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靠一輛破自行車,橫穿南美,尋找生父

他只靠一輛破自行車,橫穿南美,尋找生父

影片:《旅行》

導演:費爾南多·索拉納斯

主演:沃爾特·基羅斯

事件:1992年4月30日上映

1992年,《旅行》上映。

1895年至今,再也沒有一部影片可以像它一樣,完整呈現整個拉丁美洲。

同樣,沒有一部影片,將尋父拍的如此魔幻,卻又如此真實。

01.為什麼尋父

上帝創造的第一件事就是旅行,之後是疑慮和鄉愁。

——西奧·安哲羅普洛斯《尤利西斯的凝視》

旅行的意義多種多樣,影片《旅行》中的意義,是尋父

尋父是一種古老的文學母題,源自希伯來文化中的“聖父”與“聖子”。

最早的尋父母題,出現在荷馬史詩《奧德賽》中,忒勒馬科斯受女神雅典娜的暗中指引,離家去尋找父親。

他只靠一輛破自行車,橫穿南美,尋找生父

△左一為歷史尋父第一人——忒勒馬科斯

只有父親在生命中缺席,才會尋父。

其背後的心理學意義在於通過尋父,彌補缺失,完成自我的身份建構。

父權代表著權威、社會性與秩序性。

尋父亦是通過否定自己,與父權認同,完成自身主體性與社會性的統一。

《春光乍洩》中,臺灣的張宛為了好玩,拼命打工,來到世界盡頭——比格爾海峽。

《旅行》裡,火地島的馬丁為了尋父,背起行囊,離開十七年的家——烏斯懷亞。

他只靠一輛破自行車,橫穿南美,尋找生父

△烏斯懷亞被是南美洲最南端的城市,被譽為“世界盡頭”,有著久負盛名的“烏斯懷亞燈塔”

馬丁從未見過他的父親,父權在他的生命中嚴重缺席。

他只靠一輛破自行車,橫穿南美,尋找生父

△每當念及父親,馬丁總會露出罕見的笑容

他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母親改嫁,繼父視他為仇敵。

馬丁與父親唯一的聯繫,是父親創作給他的一本連環畫。

他只靠一輛破自行車,橫穿南美,尋找生父

△馬丁的父親曾經遊歷整個拉丁美洲,他將途中的所見所聞都繪成了畫

連環畫中講述著拉丁美洲發生的趣事,與馬丁悲慘的生活形成強烈反差。

當反差開始發酵,自我否定悄然形成。

關於父親的種種想象讓馬丁不能自已,他無時無刻不想逃離當下,踏上尋父之旅。

可經濟上的拮据與拉丁美洲的廣袤總使他望而卻步。

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來自馬丁的女友。

女友意外懷孕,馬丁欣喜若狂。

正當馬丁盤算出去打工,為後代構建美好未來之時,女友迫於家長壓力,打掉了孩子。

這讓馬丁心灰意冷,他喪失了留在家鄉的最後理由。

他只靠一輛破自行車,橫穿南美,尋找生父

△憤怒的馬丁拿斧頭砸爆了女友家的車

親情是過去,過去令人心傷;愛情是希望,希望變得渺茫。

對於貧窮的擔憂與未知的恐懼,在那一刻,雙雙失去了力量。

一日清晨,天剛矇矇亮,皚皚白雪便已覆蓋了烏斯懷亞。

正是這個清晨,失意的年輕人悄悄踏上他老舊的自行車,一路向北,追隨父輩的足跡。

02. 從尋父到不再尋父

《前赤壁賦》在駢文中享有盛名,源於文章的通性,借景抒情。

不過蘇子抒發的並非喜愛之情,而是“知不可乎驟得,託遺想於悲風”的虛無主義之情。

這種情感寫出了人於宇宙之中的渺小,喜愛之外,凸顯憂傷與無力。

文章寫到這裡,就已經有了非比尋常的高度。

畢竟駢文一貫的要求只是華麗的辭藻與對仗工整,順帶抒發喜悅之情。

像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就已達到及格標準。

不過,《前赤壁賦》遠非駢文的頂峰。

公認的“第一駢文”是冠絕六朝,俯瞰唐宋的《滕王閣序》。

他只靠一輛破自行車,橫穿南美,尋找生父

△提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必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滕王閣序》中,王勃也發出了類似蘇軾的感慨,諸如:“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

然而王勃卻沒有一口氣沉到底,突然筆鋒一轉: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短短二十個字,虛無主義的陰霾一掃而光,頓生存在主義的希望。

