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以后,就再也没有充实的生活了

野马君按:

每年六月,经历过高考的人似乎都在怀念这个仿佛里程碑一样的事件,我也不例外。我想,大部分怀念高考的人和今天的作者S一样,都是在怀念那段日子被高考赋予的充实的意义感,就好像那时的命题作文,明明白白告诉你要写什么,我们只需要造出好看的句子就好。

而高考之后,人生要怎么书写,再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自己命题是焦虑的、痛苦的,但我仍然很庆幸可以为自己的人生命题,因为生活从来都不该是同一种样子。

高考结束以后,就再也没有充实的生活了

今天距离我高考那年,过去整整9年。

高考对我来说,已经从具体的一件事,变成了抽象的概念,一个在每年6月被重新提起,重新审视,不断赋予含义,又无法再重新改写的概念。

中学时期,我不是一个规矩的乖学生,靠这一点小聪明,不好不坏地在学校里混这日子,偶尔也翘课,泡吧,和老师吵架,和喜欢的人明目张胆地恋爱。

到现在还记得有一次,月考结束,因为成绩大退步被家人骂了一路,当时我不知道哪里来的怒气,竟决定离家出走,其实只是跑到了家对面的朋友家里住而已。

尽管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我依然每天去上课,准时出现在学校里,上课听讲、走神或者打瞌睡,过着和没有离家出走前一模一样的日子。

大概因为有高考,这个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的必经之路意味着:无论发生了什么,无论再多的折腾,第二天天亮了,你还是会回到教室里,重复前一天的生活。

高考最大。不仅仅因为它重要,更是因为它给我们那段日子命了题,强势地告诉我们这段生活的意义在哪里。

那时候的人生,就像考试中,被反复练习的命题作文,老师会交代,要审题,要先提炼观点,用排比,比喻的句式比较好加分,开头和结尾必须点题,多背一些名人名言就更好。

高考结束以后,就再也没有充实的生活了

那时候老师不喜欢我们写散文,写故事,这些太容易出错,太容易找不到要点,他说议论文才是最好拿分的。

可是那时候的议论,也不是真的议论,连立意本身也在命题里呈现。只要你按照套路来做,再加一点点写漂亮句子的天赋,那么高分基本已经在你的手上了。

高考后那年的夏天,这个巨大的命题消失了,人生突然自由了。

我却有点茫茫然不知所措。

第一个关卡就是填志愿。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啊,原来我还要选择我将会成为什么样的人,除了考试,原来这世界还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决定,而且,这些决定,你永远都不知道,选择了之后,会得到多少分。

高考结束以后,就再也没有充实的生活了

在那之后的大学四年,我几乎都在怀念高中,或者说,我陷入了对现实的逃避。对自由的逃避。

高中时那个翘课、泡吧、恋爱、离家出走的我,有意无意的叛逆,都是在向那段被高考强行命名的生活作出自己的反抗,我为这样边边角角的自由感到快乐。可是当我的生活失去高考,失去它所赋予的意义,我却完全不知道该如何自主给它命题。

我还记得大四那年,我到了最后一刻才选定了毕业论文的导师,立论文题的时候,我失眠了一整夜,想不住自己到底想说什么,那是我最怀念高考作文的时候,我怀念有人帮我命好题,我怀念有人帮我打分,教我套路。

好不容易定下了题目,在过程里我又不断碰壁,中期答辩的时候,我已经第一次换了题。做了完全不同于立题时的内容。老师当时提醒我,换题会扣很大的分,可是没办法,前一道题,我已经答不下去。

但这并不是终点。临到论文最终答辩的前一个月,已经写了一大半论文的我再次陷入了自我怀疑和焦虑中。我怀疑我设的这个题根本就是错的,做了那么多前期功课之后,我并无法论证我想论证的东西。

高考结束以后,就再也没有充实的生活了

当时已经在崩溃边缘的我,哭着说:“不然老师你帮我出一个题目吧,你给我一个题目我去写就好了”。老师笑了,富有哲学意味的说了一句:“我可没办法为你出一辈子的题呀,再说我出的题,你又怎么知道,是你一定能写对的呢?再难,也要自己立题。”

后来我换了题,用一个月时间终于写完了毕业论文。当然没有得到什么高分,只是顺利拿到了毕业证。那是为了毕业和就业痛苦的一年,失眠最多的一年,回头看我才知道,

人生并没有那么多命题作文,很多事情并不需要绝对的观点,用再多的修辞也没有用。写作文最难的事情不再是审题,而是自己去命题。

我依然感谢高考,感谢那时候简单被动的充实,感谢那些被安排好的日日夜夜,它给我机会离开我原本的生活,尽管我现在常常慌乱,常常因为要给自己命题而焦虑不堪,因为选择太多而无从选择。

但我依然更喜欢现在。

没有一定要结婚生子才是满分,没有一定要做公务员才能第一名,你可以在你能力范围内,立你最想写的题,没有一定要去的地方,没有一定要成为的模样。

高三快结束的时候,学校的操场决定改建,原本操场边生长了几十年、陪伴了我整个中学时代的梧桐树,在那个五月里被一棵棵砍倒。那时候的我每天一遍遍走过倒下的梧桐树边,在极强地仪式感下,走出了这篇命题作文。

高考结束以后,就再也没有充实的生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