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信託公司成績單出爐 23家淨利潤下滑有人蒸發九成

中江國際信託淨利潤下滑九成,業內名次從第7銳降至63位,西部信託、國民信託、山西信託、華信信託和陝國投降幅均超30%


2017年信託公司成績單出爐 23家淨利潤下滑有人蒸發九成

標點財經研究員 黃鳳清

僅僅兩年,全國68家信託公司管理的信託資產規模即由16萬億元飆升至26萬億元,10萬億級的大跨步只能出現在中國。這其中,2017年增長幅度接近三成。

然而,資產管理規模愈發龐大,行業監管亦愈加嚴厲。在防範系統性風險、強化金融監管的大方向下,《信託登記管理辦法》、“三三四十”、“55號文”等影響信託業的多項政策措施相繼出臺。在去槓桿去通道、信託業務迴歸本源的方針指引下,那些陡然漲了肌肉的信託公司業績表現又會如何?

綜合Wind資訊提供的數據以及信託公司2017年年度報告,標點財經研究院聯合《投資時報》日前對68家信託公司的淨利潤進行了分析,並推出《2017年信託公司賺錢榜》。結果顯示,平安信託以52.81億元奪得榜首,安信信託(600816.SH)、中信信託、重慶國際信託的淨利潤亦均超過30億元;而華宸信託、山西信託的淨利潤則不足1億元。

在淨利潤變化方面,各信託公司之間分化明顯:45家公司同比上升,23家公司同比下滑,增長率首尾相差近429個百分點。

隨著資管新規正式落地,大資管行業的經營業態將勢必重塑。特別在監管層“去通道”的決心下,未來信託行業通道業務發展將受到壓制,此前依賴通道業務實現野蠻擴張的增長模式將難以持續,短期內信託業規模及收入承壓已成為一種共識。過去粗放經營、專業管理能力較弱的信託公司現在亟需轉型並提升主動管理能力,迴歸信託本源依然是信託業2018年的主旋律。

行業整體利潤增長6.78%

中國信託業協會發布的報告顯示,從全國68家信託公司管理的信託資產規模來看,信託業2015年跨入“16萬億元時代”,2016年邁進“20萬億時代”,到了2017年末信託資產規模突破26萬億元至26.25萬億元,同比增長29.81%。

管理規模的迅速擴張積聚了一定的風險。儘管全行業不良率水平在持續下降——2017年末較2016年末下降了0.08個百分點至0.50%,但風險項目個數和規模的同比上升態勢不容忽視。具體來看,截至2017年年末,信託行業風險項目有601個,比2016年年末增加56個;風險項目規模為1314.34億元,較2016年年末的1175.39億元同比增長11.82%。

2017年信託公司成績單出爐 23家淨利潤下滑有人蒸發九成

相比於管理規模的增長,信託行業經營業績稍顯遜色,2017年經營收入、利潤總額同比增幅均在個位數。其中,信託全行業2017年實現經營收入1190.69億元,相較2016年同比增加6.67%;實現利潤總額824.11億元,較2016年年末同比上升6.78%。

可見,信託資產規模的快速增長並未給信託行業的收入和利潤帶來相應的增長。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信託規模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報酬率較低的通道業務的增長。

按功能分類,信託資產可分為融資類、投資類、事務管理類。中國信託業協會披露的數據顯示,以通道類業務為代表的事務管理類資產2017年末達到15.65萬億元,同比大增55.43%,在信託資產中的佔比由2016年末的49.79%上升至59.62%。這拖累了整體信託報酬率:2017年12月清算信託項目2029個,平均年化綜合報酬率為0.42%,較2016年年末的0.73%下降0.31個百分點。

後十淨利潤總額僅榜首三成

在上述大背景下,各信託公司會交出怎樣的成績單呢?

Wind數據顯示,在68家信託公司中,2017年淨利潤超過10億元的有22家,佔比接近三分之一。位列榜首的是平安信託,2017年淨利潤高達52.81億元,遙遙領先於其他信託公司。淨利潤超過30億元的還有安信信託、中信信託、重慶國際信託,分別以36.68億元、35.86億元、33.58億元居第2至第4位,中融國際信託以27.47億元排名第5。榜單前十位還包括華潤深國投、華能貴誠信託、建信信託、上海國際信託和中國民生信託,淨利潤均在18億元以上。

與這些“大塊頭”相比,排在榜單末端的信託公司在淨利潤上似乎顯得有點寒酸。墊底的華宸信託,淨利潤只有0.51億元,不及榜首平安信託的1%。山西信託的淨利潤亦與其相當,為0.52億元,排名倒數第2位。

排名後十的公司還包括新華信託、國民信託、浙商金匯信託、中江國際信託、長城新盛信託、中泰信託、雲南國際信託、國聯信託。若將後十家信託公司2017年淨利潤相加,總額亦只有15.87億元,僅相當於平安信託的三成,同行之間差距十分明顯。

23家公司淨利潤同比下滑

標點財經研究員注意到,建信信託和中國民生信託的排名較2016年有較大幅度提升從而躋身前十,前者由第13位升至第8位,後者由第23位一舉躍升至第10位。相反,華信信託、中江國際信託則跌出前十,其中華信信託的排名由2016年的第9位滑落至2017年的第22位,中江國際信託的排名更是一落千丈。

座次的變化主要源自淨利潤增幅的分化。數據顯示,有45家信託公司2017年淨利潤呈同比增長態勢,增幅超過五成的有9家。同時有23家信託公司的淨利潤出現下降,其中6家公司下滑幅度超過30%。

具體來看,華澳國際信託淨利潤增幅最大,由2016年的0.69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3.02億元,增幅達337.59%。浙商金匯信託、新華信託的淨利潤亦出現翻倍,分別增長155.53%、136.99%。增幅超過五成的還包括中國民生信託、渤海國際信託、中國金谷國際信託、長城新盛信託、中糧信託以及湖南省信託,其中渤海國際信託淨利潤同比增長87.45%至12.64億元,在榜單中的排名由2016年的第35位上升至2017年的第17位,提升了18位,成為座次提升幅度最大的公司。

淨利潤降幅最大的中江國際信託,由2016年的19.25億元大降91.03%至1.73億元,排名由第7位跌至第63位,可謂遭遇滑鐵盧。西部信託的淨利潤亦下降超過五成,較2016年縮水54.6%至3.45億元,排名由2016年的第31位跌至第55位。

此外,淨利潤降幅超過三成的公司還包括國民信託、山西信託、華信信託以及陝國投(000563.SZ)。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