這是極其豁達的胸懷,“第一駢文”的高度,也在於此。

扯了這麼多,是想說索拉納斯的《旅行》之所以偉大,是因為由尋父而起,卻以不再尋父而終,這是一種高度。

前人少有的高度。

希臘電影大師安哲算是尋父題材的忠實愛好者,一生中短短12部片子裡,兩部說的是尋父。

《霧中風景》裡,烏拉姐弟倆從希臘出發,去德國尋找所謂的生父。

怎奈生父本就是個謊言,她倆是私生子,一路歷盡磨難,卻終究一無所獲。

看完片子,除了無盡的絕望,就是徹骨的寒冷。

他只靠一輛破自行車,橫穿南美,尋找生父

△《霧中風景》沒有《旅行》的明快,尋父之路變成了地獄之行

《尤利西斯的凝視》裡,主人公的膠片就像馬丁的連環畫,指引他去尋父,而父親被抽象成故土。

幾番尋找,卻只收獲慘痛的歷史,最終落腳在“流浪的人沒有歸處”。

他只靠一輛破自行車,橫穿南美,尋找生父

△《尤利西斯的凝視》沒有《旅行》的寫意,個人的尋父被加上了集體的枷鎖

東歐國家的近現代史,完全可以開一個比慘大會。

悽慘如波蘭,光是在1772~1795短短23年裡就被瓜分了三次。

因此,波蘭導演拍起尋父題材,那種悲涼已近黑化的程度。

《砂制時鏡下的療養院》中,約瑟夫到一家神秘的療養院尋找生死未卜的父親。

他無論如何想不到療養院是個誘餌。

這裡的時間不是線性的,他被捲入記憶的輪迴。

約瑟夫在時間中逐漸迷失了自我,化作一具行屍走肉,成為下一批誘餌的引渡人。

他只靠一輛破自行車,橫穿南美,尋找生父

△《砂制時鏡下的療養院》乾脆完全抹殺未來,所有的一切都化作永恆的沉寂

如此“尋父”,父親沒找到,反而把自己搭進去了,與《前赤壁賦》中的虛無相近。

畢竟,電影與詩歌不同。

電影誕生於一種奇觀,更應該給人希望。

《旅行》中,馬丁橫穿了整個拉丁美洲,同樣沒有見到他的父親。

他只靠一輛破自行車,橫穿南美,尋找生父

△馬丁從烏斯懷亞一路北上,到了拉丁美洲的最北端——墨西哥

但他停止尋父,是因為他所去到的每一個角落,都有父親留下的腳印;他所結識的每一個人,都藏匿著父親的影子。

每當旅行中遇到困難,那些連環畫中的傳奇人物,彷彿從書中跳了出來,無數次幫助馬丁度過難關。

阿美利克跳著肆意的倫巴,教會他吟詩,讓他感悟活著的真諦。

他只靠一輛破自行車,橫穿南美,尋找生父

△阿美利加父親來自古巴,母親來自烏拉圭,他則出生於巴拿馬,因此,他的名字極具象徵,就是“美洲”

鐵托敲著碩大的鐵皮鼓,告訴他反叛,讓他知曉鬥爭的意義。

他只靠一輛破自行車,橫穿南美,尋找生父

△老的鐵托已經逝去,新的鐵托繼續前行,“鐵托”這個名字本身就蘊含著抗爭與統一

法斯蒂諾拿出老照片,給他講父親的故事,讓他明白,父親對他的愛,從未停息。

他只靠一輛破自行車,橫穿南美,尋找生父

△也許,這個世界上真的存在“因為愛而離開”吧

馬丁不再尋找父親,因為這趟旅行之中,已經建立了和父親的共同經驗,遠勝於見面後的一番攀談。

《旅行》的最後,馬丁說道:

就算見不到他,心中也不乏希望。

我不會再找父親了,只要平靜地坐下來,就能感覺到他無處不在。

他永遠都在我的心中。

03. 拉丁美洲之於索拉納斯

阿根廷是索拉納斯的故鄉,而60年代的拉丁美洲國家有著同樣的困境:獨裁與貧窮。

這種困境讓每一個拉丁美洲人痛心不已,索拉納斯也不例外。

對於拉丁美洲,索拉納斯有著極深的感情,拉丁美洲就像是他的父親。

1969年,他以《燃火時刻》,在國際上嶄露頭角。

這部影片記錄了阿根廷與美洲新殖民主義的反抗鬥爭。

影片受到阿根廷右翼勢力的排擠,索拉納斯受到死亡威脅,被迫流亡西班牙。

流亡期間,雖然無法拍片,但他對拉丁美洲的掛念卻一刻都沒停止。

1983年,魏地拉政府倒臺,索拉那斯得以回到布宜諾斯艾利斯。

1985年到1998年,他迎來了自己的“黃金時期”,拍攝了僅有的四部長片。

《探戈,加得爾的放逐》、《南方》、《旅行》、《雲》。

影片中的人物無一例外地回不去故鄉,只能不斷尋找。

他只靠一輛破自行車,橫穿南美,尋找生父

△早已不再年輕的拉丁美洲鬥士——費爾南多·索拉納斯

《雲》之後20年裡,就像馬丁不再尋父,索拉納斯也不再拍攝故事片。

《旅行》拍攝的過程中,他已看遍拉丁美洲的苦難,他的“尋父”早已完成。

他轉而投身社會紀錄片的拍攝,用攝影機書寫南美人民的苦難。

對於他來說,無需再去刻意編劇。

拉丁美洲佈滿魔幻。

鏡頭所到之處,盡是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