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三位天文大牛,和怎樣一次性見到他們

今天想給大家介紹3個天文大牛。

不是那種已經掛了的大牛,不是那種拿了諾獎飄在天上的神牛。

都是年輕人,但是真的好厲害

第一位,北京大學科維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剛畢業的郭震博士

他從事光學天文觀測工作,主要研究形成中的恆星。他用過世界上最頂級的一些望遠鏡:

介绍三位天文大牛,和怎样一次性见到他们

昴星團望遠鏡,口徑8.2米,目前世界上現役的8-10米級大口徑光學望遠鏡中的佼佼者。

郭博士使用這臺望遠鏡研究了“反饋驅動的恆星形成”,他在項目中擔任Co-I(副首席科學家)。

介绍三位天文大牛,和怎样一次性见到他们

北雙子望遠鏡,同樣是8米級(8.1米)的大望遠鏡,同樣位於世界天文聖殿——夏威夷莫納克亞火山之巔。

他使用這臺望遠鏡對小質量天體的吸積和形成進行了研究。

介绍三位天文大牛,和怎样一次性见到他们

莫納克亞,長這個樣子。上面一排最左邊的即為昴星團望遠鏡,左五為北雙子望遠鏡。這些望遠鏡中,郭博士還用過這兩臺:

介绍三位天文大牛,和怎样一次性见到他们

NASA 紅外望遠鏡,口徑3米,比中國現存最大的通用型光學望遠鏡口徑還大。

介绍三位天文大牛,和怎样一次性见到他们

夏威夷大學88英寸望遠鏡,口徑2.2米,與中國最大的兩臺通用型光學望遠鏡,興隆2.16米望遠鏡和麗江2.4米望遠鏡相當。

郭博士用過的其他望遠鏡大大小小的還有不少。這裡的“用”說的可不是去看一下、玩一下,往往是要持續多天利用這些望遠鏡獲取科學數據,再經過冗長的數據處理和分析流程,最後寫成paper發表出來的。每一次“用”,都有貨真價實的科學產出。

有這些經驗積澱,可以說觀測天文學的底子是很紮實了。

第二位,是北京師範大學天文學系的行科瑜同學

他是一位優秀的深空天體攝影師,閒話不說,展示幾張作品:

介绍三位天文大牛,和怎样一次性见到他们

鷹狀星雲中著名的“創生之柱”,哈勃望遠鏡對該區域拍攝的照片成為其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影像。

這張照片是用智利一臺口徑0.5米的望遠鏡拍攝的,雖然該望遠鏡臺址十分卓越,視寧度最好時可達0.3個角秒,但畢竟還是會受到大氣擾動的影響。上圖展現的卓越解析力,得益於行科瑜在後期處理中所使用的

反捲積與超分辨率成像技術

再舉幾例。

介绍三位天文大牛,和怎样一次性见到他们

跑雞星雲

介绍三位天文大牛,和怎样一次性见到他们

蜘蛛星雲

介绍三位天文大牛,和怎样一次性见到他们

大麥哲倫雲星系

介绍三位天文大牛,和怎样一次性见到他们

獅子座三重星系

介绍三位天文大牛,和怎样一次性见到他们

鉛筆星雲

這裡不方便傳太大的圖。我只能說原圖細節之豐富,讓人極為震撼。從安排觀測、獲取數據到圖像處理過程的繁難,並非常人可以想象;能如此出色的產出這些高質量的影像,反正我是極佩服的。

第三位,是一位居住在西澳大利亞的天文及水下攝影師,張敬宜

能駕馭攝影的一個分支往往已經很難,茶叔輕易就玩轉了兩個,當然這裡我們只說天文。

西澳大利亞是一處荒無人煙、景觀奇絕的寶地,茶叔旅居於此,在得天獨厚的環境中,產出了大量優秀的攝影作品。

介绍三位天文大牛,和怎样一次性见到他们

這張銀拱攝於西澳最著名的世界級觀星地“尖峰石陣”。該圖曾經入選“天文每日一圖”(APOD)。

介绍三位天文大牛,和怎样一次性见到他们

尖峰石陣的五星連珠

介绍三位天文大牛,和怎样一次性见到他们

這張海岸岩石為地景的銀拱,攝於西澳瑪格麗特河地區的 Canal Rocks。

介绍三位天文大牛,和怎样一次性见到他们

在南緯30度的地區也能拍極光?茶叔做到了。該圖攝於西澳珀斯市南邊的克里夫頓湖。

介绍三位天文大牛,和怎样一次性见到他们

茶叔也曾經遠赴冰島拍北極光。該圖在今年入選格林尼治天文臺組織的年度天文攝影師大賽。

這三位天文大牛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你有機會在今年7月底、8月初,在一個特殊的場合,一次性見到他們三位,聽他們親口向你傳授現代觀測天文學、深空天文攝影和天文風光攝影的秘訣。你也將在那時,親手使用前文提到的智利0.5米望遠鏡進行拍攝。

這個特別的場合,就是我和團隊組織的“未來科學家·天文項目暑期西澳研學營

該項目在今年2月已經在西澳大利亞舉辦過一期,大獲成功。這很自然,因為我們依託的是西澳大利亞世界級的天文科研和教育資源:

西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未來最大的望遠鏡“平方公里陣列”(SKA)的建設地,和主要的科研支撐中心之一。

介绍三位天文大牛,和怎样一次性见到他们

圖為西澳已經建成的SKA先導項目MWA望遠鏡局部。

西澳大利亞擁有世界上僅有的幾臺激光干涉引力波探測器之一的AIGO,擁有一大批引力波科研人員。

介绍三位天文大牛,和怎样一次性见到他们

圖為2月營隊期間訪問西澳大學引力波實驗室時所攝。

西澳洲還建有世界上最大的火流星監測網絡,“沙漠火流星監測網”。

介绍三位天文大牛,和怎样一次性见到他们

圖為2月營隊期間訪問科廷大學的火流星監測網實驗室時所攝。

那裡,有曾經服務 NASA 雙子座計劃、阿波羅計劃和“天空實驗室”空間站計劃的大型衛星通訊天線:

介绍三位天文大牛,和怎样一次性见到他们

有世界上僅存的兩處現生疊層石景觀——這種生物成因的地質景觀在數億年前曾經在地球上盛極一時,但目前只在西澳州仍有“活著”的留存。

介绍三位天文大牛,和怎样一次性见到他们

還有獨具特色的海岸景觀,非常適合作為風光天文攝影的地景:

介绍三位天文大牛,和怎样一次性见到他们

當然這次營隊野外觀測部分移師西澳洲北部的根本原因還是那裡在南半球冬季的晴天率極高,能充分保障我們的天文攝影教學順利開展。

說的夠多了。以下是最關鍵的幾點信息:

1、時間:7月27日-8月7日(不含往來澳洲航班上的時間)

2、收費:全價38800/人(不含機票和簽證費用),優秀報名者可酌情得到減免

如果時間或者價格有疑慮,我們還提供半程方案,也即不參加前4天的活動,全價降低1萬元。

“未來科學家”項目在今年暑期天文項目之後,還提供“海洋生物”項目,參見下文介紹,同樣歡迎報名:和海洋學家一起,尋找澳洲的神奇動物在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