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當年是如何弄丟朝鮮的?

牛辰鵬


袁世凱真的很不想丟朝鮮的,朝鮮是袁世凱發跡的地方,袁世凱怎麼捨得丟?

袁世凱一生不喜歡讀書,卻注重功名,他最得意的事情之一就是1905年促使光緒帝和慈禧廢除科舉考試。



1882年7月,朝鮮爆發了士兵起義,為了幫助朝鮮平定內亂並防止日本,清朝命令丁汝昌和吳長慶的部隊前往,當時的袁世凱就在吳長慶的部隊之中。

袁世凱負責軍需物資,限令六日之內完成,結果袁世凱三天就完成了,吳長慶率部抵達朝鮮南洋港,令某營為先鋒登陸,結果該營營帶以士兵暈船為由請求暫緩登陸,吳大怒,讓袁世凱代理營管帶,袁世凱受命後兩小時就完成了登陸,其才華在這一次戰鬥中顯露無疑。

進入朝鮮後,袁世凱發現吳長慶的軍隊軍紀散亂,在朝鮮影響很壞,於是當即斬首七人,撤辦數人,在軍中樹立了威信

1882年8月28號應朝鮮國王邀請,袁世凱出兵平叛,在戰鬥🀄他帶頭衝鋒,使得部下深受感染,不久平息叛亂。吳長慶因此在給朝廷的奏摺中將袁世凱報為收功,當時的袁世凱只二十三歲,後清朝因此將袁世凱提拔為同知,賞頂戴花翎,接替回國的吳長慶管理朝鮮,袁世凱一下子變成了五品官

1882年到1894年,袁世凱在朝鮮待了12年

剛到朝鮮的他幫助朝鮮訓練軍隊,使得朝鮮軍隊博得朝鮮君臣一片讚揚,1884年日本支持的朝鮮開化黨人挾持國王,殺害大臣,企圖重新組織政府,袁世凱當機立斷帶兵進入朝鮮王宮救出了朝鮮國王,而他做這些決定並沒有請示清政府,但也因此,袁世凱在朝鮮趾高氣昂,不懂得韜光養晦,不久就成了眾矢之中,受到朝鮮各界譴責,無奈只能以母病為由回國。

不久,清朝釋放了軟禁的朝鮮大院君李昰,袁世凱向清朝再三保證後,被清朝認命為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代理,加三品銜。袁世凱在朝鮮維護華商和清朝利益,禁止朝鮮獨立運動,阻止了俄朝結盟。然而,他在朝鮮卻依舊盛氣凌人,儼然成了朝鮮太上皇,有事情直接進入朝鮮宮庭,並與朝鮮國王平起平坐,這些讓朝鮮很不高興,加速了朝鮮希望獨立的願望。

1894年朝鮮東學黨起義,日本利用朝鮮想獨立的心態大舉進攻,袁世凱希望與日本談判但日本置之不理,於是袁世凱急忙打多份電報,希望李鴻章派兵,李鴻章同意後袁世凱如釋負重逃離朝鮮,三天後,日本襲擊朝鮮,8月1號中國向日本宣戰。



袁世凱在朝鮮🈶功有過。

功:1.保護了清朝在朝鮮利益2.挫敗了日本對朝鮮的多次陰謀

過:1.對朝鮮過度打壓導致朝鮮越來越想獨立2.對日本侵略野心沒有充分準備

袁世凱其實也只是一個甲午戰爭的小角色而已,甲午戰爭註定是失敗的,因為清朝腐朽的統治和落後的制度決定的,不是袁世凱所能決定的,日本天皇為了這場戰爭將自己的飯少一頓節約軍費,我們的大清此時全國的大事是為慈禧太后過生日,所以清朝是註定失敗的。

感謝大家閱讀,歡迎大家點贊評論加關注哦⊙∀⊙!


慕容祁連山


弄丟朝鮮的,不是袁世凱,是清廷自己。

袁世凱不僅沒弄丟朝鮮,反而對維持清廷在朝鮮的宗主地位做出了很大貢獻。當年他當機立斷鎮壓朝鮮的哈日派政變就不說了,知道這個事的人很多,那就說點新鮮的。為了鞏固清廷在朝鮮對日本的優勢,袁世凱隨後提出了上下兩策,極具操作性:

上策:乘朝鮮內弊,而日本尚不敢鯨吞朝鮮,列強亦尚未深入,我政府應立即徹底收拾朝鮮,建為一個行省。

下策:門戶開放,免得與日本或帝俄正面衝突,索性約同英美德法俄日意各國,共同保護朝鮮。

上策比較徹底,清廷完全可以快刀斬亂麻,直接把朝鮮的事變成內政。下策則與李鴻章的“以夷制夷”策略暗合。

對此,清廷什麼態度呢?

