快。
載灃以宣統帝的名義發佈上諭,說袁世凱“患足疾,步履維艱,難勝職位”,將他罷官“開缺回籍”。
袁世凱少年時曾經墜馬傷足,傷愈後走路略微有些一瘸一拐,此時卻因這區區舊疾,遭罷黜免職,很明顯是載灃藉以驅逐他的口實而已。
袁世凱被迫於1月6日離京,但並未回其原籍河南省項城縣張營。他先到衛輝(今汲縣)停留數月,到6月份時向北遷徙到彰德府(安陽)北門外的洹上村,購置了大鹽商何炳瑩的一座豪宅,作為客居之地。
為什麼袁世凱被“開缺回籍”後選擇定居安陽而不回祖籍地項城呢?袁世凱自己曾解釋過,說洹上村“前臨洹水,右擁太行”,是難得的一塊風水寶地,更因為他非常喜歡其新購的別墅,“愛其朗敞宏靜”,故不惜大興土木,加以擴充改建,取名“養壽園”,在此以修身養性的名義樂居,靜觀時局的風雲變幻。
袁世凱曾經扮作漁翁,披蓑乘舟池上,以示自己已歸隱江湖,醉心於山水之間,從此與世無爭之態。
袁世凱真的甘心擇居安陽洹上村,從此真的無意政事、寄情于山水之間嗎?這是決不可能的事。他隱居洹上,不過是在行韜光養晦的狡術,想借此消除清室對他的疑忌與注意力罷了。
一向野心勃勃、權欲極強的袁世凱,自天津小站編練新軍起家,經過十幾年的慘淡經營,在朝野遍植黨羽,特別是北洋六鎮的將領很多都是其心腹,唯其馬首是瞻,他當然不甘心就此隱退,後半世當個優哉遊哉的釣魚翁。他要探清廷動靜,觀察時局異動,圖謀東山再起,以期捲土重來。
而安陽是河南境內距離北京最近的地方,且是京漢鐵路的樞紐,交通便利,信息流暢,和他的親信們見面也很方便,是他心目中最理想的“潛龍之地”,所以他被罷官後不願意回到地處河南東部、交通、信息都極為閉塞不便的原籍項城,唯擇安陽而居。
袁世凱在洹上村“養壽園”內秘密設立了電臺,與京城以及各地黨羽們保持密切聯繫,北洋軍事集團的要人們和列強駐華公使也不時到訪洹上村。
1911年,辛亥革命的風暴席捲了大半個中國,面臨崩潰的清廷只好再度請這位蟄伏安陽的鐵腕人物出山。
經一番討價還價,袁世凱重操清廷軍政實權的夙願終於實現,他於1911年10月30日離開了隱居差不多近兩年的安陽洹上村,率北洋軍大舉南下,直撲辛亥首義之地——武昌。後來,他憑藉手中的軍事實力,又籍革命軍的力量,逼迫清帝退位,又迫使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對他妥協,孫將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尊位讓給了他,老謀深算的袁成功地竊取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
而這一切,都和他當初被清廷罷黜後決定擇居安陽洹上村有千絲萬縷的關聯。
【寫作不易 剽竊必究 】【插圖源於網絡】
鐵馬冰河wu
人都是有兩面性的,袁世凱一生梟雄,從出賣光緒皇帝開始,袁世凱為獲得自己權利,出賣維新變法的同胞,告密慈禧太后,至此讓光緒皇帝終身被囚禁。戊戌六君子被殺,讓大清唯一翻身的的機會被扼殺。
然後與侵國列強保持緊密關係,出賣中國利益,為獲取中國皇帝之位,並登基,雖然只是短短几天,但足以自豪。
袁世凱背了一聲的罵名,但人性對自己親人的愛護,似乎都是出自骨子裡,血液裡的傳承。袁世凱至死都不想為自己的家族帶來災難。
笑嘗歷史百態
董先生個人觀點:
一,據說因為兄弟不和。
二,避免兄弟你死我活,作為弟弟選擇避讓。
三,保全家族榮譽,個人榮辱不顧。
四,一代梟雄,值得尊敬。
大聲叫我董先生
袁世凱當了八十三天皇帝,各路大神大師肯定對他全方位研究過,算命看相,祖墳祖宅之風水。明面上是與大哥不和,其母安葬,他大哥反對讓其母入祖墳,於是袁世凱至死不回河南老家,這個不太可能,袁當時位極人臣了,衣錦還鄉才對。我想,袁世凱應該是受過高人指點,包括他母親的安葬地,肯定是高人說的風水寶地了,不回老家也一樣。特殊時期,袁世凱母親墳墓被破壞,好奇心也有可能,大概是檢驗其母墳上是否冒青煙了。
蘋果論斤
在回鄉葬母一事和嫡長兄世敦有了隔閡,下野之後買明代藩王舊邸在彰德建養壽園居住,並非和項城親屬不往來,1他怕清室權貴再度打擊他遠離宗族,2他把三哥世廉接來常住相伴,3家中侄甥也有拜年就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