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名中医馆名医代代传承,疑难联合诊治,不开大方贵方

坐落于杭州市庆春路23号的浙江名中医馆1994年就已成立,是省内唯一一家由当时的卫生厅批准设立的名中医馆。

20多年过去,浙江名中医馆于去年再次整体装修改造,由原来的6层增加到15层,医疗用房面积由原来的5600平方米增加至12000平方米,新开设针灸、推拿、中医经典病房及中医传统疗法中心。

“名医馆外貌装修一新了,但内涵永远不会变,这里会继续是医德医风的示范高地。"

浙江名中医馆名医代代传承,疑难联合诊治,不开大方贵方

改造后的浙江名中医馆

名医代代传承,绵延不绝

范永升馆长介绍,浙江名中医馆是由第一届国医大师何任教授1994年组织创立,并向当时的卫生厅报批的。

“何老组织创立这样一个地方,是希望以此地为基础,吸引更多的中医名家,发挥名医聚集的效应。确实,那在当时这里就已经是一个名医荟萃的地方了。何老有眼光。"

老一代的杭州人可能还有印象,当时的门诊部里,内科何任、蒋士英、罗鸣岐、蒋文照、冯鹤鸣、妇科宋光济、肿瘤潘国贤、眼科马一民,针灸虞孝贞,儿科马莲湘、詹起荪、骨伤沈敦道、周炳辉、周林宽,那都是在老百姓中赫赫有名的一代翘楚。

现在名中医馆里有第三届国医大师葛琳仪;首届全国名中医范永升;浙江省国医名师有看脾胃病的连建伟、看儿科的俞景茂;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有好几个,比如针灸大家方剑乔、推拿名医范炳华、看血液病的汤金土、看神经内科的裘昌林、看妇科的陈学奇、看骨伤的姚新苗、内科妇科肿瘤皆擅长的何若苹,主攻心血管病的程志清等等。

这些大师都是名中医馆的“镇馆之宝",是在临床上深受病人好评,社会影响深远的名家。

浙江名中医馆名医代代传承,疑难联合诊治,不开大方贵方

浙江名中医馆馆长范永升教授

现在的浙江名中医馆起码肩负三大职能

范永升教授自2013年任馆长以来,带领着名中医馆一步步发展壮大,他说,浙江名中医馆起码有以下三大职能:

一、浙江名中医馆是浙江省乃至全国的疑难病诊治中心。

“20多年的积淀,浙江名中医馆业已成为全省知名的高端中医诊疗中心和中医国际医疗保健中心。"

二、浙江名中医馆以前是、将来也会是医德医风的示范高地。

范教授说,中医,最怕的就是唯利是图,开大方,几十种药一起下。

“这样的害群之马有没有?有的。但我们名中医馆里没有。我们一直倡导要体贴病人、理解病人、因病施治,对症下药,真正体现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在这么一种互相影响,名家带头的氛围下,馆内医生坚守“守正出新、厚德仁术"的医者初心,使名中医馆成为医德医风的示范高地。二十多年来,浙江名中医馆零投诉零纠纷,医患关系非常和谐。

三、浙江名中医馆是培养名医的摇篮。20多年下来,现在的名中医馆里仍旧是人才济济名医辈出。

名中医馆探索学院教学和师承教育有机结合的中医药教育新模式,一大批中青年学术继承人跟师学习,从实践和理论上对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等加以总结、整理、挖掘和创新,学兼中西。名中医馆的名医大家们每人至少要带2个学生,多的有10几个。

这奠定了浙江名中医馆深厚的中医药学术和文化底蕴。

现在中青年名中医如高祥福、林咸明、张弘等,已经成为新一代中医名家。。

未来浙江名中医馆将有更多为老百姓服务的举措

浙江名中医馆即将开展更多的便民利民服务。

“元朝那时候清贫、艰苦、好喝酒,喝酒也会痛风;但现代人痛风更多的原因可能是运动少、吃得多、营养过剩等等,所以我就会在朱丹溪方子上再多用土茯苓、蛇类等药材,作清热利湿,祛风通络,解毒之用。这就是传承上的创新。"

为方便病人,简化就诊流程,落实省卫计委《浙江省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行动方案》,浙江名中医馆的“网上名中医馆"也即将上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