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維護全球經濟復甦勢頭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李偉

(2018年6月7日)

尊敬的馬興瑞省長、斯科特教授,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6月的羊城,繁花似錦、夏意正濃,我們歡聚一堂以“構建21世紀金融體系”為主題,聚焦當前熱點和關鍵問題展開討論,很有現實意義。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及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對各位新老朋友的積極參會表示衷心感謝!今天一天的會議,議題廣泛、討論充分,可以說場場都有思維的碰撞,處處閃耀著智慧的光芒,不少觀點新穎且值得深思,相信大家都會從不同角度得到收穫和啟發。藉此機會,我想就“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維護全球經濟復甦勢頭”,談談自己的看法和認識。

首先我想強調,防控金融風險依然是一個全球性議題。雖然2017年全球經濟可以說實現了廣泛復甦,但風險隱患猶存且不可輕視。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經過近十年的漫長調整,世界經濟終於在2017年迎來大範圍同步復甦,大約四分之三經濟體的增長速度都快於前些年。全球經濟增速達到3.7%,比2016年提高了0.5個百分點。隨著金融危機影響的逐漸減弱和全球經濟復甦勢頭的增強,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數據,金融風險在全球風險感知度中的重要性開始下降。即使如此,我們絕不可忽視復甦繁榮背後潛在的金融風險和其他風險。正如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最近發表的文章中一個鮮明的觀點:復甦是真實的,那種脆弱也是真實的。

一是經濟社會結構調整緩慢,中長期增長動力仍然不足。金融危機後,雖然在非常規貨幣政策的刺激下,世界經濟出現了復甦勢頭,但是由於區域發展不平衡、經濟結構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合理等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仍然廣泛存在,經濟持續增長的基礎尚顯薄弱。另外,全球範圍內人口老齡化、勞動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持續低迷的問題,可能會導致世界潛在增長率趨於下降。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近期在演講中也指出,美國勞動生產率增速自2010年以來一直維持在低位,僅為二戰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左右。如果不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不提高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當前經濟的復甦勢頭很可能難以持久,對此要高度警惕。

二是宏觀槓桿率顯著攀升,金融脆弱性增強。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的統計,近些年來,無論是發達經濟體還是新興經濟體,宏觀槓桿率整體都有明顯上升,有些國家、有的領域已達到2008年經濟危機時的水平。其中,發達經濟體的政府債務問題,新興經濟體的企業債務問題尤為突出。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一個重要教訓就是,高槓杆是宏觀金融脆弱性的總根源。槓桿率無度攀升不僅影響實體經濟增長,還極大可能造成新的金融危機。

三是資產估值處於高位,潛藏著快速回調的風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受全球主要經濟體寬鬆貨幣政策的推動,多個國家股票指數和房地產價格指數均處於歷史高位。

隨著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正常化,特別是美聯儲加息和縮表進程持續推進,並在不少國家產生聯動效應,全球利率中樞將出現趨勢性上升,跨境資本流動可能出現逆轉,資產價格有可能突然調整,進而引發債務或貨幣危機。近期阿根廷、土耳其等多個國家貨幣快速貶值、資金加速外流,就是國際金融風險的重要警示。無論是發達經濟體,還是新興經濟體,都應關注貨幣政策正常化中的資產價格調整風險。

四是貿易投資保護主義抬頭,給世界經濟復甦前景和全球金融市場穩定蒙上陰影。貿易復甦是全球經濟復甦的重要先導,經濟復甦是金融穩定的基礎。當前,貿易保護主義呈愈演愈烈之勢。今年以來,世界經濟舞臺的重頭戲可以說就是維護自由貿易規則與貿易投資保護主義之爭,甚至可以說是在緊鑼密鼓聲中刀光劍影依稀可見,人們對國際貿易復甦的前景不無擔憂。IMF經濟顧問莫里斯·奧布斯特費爾德最近有一句不同尋常的話道出了這一擔憂:“二戰以後不斷演變並孕育了世界經濟空前增長的基於多邊規則的貿易體系亦需要得到加強。然而它卻有被拆散的危險。”我認為,世界主要經濟體應增強維護全球經濟復甦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加強政策協調,切實維護和完善國際自由貿易體系,在合作中逐步解決矛盾和分歧。

此外,地緣政治風險加大,也可能會引發國際金融市場動盪,影響到全球經濟的復甦,這決非危言聳聽。

女士們,先生們!

中國一直十分重視防控金融風險,並致力於為全球金融穩定作出自己的貢獻。習近平主席指出,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特別是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務,也是金融工作的永恆主題。近年來,中國政府以完善政策體系、健全組織保障和加大執法力度為重點,採取多種手段強化防控金融風險。

完善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政策體系。中共十九大之後,相關部門著力補齊監管短板,出臺了一系列具有“四梁八柱”性質的重大監管政策。比如,出臺《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統一資產管理業務監管規則,規範發展秩序,打破剛性兌付,約束影子銀行無序擴張。出臺《關於加強非金融企業投資金融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通過加強股東監管,確立實業與金融業的風險隔離,防範金融風險跨機構跨業態傳遞。這些關鍵性監管政策的及時出臺,形成了穩健中性貨幣政策和嚴格監管政策的有效組合,為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提供了堅實的政策支持。

