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顛覆的是教師,而不是教育

現在人們都說互聯網的出現顛覆了整個世界,教育也不例外。

說到互聯網,我認為它對正規中小學、大學的衝擊要小於對培訓機構的衝擊。它對培訓機構的衝擊在某些方面是革命性和顛覆性的,而對中小學、大學的衝擊是補充性的。即使這樣的話,我也依然認為,互聯網顛覆教育是不太容易發生的。

互聯網顛覆的是教師,而不是教育

舉一個例子,我原來在中國是英語單詞快速背誦法第一人,但是現在,新東方的詞彙課已經被取消了,原因很簡單,用手機APP背詞彙要比在教室裡被老師教著背效率更高。老師只需劃好範圍,告訴學生,你回去看看APP,下次來考詞彙就行了。所以會有一定的顛覆性,比如說詞彙課被顛覆掉了,但是他不具備全面顛覆性。教育和互聯網的結合,我們聽到更多的是這樣的言論,互聯網或者移動互聯網時代,一定能夠挽救中國教育。我覺得這是一種誤導。上世紀初,中國想靠堅船利炮讓自己強大起來,結果甲午戰爭中國被打得很狼狽。

互聯網作為外在技術性的東西,它在某種意義上能夠推動教育模式的改變,或者是手段的更新,但是它沒法改變教育的本質。如果我們不斷強調互聯網能夠改變中國教育,就很像清朝末期的時候談論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能夠改變中國一樣。中國後來能夠崛起是因為社會體制的進步,而不是買了幾艘船、買了幾個炮。

中國教育到底要培養什麼樣的人?如果只專注於互聯網是否能夠改變中國教育,我覺得這是一個偽命題。在討論互聯網的時候,要討論一個問題,中國教育到底要培養什麼樣的人?

我們有一個描述——24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我看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出來的時候,是很興奮的。既然我們認可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的長久發展,既然我們認可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毫無疑問,培養我們的孩子,就必須沿著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去培養。什麼叫富強,什麼叫平等,什麼叫自由,什麼叫民主,什麼叫法治?24個字我們都會背,但是你教學生法治怎麼教?平等怎麼教?尊嚴怎麼教?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那麼談互聯網改變教育是捨本逐末的事情。如果一代一代人只教會了服從、聽話、背誦,我覺得我們中國的未來是堪憂的。一個國家之所以能夠長久發展,就是因為這個國家的每一個人民都能夠在人格平等、獨立思考和自由精神中有尊嚴的活著,尊嚴是核心價值觀之一。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對於中小學來說,我們如何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24字為方針,以人格平等、獨立思考、自由精神為內涵來培養真正的、積極陽光的、自律自強的、堅毅果斷的學生,這是要素。

美國經過了幾十年考察研究表明,任何好成績的學生並不一定能取得最終的成就,而那些取得了最終成就的學生,恰恰是擁有堅毅的個性,面對失敗、面對困難、面對挫折永不言敗,能夠自力自強,不管是班裡第一名還是最後一名,都能夠積極陽光的學生。互聯網是什麼?互聯網就是一個新的技術,它會對教育帶來各種新的手段上和方法上的革命,但是他永遠改變不了教育的本質。其實互聯網的出現,能夠比當初印刷術的出現給人類帶來更大的衝擊嗎?所有世界上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幾乎都出現在印刷術之前,不管是老子,還是莊子,孔子,還是蘇格拉底,柏拉圖。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就是互聯網的普及像印刷術的普及一樣,給人類的知識和信息帶來爆炸性的增長和分享,但是它不能改變這個世界上需要更加深刻的偉大思想這件事情的本質,互聯網本身也不可能帶來偉大思想,只是可以更方便地傳播偉大的思想。

今天,互聯網的到來,只是讓我們的教育分享更加方便、更加生動而已。我喜歡互聯網時代,我喜歡移動互聯給教育帶來的各種改變,但是我認為它顛覆不了教育的本質,在我看來,移動互聯網給教育帶來的好處有3個:

