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融“腰斬”:金融的危局、實體的復興!

12日,社融“腰斬”數據公佈之後,部分金融人士“大呼危險”,反倒是期貨市場上螺紋鋼、動力煤均表現穩健,這再次反映出“脫虛向實”之下,金融和實體經濟的“不同命運”!

央行5月金融數據顯示。5月社會融資規模僅7608億人民幣,預期13000億人民幣,前值由15600億人民幣修正為15605億人民幣。

5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1500億人民幣,預期12000億人民幣,前值11800億人民幣。5月M2貨幣供應同比8.3%,預期8.5%,前值8.3%。

短期看週期或受益,中期看還是高科技優先

研究分析認為,社融“腰斬”的背後,是金融市場“去槓桿”棋至中局,但也是“最危險、最困難”的時期(今年以來大範圍的信用違約是其徵兆之一,A股市場整體乏力是其徵兆之二);但另一方面,博覽研究員個人傾向於認為,這也恰恰是實體經濟逐漸獲得“金融脫虛向實”利好的開始:雖然社融“腰斬”,但信貸規模仍保持整體穩定,尤其是“中長期貸款”穩健,因此,雖然短期內實體經濟融資多少都會受到社融“腰斬”的反噬,但考慮到央媽隨時可能動用“針對性降準”來給實體經濟“補血”,以及商業銀行“被迫”提升對企業的融資供給(歪門邪道不敢做了,只有企業融資這一條“正門”還敞開著),實體經濟融資環境大體上能夠保持“平穩”

,不至於如某些悲觀預期那樣,出現“實體經濟增速趨勢性下滑”的問題!

但有一點倒是可以明確,如同A股市場“提前反饋”的那樣,“兩極分化”也將在實體經濟當中進一步顯現——

從短期看,金融抑制(社融腰斬)、實體獲益(信貸穩健),只要接了下來公佈的PPI、工業增加值等不出現“大波動”,實體經濟,尤其是“週期品”會被認為“是受益者”,而被資本追捧,相關期貨,以及股市當中相關板塊,有望得到表現機會(12日社融腰斬數據公佈之後,螺紋鋼、動力煤均表現穩健);

從中期看,決策層和各地方、各部委集中精力和政策扶持“戰略新興產業”,會得到足夠多的“金融滿足”(證監會推進3000億CDR基金,發改委設立3000億“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基金”等,商業銀行也勢必要做相應的“政治表態”);而今年“三大攻堅戰”所需的金融服務,也必定不會少!

倒是那些“政策抑制”的對象,會被“更加果決的抽離資金”,以反哺“受到扶持的行業”……

而A股的情況也幾乎是如出一轍:預期當中“天量、‘高價’”的海歸獨角獸,可以動用專門發行“CDR基金”來保駕護航(估計這3000億當中,有相當一部分來自當前股市當中的存量資金),而市場當中的“存量部分”,如果不屬於“政策扶持”,或者“業績穩健”的“異己分子”,只能壯著膽子“直面”資金被持續抽離的悲慘命運了!

社融腰斬並不是“實體經濟不景氣,融資需求大降”!

從資產端來看,社融可分為表外融資和表內融資。可以認為,在“大資管新規”趨勢下,銀行去通道尚未結束,信託貸款降幅擴大資管新規的細則尚未落地,銀行和信託等處於觀望狀態,業務開展謹慎,但到期量大,無論買債還是非標都處於停頓狀態,故收緊比較明顯,是社融大降的主要原因

從產業轉型的角度來看,中興事件後,決策層對於自主知識產權較為看重。與重工業、基建、地產等資本密集型行業相比,高新技術產業對資本的需求相對較弱,因此社會融資需求中樞較往年邊際走弱也是一種正常的現象。

研究員認為,M2下降,基礎貨幣投放轉弱,更多反映的是存款端變弱,以及目前部分企業融資需求緊張、流動性受限的季節因素,預計後續將有所改善。

以此為基礎,可以認為,社融收縮是確定性的趨勢,在去槓桿、緊信用的政策環境之下,經濟會受到一定的負面衝擊,但與股市炒作審美髮生轉變類似,對於此類收縮我們無需過度悲觀,應考慮經濟轉型對經濟拉動的正面影響。

具體到對於A股的影響。儘管市場對於高科技板塊近期看法較為謹慎,短期市場追逐盈利相對確定性板塊,但可以認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代表“中國製造2025”先進製造業方向的部分盈利相對確定高科技、高技術含量工業領域仍將受到市場高度追捧,中期事件驅動潛力值得跟蹤。

金融週期收縮、社融數據的下滑將是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趨勢

5月中國社會融資規模為7608億人民幣,比上年同期少3023億元,預期13000億人民幣,前值由15600億人民幣修正為15605億人民幣。5月社融繼續大規模萎縮,較上月數據幾乎腰斬。

