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電商專供”背後藏套路

小心!“電商專供”背後藏套路

網絡圖

隨著消費者網購習慣的養成,越來越多的傳統品牌和全球知名品牌也紛紛觸電。然而,“實體店試穿、網上購買”這一美好構想卻並沒有讓“精打細算”的消費者佔到便宜,因為買到的很可能是“李鬼”。“電商專供”已讓不少消費者吃了暗虧。有的消費者在商場抄到服裝標碼後,卻難以在網點找到同款,甚至找到同款卻發現價格與實體店相差無幾;有些更糟糕,雖然網購價格不到實體店的1/3,但質量也差著好幾個層次;更甚者,一些電器品牌在網上的產品會出現缺少元器件、沒有專業安裝人員等問題。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權益部分析師姚建芳指出,目前“電商專供”商品存在三種情形,即同款不同質、同牌不同質和盜用品牌。與最後一種屬於假冒產品不同的是,前兩種是商家針對電商渠道的“特別定製”。

同一品牌同一款式,卻出現了實體店與“電商專供”的區別,低廉的價格必將伴隨著更低的品質。姚建芳認為,這屬於故意違反經營者信息披露義務的行為,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構成欺詐。

然而,這樣的“佈局”真的有利品牌的健康發展嗎?

另一方面,消費者也須謹慎。一些“電商專供”的商品雖然與實體店的看似一樣,但總會在內件配備或某些功能上存在差別,一般在服裝、電器、鞋帽、箱包等品類較多。須知,“一分價錢一分貨”,以電器為例,“電商特供”的零件會否更容易老化,是否有安全隱憂都無從判斷。因此,消費者也要擦亮眼睛,尤其在看到網上售價遠低於實體店時,小心被“電商專供”套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