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游戏化的误读

的确很多机构在尝试游戏化,但大多都以失败而告终。游戏化有很高的难度,但不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些失败,很多是对游戏化的误读。

第一个边游戏边学习就是游戏化

他们会先做一个游戏,然后把试题插入到游戏中。弹窗出现试题,做对了继续游戏。这不是游戏化,这是游戏和学习互相干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乌龙学院。

第二个脱离场景的游戏化

一起作业网就是一个例子。比如其中的棒球游戏。学名词,场景是打棒球;学介词,场景是打棒球;学动词,场景是打棒球。你的场景和语言环境有什么关系呢。

第三个伪互动

语言交流本事就是互动。任何游戏也都是有互动的。关键看设计的互动是不是对语言学习和练习有帮助。还是一起作业网,我们要的互动是,我买东西你拿东西给我,我付钱你找钱给我。你拿个球棒挥来挥去对学习有什么帮助?

第四一个游戏涵盖所有的学科所有的知识点

这也是很多人认为游戏化不能实现的理由。语言涵盖人类活动的全部。它本来就不是在一个游戏里面完成的。即使精细逼真如GTA,也只是一个城市。问题是为什么一定要通过一个游戏来完成它。会计是玩钱的游戏,法律是犯罪的游戏,数学是公式的游戏,谁规定要通过一个游戏实现。

为了说明外语学习的游戏化,我还可以举一个例子。以前有同事要我辅导她们的孩子学外语,4-8岁不等。我利用这个机会做了一个试验。没让孩子们围坐在课桌前,而是去超市买了一堆水果,把他们带到草坪,告诉他们今天玩抢水果的游戏。先教apple,pear,orange,然后开始游戏过程。规则有很多:水果放中间,我念一个,大家就抢一个。错了的罚一个回来。或者,让其中一个孩子念,另外的孩子抢。从身后突然拿一个水果,谁先念出来谁得……最后每个孩子学会了单词,还开心地拿了一堆水果回去。当然,我比较吃亏,贴钱赚吆喝。

对教育游戏化的误读

传统教学也可以这么做。但问题是,能这样的游戏是非常有限的。比如你没办法模拟风霜雨雪,没办法模拟煎炒焖炸。但在线教育可以。互联网可以设计出任何需要的情境和动作。或许你还可以说,你举的例子太简单,复杂的就无法实现。确实有无法实现的,但能实现的绝对比你想象的多。从抢水果,到吃喝玩乐,交通旅游,招聘求职,甚至到美国总统竞选,联合国开会,都可以游戏化的方式实现。只要是语言发生过的场景,对游戏来说,没有什么不可以实现的。

再来说在线教育对传统教育的颠覆。泛泛而谈的颠覆确实是狂妄之言。颠覆不是一次性突然全面颠覆,而是从一个个知识点慢慢开始的。从数字,到水果,到点餐,到求职,到演说……当你意识到你视频教数字的课程门可罗雀时,你才能意识到你的地盘在缩小。

所以,颠覆是迟早要来的。它甚至会倒逼传统教育放低身段,放下架子,吐出利润,看在线教育的眼色行事。名师可能转为在线教育的内容策划,教室可能兼做在线教育的体验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