沒有態度,不置可否。而接下來朝鮮局勢的發展,已經不是袁世凱的問題,也不是他可以控制。朝鮮官方對清廷的態度越來越壞,袁世凱在朝鮮的日子越來越難過,這時發生了一件事,使袁世凱的處境雪上加霜——東學黨起義。

中日兩國都向朝鮮增兵,熱心“幫助”當局鎮壓起義,但清廷在派兵的速度和數量上都遠遠不如日本。赴朝鮮的清軍不過1000多人,日本則有7000多人,是清軍的7倍!很快,東學黨起義被撲滅,接下來就是清軍和日軍的撤兵問題,清廷的提議是中日兩國同時撤軍,但日本不僅不撤兵,還陸續增兵。

很明顯,日本不僅不給清廷面子,還充分暴露出取代清廷統治朝鮮的野心。對此,清方也很生氣,不少人主張教訓日本。袁世凱急死了,真打起來,清軍與日軍兵力懸殊,根本沒有勝算,那些叫囂對日作戰的不用上戰場,自己卻身在朝鮮,打起來必定凶多吉少。因此,袁世凱萌生退意,打電報請示道:“倘若朝廷決定對日作戰,則請先撤回在韓的使署人員,世凱一身報國,無所恇懼,但恐有辱使命,有損國威。”很顯然,他對朝鮮局勢已經很不樂觀,卻又無力改變現狀,只想抽身。

最後,袁世凱得張佩綸相助,終於離開朝鮮。2個月後,朝鮮戰爭爆發。試想,如果他沒走成,是怎樣的結局?做葉志超,還是左寶貴?


腦洞大開的歷史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清朝水路兩軍大敗虧輸、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不得不向日本乞降。1895年4月17日簽訂《馬關條約》標誌著清朝徹底失去了對於朝鮮的掌控。

朝鮮的丟失怨不到袁世凱身上,可以說正是袁世凱在朝鮮的努力才推遲了日本佔領朝鮮的時間。

1882年朝鮮發生壬午軍亂,袁世凱隨軍進入朝鮮平叛。袁世凱在作戰中身先士卒,立下大功,以幫辦朝鮮軍務身份駐藩屬國朝鮮,協助朝鮮訓練新軍。

1884年金玉均等“開化黨”人士發動甲申政變,這次政變可以說是甲午戰爭的預演,有日本軍人參與其中。袁世凱當機立斷出兵鎮壓擊退了來犯的日軍,粉碎了日本趁中法戰爭之際謀取朝鮮的企圖,推遲了中日戰爭爆發的時間。

袁世凱的出色表現獲得了李鴻章的看重,被任命為駐紮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成為朝鮮太上皇。

總督朝鮮期間袁世凱一方面強化朝鮮和清朝的關係,防止朝鮮獨立自主的傾向;另一方面與日本人的勢力明爭暗鬥,軍事衝突、暗殺不斷。甚至於袁世凱多次策劃朝鮮國王廢立,推動清朝徹底吞併朝鮮。只可惜清政府軟弱無能,沒敢支持袁世凱的計劃。


當狗容易做人難


袁世凱的發跡點就在朝鮮!沒錯,朝鮮甲申兵變袁世凱一戰成名!

弄丟掉朝鮮有以下原因。


1、朝鮮有外敵覬覦,我國力太弱,國內尚且戰亂頻仍,邊疆列強環侍,怎麼敢下大力氣幫助朝鮮抗衡日本?

2、雖然袁世凱有“日軍的剋星”之稱,怎奈甲申兵變之後,日本經過十餘年的整頓軍力,清軍實力迅速下降。說白了,打不過人家了。


3、朝鮮當時國內憂患太多,民心不一,國內上層派別林立,且賣國求榮為日本效勞者居多。

最後,袁世凱又迫於清朝上層的壓力,不得不棄車保帥!丟掉了朝鮮。


回國後,他發奮圖強,培養大量的軍事人才,開啟了近代中國軍事發展的先河。這些人在後來的抗日戰爭中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小女子躍馬揚刀進東京


1894年甲午海戰,北洋水師全軍覆沒,當時的清廷失夫了海上優勢,日本大舉入侵朝鮮,兩國同時增兵,曰本兵力佔優勢,袁世凱沒有積極備戰,而是考慮自己退路,想方回到北京,清軍備戰不足,又出現許多貪生怕死的將領,朝鮮很快陷落,朝鮮丟失,為日本進一步侵咯中國埋下了伏筆,中華民族的災難開始降臨,清廷和袁世凱都有罪過,都有罪責


十五天根治腸炎


我記得老梁故事匯中講到的歷史人物曾經說到袁世凱,節目中對他的評價不低,其實歷史人物有些是很難說清楚的,說誰愛國、說誰賣國,並不是截然分開的。老梁節目中說如果沒有袁世凱,清帝退位沒有這麼順利,革命成功還要經過更多的流血犧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