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专业付费 “我懂”首提互联网行业智库模式

2016年8月,人和网旗下“我懂”新版本正式推出。“我懂”成立于2015年8月,并于该年12月获得数百万种子轮融资。成立初期,“我懂”是一个聚焦在创业和创投领域的在线专家电话咨询平台,目标人群为不断壮大的创业者,尤其是初创公司的高管。新版本的“我懂”在原先电话咨询打破地域限制的基础上加入了“语音问答”的功能即时解决各行业人群的专业知识获取难题,转型成为一款专注于专业领域的轻量级智慧交易平台。

人和网创始人马雪锋坦言,“我懂”新版本中“语音问答”的功能设置和“分答”的设置很类似,由提问者付费向平台中各行业的专家进行提问,专家实名进行语音回答。但是在“类似”的表象下,不管是之前的电话咨询模式还是现在的语音问答,“我懂”一直做的是知识传播、专业咨询,希望通过知识共享建立行业智库。马雪锋说:“‘我懂’的定位是行业智库、私人智囊,这里没有娱乐性的内容,不会有人来‘我懂’窥探明星隐私、挖掘职场八卦。这样的定位可能缺少一定的话题性,但是它解决的是知识经济中真正的知识共享需求。”

“分答”火了,但是有人评论分答所谓的付费知识共享是一个伪需求。互联网时代,用户无法简单获取但是真正需要的或者说需要付费去了解的是行业经验以及专业内容。而在“分答”这个产品中,用户对于八卦娱乐消费名人网红式信息的关注,要远大于对严肃性知识的关注。关注“我懂”,可以发现上面的专家集中于创业融资、上市公司研究、财务法律、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翻看这些人的履历,并没有类似于王思聪、章子怡之类的大咖,常见的均是各行业的精通人士,国家一级营养师、知名企业CEO、CTO,投资顾问、律师等等。提问者更为关注的是专家对行业现状的一些看法以及对具体问题提出的解决意见。同时,考虑到1分钟的时长无法对一个专业问题进行较为完整的回答,“我懂”将回答时长调整为5分钟。如果说“分答”的提问者更愿意分享自己的问题,那么“我懂”的受众更倾向于对自己的问题进行保密。毕竟,很多提问者咨询的问题都是和生意经息息相关。

目前,考虑到专业知识问答的可持续发展,人和网已打通轻量级语音咨询(我懂)——电话咨询(我懂)——线下专业服务(赞服务)的协作链条。例如:用户有一个法律难题,可先通过“我懂”的语音问答功能对律师进行询问,在5分钟的回答中,如对律师的回答较为满意,考虑进行深一度的沟通和了解,可使用“我懂”的付费电话咨询功能与该律师进行电话咨询。之后如有线下合作意向,即可通过专业服务交易平台——赞服务进行交易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