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近三分之一時間在休假的中國人與凌晨三點不回家的中國人

近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發文稱,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法定假日和週末休息日由約60天增長到115天,假日天數逐漸增多,休假制度日趨完善,休假質量不斷提升。總的看,隨著帶薪休假制度落實及國家假日製度改革,居民全年擁有越來越多的休假天數。統計顯示,

全國法定假日和週末休息日由改革開放初期的約60天增長到目前的115天,佔全年的比例超過31%。也就是說,中國人每年有近1/3的時間在休假。

每年近三分之一時間在休假的中國人與凌晨三點不回家的中國人

休假

話雖然不錯,假期天數也較此前有明顯增多,但筆者怎麼聽這話總是彆扭呢?此前,網絡雄文《凌晨3點不回家,成年人的世界是你想象不到的心酸》刷屏朋友圈,相比休假天數的增多,加班更多或許更能反應出職場人士的心聲吧。

職場人士都知道,加班與休假就是一對“反義詞”,要加班就得放棄休假,休假時也不大可能再加班。那休假天數增多是不是意味著加班次數減少呢?

對此,《2017年度職場熱搜話題大盤點》報告指出,“加班”已經成為職場熱詞“黑榜”的最熱話題,其中,38.3%的職場人每週要加班3~4次,54.2%的受訪者表示每週加班2~3小時,更有25.5%的職場人表示每天都要加班。

每年近三分之一時間在休假的中國人與凌晨三點不回家的中國人

加班

那麼問題來了,明明休假天數增多,為何加班卻成為了職場人士的“心頭病”呢?

筆者以為,人民日報海外版中每年有三分之一時間在休假的中國人和凌晨三點還不回家的中國人,可能不是一類中國人,或者說從事的崗位以及所屬企業的性質有著本質不同,加班對於互聯網、廣告等行業的人士來說是常態,甚至成為了一種“文化”,但對於部分國企或者公務員來說,加班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加班的。

本該屬於每一箇中國人的假期,並非每一箇中國人都享受到了,而加班對人體的損傷也是明顯的,《中國家庭健康大數據報告(2017)》顯示,與2013年數據相比,2017年一線城市白領中高血壓患者平均年齡下降了約0.8歲。年輕群體普遍的“亞健康”狀態呈現進一步惡化趨勢。

所以,筆者以為,人民日報海外版這篇文章可不可以將文章的內容稍微改一下,改成中國人每年有三分之一時間可以休假,但他們並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