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外婆給城裡外孫摘果子吃,外孫嫌棄扔掉:我不吃,不乾淨

生長環境與家庭教育是孩子個性形成的兩個最重要的來源,對於他們的成長起至關重要、潛移默化的作用。要想有一個乖巧、聽話又懂得尊敬別人的孩子,父母與家中的其他長輩自己就要以身作則,平時規範自己的言行才行,否則自己本身的一些並不見得多麼正確的觀點也會對孩子起到難以估計的影響。

農村外婆給城裡外孫摘果子吃,外孫嫌棄扔掉:我不吃,不乾淨

肖家駒出生在城市,一直以來就是跟父母還有奶奶一起生活,在城裡長大。他媽媽張瑩的老家在鄉下,孩子的外婆如今還是生活在農村老家,不過由於兩口子工作忙,沒時間,因此孩子出生之後在奶奶身旁呆的時間比較多,很少回去看外婆。

除了這樣一個理由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城裡奶奶看不起農村人,一跟孩子說到這方面的事情就把自己的觀點灌溉給他,以至於在肖家駒的心目當中也養成了對農村人的偏見與歧視。

農村外婆給城裡外孫摘果子吃,外孫嫌棄扔掉:我不吃,不乾淨

農村外婆給城裡外孫摘果子吃,外孫嫌棄扔掉:我不吃,不乾淨

外婆一臉不知所措,非常傷心,張瑩看到後問清楚原因是奶奶刻意教的之後,就跟自己的兒子說:“你怎麼能這樣對外婆說話呢,外婆都幫你洗了好幾遍了,它們可乾淨了。鄉下的所有果蔬都沒打農藥,比城市裡面的安全乾淨得多了。再說你要懂規矩,要知道感恩。沒有外婆就沒有媽媽,沒有媽媽就沒有你。”孩子這才乖乖地認錯。

農村外婆給城裡外孫摘果子吃,外孫嫌棄扔掉:我不吃,不乾淨

像肖家駒的媽媽和奶奶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就屬於兩種截然不同的類型,他的奶奶因為自己心目當中有根深蒂固的偏見,因此出於一種自私的目的在沒有任何根據、甚至自己也知道自己所說的這些是錯誤的情況之下還強制地灌溉給自己的孫子就是一種盲目而不負責任的做法。她總以為這些不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可是卻會產孩子對世界產生錯誤的認知,從而在不自知的情況之下傷害到親人或者別人的自尊心。而他的媽媽就事論事,從來不誇張歪曲事實,在看到孩子說出錯誤的觀點之後只糾正不打罵,這才是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也樂於接受並改正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