1、新增社融規模,在兩年後,再次跌到了萬億以下。去槓桿+嚴監管:大資管新規、打破剛兌、縮減債務、表外轉表內,實質性的減少社會融資規模。

社融的萎縮主要是今年嚴監管背景下,非標和票據持續萎縮,屬於政策調控的正常效應,另外,今年PPP和城投平臺融資收緊的情況下,基建投資放緩,對資金需求也有所減弱,也是社融減弱的原因之一。從貸款結構上來看,5月份對公貸款增量的偏弱也某種程度反映了這種融資需求的下降。今年來看,貸款佔社融的比例持續回升,今年至今的累積增量佔比已經超過87%,成為支撐融資的主要工具。

2、5月新增貸款11500億元,其中社融口徑貸款11400億元,基本符合預期,當前貸款需求依然較強

新增貸款基本符合預期,但對公偏弱。從貸款結構上來看,5月份對公貸款增量的偏弱也某種程度反映了這種融資需求的下降。今年來看,貸款佔社融的比例持續回升,今年至今的累積增量佔比已經超過87%,成為支撐融資的主要工具。總體來看,同業收縮,理財放緩,融資更多回表是今年的主流趨勢,難以逆轉

結構上看,短期貸款與票據融資當月淨增3082億元,高於去年同期水平,中長期貸款淨增7954億元,略低於4月和去年同期,票據融資的恢復是新增貸款超出去年同期的主要原因。與上月和去年同期相比,居民貸款佔比上升(從上月45%提升至53%),對公貸款略偏弱(佔比從上月的49%降至46%),對公佔比下降與嚴監管下基建融資放緩有關。房貸受限下,中長期居民貸款增速有限,但短期貸款繼續攀升。

具體來看,居民短期貸款增加2220億(同比增加440億),中長期貸款3923億(同比減少403億);對公短期貸款減少585億(同比下降2057億),中長期貸款增加4031億(同比下降365億);票據融資1447億(同比增加2916億)。後續來看,居民貸款可能進一步收緊,居民槓桿增速可能繼續放緩。如果居民買房熱情未能明顯降溫,將繼續影響其他消費。

經濟增長對融資與債務依賴度下滑,新興產業、消費撐起“半邊天”

3、社融的收縮是緊信用去槓桿的結果,更是實體融資需求結構改變的體現

5月企業中長貸增長4031億,同比少增近400億,但考慮到地方債置換影響,這一增速並不低,只是由於企業非標、債券融資大幅回落,更廣義的企業部門融資增速繼續大幅度下滑。

研究員注意到,一個有意思的數據是,社融增速與GDP增速在2015年底後出現微妙的分化。前者一直是穩中趨降,而後者在觸底後迎來反彈。如果進一步考慮地方債置換的擾動,兩者的背離會更加明顯

社融“腰斬”:金融的危局、實體的復興!

這種背離說明經濟對於融資需求與債務驅動的依賴度在下滑,高資本密集型行業對經濟的增長貢獻在下滑,取而代之的是——

1)崛起增長的新興產業,即以技術與知識為主要投入的行業。與重工業、基建、地產等資本密集型行業相比,他們對資本的需求要更弱。因此社會融資需求中樞較往年邊際走弱是一種正常的現象。

2)居民消費,尤其是2017年以來,居民消費升級(貨幣化安置+新一輪嬰兒潮的起勢+一線城市的擠出效應)在三四線城市表現的越來越明顯,銀行信貸結構中,居民短期貸款佔比越來越高,絕對規模與增速較2015年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則是消費升級的另一個體現。

若以上推論正確,未來金融數據將是企業部門融資需求衰弱+居民部門融資需求尤其是短期融資需求強化的組合。

現在社融債券融資口徑中,ABS並不在其中,在現在直接以企業主體身份進行融資難度加大的背景下,

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選擇盤活存量資產,選擇資產證券化來進行融資,因此這對5月的債券融資會有一定的擾動。

同時,越來越多的銀行會選擇利用信貸資產證券化來盤活表內信貸資產,流轉速度加快,同樣的信貸增量對實體的支持會較以前增多,金融對實體的支持力度會比想象的更大

總結

央行必定會以“適度的貨幣政策”來“扶持實體經濟”(尤其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這一點毋庸置疑。信用問題將會成為央行未來貨幣政策“微調”的誘發因素之一,央行近期擴大MLF操作抵押品範圍傳遞了增信低評級信用債的意圖,貨幣政策會在“合適的時候”,由穩健中性轉向靈活適度。央行近期較為關注社融增速的下行,而降准將會成為最為有效的貨幣政策操作方式。畢竟,中國16%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水平,確實很高。但即使“降準”,也不必對“金融市場”想得太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