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他的“隐形贫困妈妈”,做妈妈,别人挖的坑我不跳

去他的“隐形贫困妈妈”,做妈妈,别人挖的坑我不跳

你被刷屏了吗?

最近,妈妈们被“隐形贫困妈妈”刷了屏,很多人深表认同,财务贫困、时间贫困、颜值贫困,这说得可不就是我吗?

有一阵子,我被“吐槽男孩”刷屏,不少文章吐槽家有男孩的种种窘况,仿佛生了个男孩,妈妈就遭遇了世界末日。

同样有刷屏作用的,还有婆婆、渣男、妈妈伟大、生娃九死一生、如果现在不对娃做点啥后悔就晚啦。

煽情的、自恋的、吐槽的、恐吓的,妈妈们每看到这样的文章,都不免对号入座一下、警觉一下、自怜一下、感叹一下、焦虑一下……

为什么妈妈容易被刷屏?

妈妈们为什么容易成为各种刷屏文章的传播对象?为什么人们更乐于生产关于女性、情感、家庭、育儿问题的刷屏文章?

如果你对媒体传播,尤其是社会化媒体传播的运营机制稍有了解,就会知道,流量意味着广告,广告意味着收入,而作为家庭主妇的妈妈,是最有价值的广告对象:

身为妈妈,给孩子买东西的决定权大部分在你手上;身为主妇,家庭日常消费的决定权大部分在你手上;而身为女性,爱美心理又让你很可能不停地为自己买买买。

商业价值如此之高,不刷你的屏刷谁的?如此,你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鸡汤”文章,都在不停地告诉你“颜值即正义”、“女人就该对自己好一点”、“爱你的人肯为你花钱”,因为这样,会鼓励你不停地买、买、买,且买得理直气壮。

去他的“隐形贫困妈妈”,做妈妈,别人挖的坑我不跳

什么样的内容更容易刷屏?

早在上个世纪早期,传播学家们在研究大众传播的内容时就发现,报纸上“腥膻”的内容,更容易获得广泛的阅读和传播。

什么是腥膻内容?渲染凶杀、色情、暴力、丑恶、堕落的内容是,故意挑逗大众感官和神经的内容是,故意歪曲、裁剪某些事实以迎合大众态度和口味的内容都是。传播学者凯文·威廉姆斯写了一本英国大众传播史,甚至不无讽刺地把书直接命名为《一天给我一桩谋杀案》。

媒体应该不应该传播什么样的内容给受众,是传播伦理的研究范畴,传播机构也有各种各样关于社会责任的承诺以及自律,但请相信,你能看到的绝大部分刷屏内容,都不在这些社会责任和自律的规约之内,换句话说:它们确实没有那么好,但还没有不好到需要被禁止传播的程度。

去他的“隐形贫困妈妈”,做妈妈,别人挖的坑我不跳

被此类内容刷屏会怎样?

在大数据和自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你很容易被类似内容包围、洗脑,甚至自觉地参与其中,成为传播者。

比如,某天你看了一篇关于“渣男”的文章,接着挺长时段时间,你手机的各种内容客户端,都很容易为你推荐此类文章,你看多了,在遇到“老公月入八千给我五千都不肯”这样的话题时,就很可能不假思索地打上一句评论:“此等渣男,速速远离。”——你已经被此类文章洗脑,完全认同其中的观念,丧失自己的分析、判断、观点了。

有一天深夜,我们的育儿群里有一位妈妈求助:自己和婆婆家关系不睦,而公公婆婆又想来长住,为此和丈夫大吵一顿,希望大家帮忙想想该怎么办。

不到一分钟,就有另外一位妈妈发言:“我婆婆家也是……可偏心了……我就不能忍受和他们同住。”

人家需要的是建设性意见,而这位妈妈一上来就习惯性地“我也是”,然后开始吧啦吧啦吐槽,活脱脱就是被“恶婆婆”话题洗脑的例证。

我还发现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吐槽家里的男孩子如何如何淘气、如何如何让爸爸妈妈哭笑不得,似乎成了一件特别“正确”的事,每一篇这样的文章后,都追随着一大批“我家儿子也是”的评论者。

作为两孩妈妈,我特别不能理解:您是想说“我生男孩我骄傲”呢,还是“我生男孩我倒霉”呢,您是真不喜欢自家男孩恨不得别人抱个乖乖女宝来马上就交换呢,还是沾染了“不吐槽就不行”的流行病症呢?

