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和田玉黄沁料?

老孙鉴宝

沁料的颜色是后期形成的,不是先天的。在和田玉籽料形成的过程中,因经过水流的搬运和冲刷,难免会导致玉料产生裂纹。而水中含有的矿物质铁离子经过氧化,慢慢的在裂纹中沉淀积累,

不同于和田玉籽料的有色皮子,在填补上籽料裂纹的同时,矿物质离子沁入至玉石的深处,由外向内逐渐过渡的变浅,且不露白,最后就形成了表面和玉肉部分颜色一致的沁料。

黄沁料就是和田白玉或者青白料经过上千万年河水冲刷,让水中铁分子浸染而形成。对于黄沁的定义,是沁色比较均匀,表里如一,但是假如一块玉石外部全部被黄皮包裹,全部不漏玉种,我们也不知道这个沁的有多深,是沁透了,还是只是薄薄一层,如果没有漏玉种的情况下很多人是默认黄沁。而且黄沁一般都是雕刻薄薄一层的,不漏出里面的内容。

沁色并不等于皮色,由于皮色和沁色成因基本相同,只是程度不同,所以很多玩家容易混淆。皮色和沁色没有特别明显的界线。皮色在表面,往往带有多种颜色。而沁色往往是单一颜色,少量有两种颜色。沁色会深入至玉的深部,在纵向呈深浅的过渡。皮色和沁色都有整体和局部之分,不少和田玉的沁色外面还往往有其他颜色的皮色,为其增色不少。

 关于沁料真假的分辨,我们需要留意的是,天然沁籽料具有十分自然的色调,玉石表面的皮层部分都有着多层不同的颜色,且每层颜色之间过渡自然,其颜色从外向内是呈由深至浅的过渡关系。另外,多数沁料的最外层会有比较密实的棕色黑色斑点分布,这正是天然和田玉沁料的鲜明特征。

判断一个沁料或皮色是不是天然需要整体的看,看看是不是从一个绺裂形成的沁或皮,或是由于某部分玉质疏松才绺下了沁和皮,像现在市面上流通的沁料,很多染的,而且染的很深,没有任何沁门,料子也没有松到可以沁的那么深,甚至通体都是黄色或红色的。所以看到通体红、黄的沁料,需多加注意。


藏玉

黄沁料有两个属性,第一是和田玉,所有的以黄的,漂亮的,有玉性命名为黄沁的非和田玉都是耍流氓,也就是必须能够出证书,受国家保护。第二是它必须是沁料,沁进去的,外部天然颜料以天然的方式沁进去的,和皮子的成因应该是一样的,只是皮子停留在表面,而沁料是深入骨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