健全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組織保障。去年,中國成立了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加強了金融宏觀管理領域的統籌協調和監管問責。強化了人民銀行宏觀審慎管理和系統性風險防範的職責,要求中國人民銀行統籌監管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和金融控股公司,統籌監管重要金融基礎設施。今年上半年,中國政府合併原有的銀監會、保監會,組建了新的銀保監會。在加強綜合監管的同時,分離行業發展與監管職能,分離監管規則的制定與執行。通過優化金融管理部門的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強化了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組織保障。

提升風險意識,加大金融監管的執法力度。近些年來,治理金融亂象,防控金融風險越來越成為社會共識。金融管理部門在完善監管規則的同時,加大監管執法力度,持續開展整治各類金融亂象的專項執法,加大處罰力度,嚴厲打擊金融犯罪。比如,中國證監會在今年一季度對一家公司作出了56.7億元的處罰,成為證監會行政處罰歷史上最高額的罰單。“做壞事是要付出代價的”,在嚴監管、強監管的態勢下,金融機構違法違規和監管套利大幅減少,金融業生態開始呈現良性變化。

通過綜合施策,中國的金融防風險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是宏觀槓桿率趨穩態勢基本確立。2017年中國宏觀槓桿率增速明顯放緩,全年上升2.7個百分點,增幅比前幾年明顯回落。其中,企業部門槓桿率為159%,比上年下降0.7個百分點,為2011年以來的首次下降。進入2018年,宏觀槓桿率趨穩態勢持續。從4月末的數據看,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和廣義信貸增速分別為10.5%和12.1%,較上年末下降了1.5和1.4個百分點。

二是重點領域金融風險防控取得積極成效。銀行業信用風險保持平穩。今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75%,較2017年底略微回升0.01個百分點。影子銀行規模出現下降,2018年4月末,委託貸款和信託貸款餘額合計22.1萬億元,較上年末減少0.4萬億元。金融體系內部槓桿也呈下降趨勢,2018年4月末,金融機構同業資產55.4萬億元,同比下降3.6%。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工作繼續推進,相關部門正在敦促從業機構落實整改要求、化解存量不合規業務,“現金貸”、非法集資風險等突出問題得到有效控制。

三是金融和實體經濟再平衡取得積極進展。得益於金融擴張規模明顯放緩和實體經濟效益回升,金融和實體經濟失衡狀況得到緩解。2017年,金融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7.9%,較2016年下降0.3個百分點;銀行業金融機構涉農貸款餘額同比增長9.6%,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5.1%;21家主要銀行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增長10.1%。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明顯提升。2018年一季度工業企業利潤增速高於同期商業銀行利潤增速5.7個百分點,金融和實體經濟的不平衡正在逐步調整。

未來,中國將按照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主旨演講中提出的進一步擴大開放的要求,擴大金融業開放,確保放寬銀行、證券、保險行業外資股比限制等重大措施落地,加快保險行業開放進程,放寬外資金融機構設立限制,擴大外資金融機構在華業務範圍,拓寬中外金融市場合作領域。

女士們,先生們!

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金融風險跨境傳播和蔓延的趨勢日益凸顯,任何國家在風險面前都不可能獨善其身。我們既需要增強憂患意識,未雨綢繆,更需要加強合作,同舟共濟,充分利用多邊體系,廣泛開展溝通合作,努力創建更加穩健的經濟復甦環境。當前,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首先需要各國強化金融風險防控能力。維護全球金融穩定,需要每個經濟體先辦好自己的事,加強自身風險管控。目前,無論是發達經濟體還是新興經濟體,在應對全球金融危機過程中都累積了不少風險,都在不同程度上處於“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各國應根據自身特點,從提升金融監管有效性、增強風險抵補能力和危機處置能力等方面著手,多措並舉,把握好化解風險的節奏和力度,提高金融體系的韌性。

其次,應加強全球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在金融全球化和一體化程度不斷加深的情況下,宏觀經濟政策的外溢性不斷增強,各國的金融穩定不可避免會受到越來越多的外部影響。美國和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和第二大經濟體,對推動實現全球經濟復甦和維護金融穩定都負有重要責任。雙方有效管控經貿領域爭端,並加強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監管政策等方面的協調溝通,對於推動雙方經濟持續增長、夯實全球經濟復甦勢頭、維護全球金融穩定具有重要作用。國際社會應充分利用G20、WTO等各種多邊合作機制,就政策溢出效應、貿易保護主義、地緣政治衝突等議題,開展廣泛對話,尋求共同管控風險的有效舉措。

再次,夯實全球金融穩定機制,推動國際金融治理體系完善。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各國攜手應對危機,推動全球金融穩定機制建設取得重要進展,推動國際金融治理體系實現新的變革。比如,IMF進行了增資及份額和治理改革,危機救助能力得到提升。以美聯儲貨幣互換機制為代表,全球貨幣互換的規模和範圍都得到極大擴展。以歐洲金融穩定基金、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為代表的區域性金融穩定機制也進一步完善。未來,需要適應全球金融發展和穩定的新要求,圍繞風險監測、早期預警和危機救助,全面提升全球金融穩定機制的效能,並以此為契機提升國際金融組織的代表性、治理透明度和決策機制,推動國際金融治理體系進一步完善。

女士們,先生們!

當前世界形勢複雜多變、充滿挑戰,風險防控點多面廣,要維護全球經濟良好復甦勢頭,各國必須在坦誠相見、深度溝通交流的基礎上攜手合作,共創未來。

最後,預祝本次研討會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祝大家在廣州生活愉快。

(此文系李偉主任在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和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合作主辦的第十五屆“構建21世紀金融體系”中美研討會上的主旨演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