去他的“隐形贫困妈妈”,做妈妈,别人挖的坑我不跳

被洗脑的是你,受害的是娃

看到这儿,你可能会奇怪,真心爸妈不是写育儿文章的吗?妈妈被刷屏、被洗脑,难道与育儿、家庭教育有什么关系吗?——答案是:不但有,而且关系很大。

在每天和妈妈们的交流中,我们已经发现了一个特别严重的状况:

很多妈妈,已经不自觉地被这些刷屏文章中的观点洗脑,失去了自己对生活、对孩子、对家庭的思考能力——别人怎么说,我就跟着怎么想;别人怎么说,我就跟着怎么说。

比如说起孩子,描述的不是现象,而是先套上一大推现成的标签:“不专注”、“阅读障碍”、“学习障碍”、“英语启蒙太晚”、“交友障碍”、“内向”、“被欺负”;

说起孩子爸爸,会说“那就是个外人”、“孩子和妈妈才是生死之交”;

说起全职妈妈,马上就想到“隐形贫困妈妈”,想到缺钱、缺时间、缺颜值,还缺自由、自我、尊严;

说起作业,马上想到“气出心脏病”、“分分钟想爆炸”;

这样焦虑、盲从、拒绝深度思考的妈妈,如何能做到给孩子温和、恒定的爱和理性的家庭教育呢?

去他的“隐形贫困妈妈”,做妈妈,别人挖的坑我不跳

信息轰炸中,妈妈如何自保?

那么,在这样的信息轰炸中,妈妈们如何自保,避免盲目跳入别人挖好的各种各样的“坑”呢?真心爸妈有几个建议:

1、识别“娱乐性内容”,别把娱乐“当真”

无论什么样的媒体,有些内容,是纯供娱乐的,准确识别出娱乐性内容、别把娱乐“当真”,是作为传播受众的一个基本素养。换句话说,就是你很清楚,哪些内容是看着玩儿的,哪些内容是可以从中汲取一些知识或者精神上的营养的。把方便面当美食来吃,你就输了。

比如,在真心妈妈看来,所谓“隐形贫困妈妈”,就是一个“段子”,认真拿着“段子”对号入座,搞得自己丧得不行,岂非不智?

2、保持独立思考,别轻易“认同”

别一看到“泪奔”,马上就跟着泪奔,看到“毫不犹豫地转”,就跟着毫不犹豫地转,看到“深度好文”,马上就当成深度好文,一看到人人喊打,自己就加入喊打喊杀的行列。

每天我们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看到大量的各种文章,读的时候,想一想“这件事,事实到底是什么?我会从什么角度思考?我的观点是什么?”,别轻易地就认同别人的说法。有这样的思考习惯,就可以避免被各种刷屏文章洗脑的危险。

当然,妈妈独立思考的素质,也会潜移默化地传给孩子,避免孩子成为一个没有自己的思想、只会“人云亦云”的人。

3、保持深度阅读,别依赖碎片信息

真心爸妈认为,无论何时,保持深度阅读的习惯,不依赖碎片信息,都是避免在海量信息和观点中随波逐流的最佳方式。

比如孕产,如果准妈妈认认真真地读过一本有品质的孕期指南,你就不会被“生孩子是九死一生”刷屏,煽情地认为,你真是拿自己的命,换来了你的宝贝娃。

比如育儿,如果爸爸妈认认真真地读过一本儿童心理学,或者是真的抱有尊重孩子的态度的育儿书,你就不会被铺天盖地的“英语启蒙”洗脑,认为孩子没有做英语启蒙,过几年简直就连学都不配去上。

再比如夫妻关系,如果妈妈通过深度阅读,建立起真正的“男女平等”而不是“女性霸权”的观念,你就不会觉得,“给丈夫生了娃”的你,天经地义地是需要被格外呵护的弱者,或者被额外赋权的女王。

总之,妈妈们需要明白,那些不断刷屏的、把你卷进去的煽情、自恋、吐槽、恐吓,读起来会很过瘾、很有共鸣,但对自己和孩子,都并没有好处。

做妈妈,有“别人挖的坑我不跳”的自觉,才能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护好自己的独立思考,同时也让自己的孩子和家庭,免于成为被刷屏套路驱赶的群羊。


真心爸妈(徐智明、高志宏):

真心爸妈已出版的育儿书:《育儿基本:找到好方法,轻松做爸妈》

养育是不控制孩子,也不懈怠自己。 《育儿基本》分享真心爸妈实现孩子自主生活、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情感的基本教养法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