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栖名山」栖霞咏六朝松

「诗栖名山」栖霞咏六朝松

「诗栖名山」栖霞咏六朝松

栖霞咏六朝松①

极望堪千尺,相传自六朝。

绝无缨挂月,空有干干宵②。

马鬣枯疑秃,龙鳞老欲焦③。

绘怜金粉剥,封忆紫泥遥④。

世说供挥麈,时流傲插貂⑤。

立残兴废地,观彻往来潮。

只有江山伴,其如草木凋。

危巢声阒寂,偃盖影萧条⑥。

行处香常谡,听时韵尚饶⑦。

应知称寿考,端不畏漂飖⑧。

云冷仙同劫,风高隐共招。

何时咏解带,箕踞每清宵⑨。

「诗栖名山」栖霞咏六朝松

【作者】

保培基(1693-?),字岐庵,号西垣,又号井谷乡人,江苏南通人。雍正二年(1724),以内阁中书任职河工,十三年(1735)授例任嘉兴府同知。后归乡里,常年居住于井谷园,与沈德潜、袁枚等人千里酬唱。有《西垣集》、《西垣次集》。

「诗栖名山」栖霞咏六朝松

【注释】

①六朝松:栖霞寺中有一松,相传乃梁武帝亲手种植,故称六朝松,今已不存。

②缨:松树上的须子。

③马鬣 ( l ie)、龙鳞:借指松树上的须子、鱼鳞状的树皮。马鬣原指马颈上的长毛。

④ 金粉:黄金或金色的粉末。比喻六朝贵族繁华绮丽的生活。紫泥:古人以泥封书信,泥上盖印。皇帝诏书则用紫泥。

⑤世说:当世士人清谈玄言之时,常挥舞着塵尾(拂尘)。也可以理解为成书于南朝刘宋时期的著名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其中记载了很多当时士人清谈的情形。时流:当时的名士。插貂:即珥貂,插戴貂尾。汉代侍中、中常侍于冠上插貂尾为饰,指贵官显宦。

⑥阒寂:死寂、幽静。偃盖:形容松树枝叶横垂,张大如伞盖之状。

⑦谡(su):本指起立、起。 此谓香气飘溢。饶:多。

⑧寿考:年高、长寿。漂飖(yao):同“飘摇”,在风雨中飘荡不定。

⑨解带:解开衣带。表示不拘礼仪、闲适自在。箕( ji)踞: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在古代这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

「诗栖名山」栖霞咏六朝松

【赏析】

南京是六朝古都,很多地方相传都有六朝松,栖霞山上的六朝松,据说乃梁武帝亲手种植。此诗专门歌咏六朝松。头四句描写六朝松的高与古,以夸张的手法描绘松树的高度,极目远望,树高千尺,虽然没有丝带系在月亮上,其树干却直入云霄。接着,作者以比喻的手法摹写其姿态,干枯的松须好似秃落的马鬣,树上的鳞片犹如龙鳞,苍老得仿佛就要焦朽一般,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树龄的久远。面对六朝遗留下来的老松,作者思绪纷然,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风流年代。金粉与紫泥,分别代表着富贵与权势,也恰好可以作为六朝时代的象征。当时名士清谈,手挥塵尾,贵族名流高傲地插着貂尾。如今这些都已成为过往云烟,作者站在这片六朝古迹之上,看着来往的潮水,身边只有江山陪伴,而那些风流韵事都如草木一样凋零。从“危巢”二句开始,作者的思绪又从历史回到眼前。高高的鸟巢中寂静无声,张大如伞盖一样的树叶也稀疏萧条。松树这样长寿,绝不畏惧风雨摧打,正表明其生命力的顽强。它曾经陪伴过仙佛,陪伴过隐士,它身上所带的六朝气质,激发了作者的向慕之心。作者以古今穿插对比的手法,从六朝松写到六朝史,从历史沧桑写到现实感慨,气魄宏大,气脉流畅。清代李草亭评价此诗说:“风韵典切, 感慨淋漓。”一语中的,准确地揭示了其艺术特点。

「诗栖名山」栖霞咏六朝松

附注:《诗栖名山》一书是由程章灿教授主编,选录了自南朝至民国95位诗人的126首题咏栖霞山的诗书。

摘录:《诗栖名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