1.信息自由分享

這個信息自由分享給老師帶來一個比較困難的地方,就是老師必須比學生更加優先地知道各種信息來源,並且把這種信息加入到他的課程中去,而這一點,我們的老師是非常難做到的,原因是,大部分中小學老師,包括大學老師都是三四十歲以上的人,他是一個生於互聯網時代之前的人。現在我自己深有感觸,儘管用電腦用得很熟悉,手機也很熟悉,但是達到那種自由地沒有障礙地用各種信息工具來檢索的程度,我遠遠不如新東方的下一代,尤其是90年以後出生的人。因為他們與生俱來就有互聯網的基因,就像我與生俱來出生在農村一樣,我使用任何農村工具都更加熟練。

2.知識開放沒有邊界

在未來我一定相信,即使住在深山老林中間的人也能夠讀哈佛大學,美國現在已經在討論,能不能越過所有的大學,用美國的某個教育協會來給學生髮畢業證書,這個學生不僅僅是在哈佛一個大學學的,可能經濟學學的是哈佛的,歷史學的是斯坦福的,課程加起來只要滿分就學,中國現在不管清華和北大都在上慕課,知識的開放沒邊界,使他們對有興趣的課獲取變得更容易。所以在知識分享沒有邊界的時代,反過來對我們的教育體系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要求,教育者如何為孩子們尋找到他們所需要的世界上最先進的、最生動的上課內容,這是我們老師要做的。

3.大數據前提之下的精準教學

我們實際上正在做,儘管還是初級狀態,但是學生上課時做作業已經是用電子設備來做了,不是手機,而是一個編碼器,他只要一根據編碼器按下它的編碼,有多少學生做對這道題,直接就在屏幕上顯示出來了。我們可以在10萬學生中間統計出來,多少人做對了,多少人做錯了。大數據精準教學帶來的好處是老師能夠相對來說比較清楚地知道自己班內的學生,在這個知識點上的困難以及老師應該採取的措施,但是即使這樣,我也認為這只是一個輔助工具,因為學生全面的獨立思考能力,或者叫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僅是靠做難題去培養,而是需要經歷一個從頭到尾的推演過程。

互聯網顛覆的是教師,而不是教育

互聯網+教育:對學生是自然接受的過程,對老師是洗心革面的過程。

我們讀書的時候,光靠背名人名言是不可能有淵博的學識和智慧的,要想變成一個大學者,必須通讀所有的書籍,哪怕有一半是廢話也要讀。知識有一個金字塔問題,互聯網時代可能會產生一個非常大的毛病是,人們總是在關注金字塔頂端的那些東西,但是人們卻忘了,所有這些難題,如果讓學生終生能夠理解,應該是從金字塔最底層的問題開始的。

我自己也做過一些實驗,我兒子13歲,我發現讓他做全面題目,加上難題的多次鞏固,才是一個真正完整的學習方法,而不是僅僅做難題。但是不管怎麼樣,智能化的學習系統,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毫無疑問,比如說在高考前通過智能化學習系統,能夠讓學生徹底地知道他的弱點在什麼地方,進行不斷強化性訓練的話,高考分數可能能夠短期內有所提高。

所以對於老師來說,移動互聯帶來的好處就是教學手段的更新,現在可以做到立體化的手段,完整的互動,點對點知道每個學生處於什麼狀態等等。但這件好事對老師也提出了挑戰,比學生要做得多得多。坦率地說,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很自然接受的過程,但是對老師來說卻是一個洗心革面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更新自己的思維模式以及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學工具的過程。

總結我上面所有這些東西,互聯網想要顛覆教育,尤其是全面顛覆教育,可以說是痴人說夢,但是互聯網可以對教育進行補充、對教育的手段進行革新,到最後互聯網變成教育的重要的載體。這件事情已經來到,並且必然越來越迅速,就像今天我們看電視,或者用印刷術一樣,變成人類知識傳播的一個不可分割的部分,這是必然的。所以我想最後總結的就是,如果我們今天還在拋開教育的本質談互聯網教育,就像是100多年前中國在談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我覺得教育本質問題上需要解決的問題是:

第一,我們應該培養什麼樣的孩子,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真的需要洗心革面了。

第二,我們必須努力地融入時代,這個時代不僅僅是指中國的時代,指的是世界的時代。因為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國家之間的邊界只是一種虛擬的主權而已,任何一個國家不融入世界都是死路一條。而融入世界,不僅僅在技術上、互聯網上融入世界,還要在思想上、發展上、觀念上、法律意識上融入世界,只有這樣,中國的教育才有長遠的發展之道,並且中國的未來也才能長久地穩定和繁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