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装尾翼的那些人,是真懂车还是纯犯二?

加装尾翼的那些人,是真懂车还是纯犯二?

不知你还记得小时候玩的四驱车吗?

加装尾翼的那些人,是真懂车还是纯犯二?

动画片中的主要的那几款车,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点——一个大大的尾翼。在那个心智懵懂的年龄,这些动画片或者玩具似乎潜移默化的告诉我们:最棒的车都是带尾翼的!

加装尾翼的那些人,是真懂车还是纯犯二?

长大后,现实更加印证了这个观点,好像“尾翼”这个东西是性能车或跑车的专属,和普通家用车挨不着边。

加装尾翼的那些人,是真懂车还是纯犯二?

即使家用车用上原厂尾翼,也是厂家特别推出的性能版车型。常见的比如老款的明锐RS或者思域Si。但论拉风度,就平庸许多了。

加装尾翼的那些人,是真懂车还是纯犯二?

要论拉风,尾翼当然越夸张越好。山姆大叔就曾用584mm高的超级尾翼,现实演绎什么叫做“双柱擎天”!(污)

加装尾翼的那些人,是真懂车还是纯犯二?

这就让有些车主相信,先天不足后天能补。于是在某些地方,山寨杀马特洗剪吹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而当你开着改装尾翼后的车,盼望着路人仰望的小眼神时,却往往收获了成吨的白眼和指指点点。

车手们用命换来的尾翼?

和很多汽车上的技术一样,尾翼也和航空工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加装尾翼的那些人,是真懂车还是纯犯二?

在现代飞机的机翼上,一般把对应部分称作为“扰流板”(Spoiler),起到对空气气流整流的作用,其中“地面扰流板”主要能让飞机产生强大的下压力。在飞机降落期间,他们高高竖起,把飞机牢牢得“按”在了跑道上,以防止飞机“刹车”太猛,发生整机空翻事故,同时也能减小机翼产生的升力以增加刹车成效。

此外还有“飞行扰流板”,负责在飞行过程中对方向的微调,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加装尾翼的那些人,是真懂车还是纯犯二?

60年代可以说是F1历史上最疯狂的年代之一,1960到1969年十年间,先后9位F1赛车手车祸身亡,其中包括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天才吉姆·克拉克(Jim Clark)。作为英国的英雄,送丧当天,无数年轻的女车迷将吉姆的灵车用白色的玫瑰淹没,而披头士乐队的约翰·列农在葬礼上演唱了著名的《昨日》(Yesterday)。

加装尾翼的那些人,是真懂车还是纯犯二?

高发的事故同时也奠定了现代F1的雏形,各个车队开始紧锣密鼓采用新科技杜绝隐患,汽车尾翼也被首次使用在这些F1赛车上,效果不错的它们紧接着又用到了房车赛车上,最后才慢慢普及到了民用车设计上。

加装尾翼的那些人,是真懂车还是纯犯二?

试想,在没有尾翼的帮助下,大马力赛车一脚油门下去,很容易发生所谓的“抬头”,如果赛车的车头本身自重不够,没能马上压下去,一场后空翻事故是避免不了的。当然,如果车头给了太多的重力分配,过弯的时候又会“推头”。所以至今,人们仍然把前后50:50的重量比奉为黄金比。

加装尾翼的那些人,是真懂车还是纯犯二?

在当代某些更为极端的比赛,比如老美的直线加速赛,动辄4位数的马力就更容易发生失控事故。注意除了尾翼,这些车甚至还带有“前翼”,虽然会进一步增加风阻、损失动力,但在安全面前这有什么不可牺牲呢?

加尾翼=气死车身设计师?

说回轿车领域,汽车在大规模生产前,都曾做过大量的反复试验论证,部分有条(钞)件(票)的车企,还会做风洞试验,如果普通家用车能做到一台豪车的风阻系数,厂家还会添油加醋做大肆的宣传,好像你花了十几万就买了台私人飞机一样……

加装尾翼的那些人,是真懂车还是纯犯二?

普通家用车的风阻系数一般在0.3~0.4之间,不过因为现代汽车普遍都采用流线型车身+楔形车头的设计,所以即使算上豪车跑车,他们风阻系数间的差别也不大,比如像GTR的风阻才0.26。另外,到了一定是程度,厂家每降低0.01的系数都是举步维艰的。

加装尾翼的那些人,是真懂车还是纯犯二?

汽车设计师有时候绞尽脑汁想出来的低风阻造型,你加一个扰流板可能就一笔勾销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如之前所说,一旦增加了尾翼,行驶中的汽车会像机翼一样,改变整个车顶到车尾的气流,形成一个遍布车宽面的向下压力。这样能够增加车辆的抓地力,有效降低家用车在高速过弯的时候发生侧翻隐患。但与此同时,车胎受到的压力也会变大,油耗理所当然也会大大增加。

加装尾翼的那些人,是真懂车还是纯犯二?

研究显示,在车速为100km/h时,车辆60%的动力输出用于抵抗风阻,风阻系数每下降10%,普通燃油汽车油耗会下降3%、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会增加10km。再举个极端点的例子,F1赛车的迎风面积那么小,跑起来风阻系数却能高达0.6~1.3,相当于普通家用车的两倍!为啥?尾翼大呀!

因此,风阻系数对于节油至关重要。你在改装店花几百上千改个尾翼,草率地那么一加,百公里油耗分分钟上20,气死设计师就算了,月底的荷包都要欲哭无泪。而且望着一路开一路堵的市区路况,尾翼再好也是暴殄天物啊!

为啥很多车还是加尾翼?

当今豪车和跑车仍旧大量采用尾翼,乃是油耗向性能妥协的必然结果。厂商的逻辑是:你都一掷千金买我车了,肯定不差那么点油钱,我必须给你最好的驾驶操控体验。

话虽这么说,但不同厂商、国别也存在区别,比如提倡环保的欧洲车对尾翼的态度相对审慎,(90年代的)日系车却把尾翼当成卖点。

加装尾翼的那些人,是真懂车还是纯犯二?

如果在一定需要的情况下,怎么设计一个高效又节油的尾翼,成了是设计师的“终极难题”,目前有以下几种解决方案:

传统式尾翼

加装尾翼的那些人,是真懂车还是纯犯二?

高性能跑车们仍旧那么玩着。不仅招风,还能“招风”。

一体式尾翼

加装尾翼的那些人,是真懂车还是纯犯二?

家用车(各系都有)目前大量使用这种“鸭尾式”设计,能产生高速下压力的同时,对油耗影响微乎其微。

隐藏式尾翼

加装尾翼的那些人,是真懂车还是纯犯二?

德系BBA等豪华车越来越多的采用隐藏式尾翼,只有在用到时,才会弹出,不过翘起角度有限,使用起来肯定不如传统的大尾翼管用。

接近完美的方法

加装尾翼的那些人,是真懂车还是纯犯二?

以保时捷最新款帕纳梅拉和最新款宾利欧陆GT为代表,不得不承认这样的设计才是未来。

最后引用下拓海他爸的话:

“你加那么大个尾翼,难道能飞起来么?”

加装尾翼的那些人,是真懂车还是纯犯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