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不知道有多少人還在關注昨晚的金像獎。

古天樂拿下了他出道25年來的第一座三金影帝獎盃,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沒敢奢望因為害怕失望”的毛舜筠拿下了本屆影后。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這兩個大獎他們都拿得很不容易:古天樂之前靠《一個好爸爸》和《掃毒》都入圍最佳男主角(《門徒》是最佳男配哈),但之前兩次都是陪跑,今年拿下前哨戰肯定都讓不少老粉絲激動不已;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毛毛司儀都做過幾次,也拿過金像獎的最佳女配,但影后她也先後入圍過兩次(《大丈夫2》《老港正傳》),這次才得償所願。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這兩位奪得帝后,無論是香港內地,無論媒體影迷,都覺得沒啥可爭議的。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相反,爭議點是出在大贏家《明月幾時有》上面的,很多人為張艾嘉叫屈,覺得無論她的導演水平 還是表演水平都值得獎項肯定(沒有挑事的意思,我也很愛張艾嘉和《相愛相親》,只是很多微博裡的爭論就是圍繞這個來的)。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我向來覺得能最後入圍的都算勝者,具體誰拿獎其實是看評委自己口味偏好的。

不過質疑金像獎格局不大的聲音,近年來也的確越來越多了。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於是金像獎協會主席爾冬升在採訪時也被問到了這個問題,他倒很直言不諱,說金像獎跟金馬的評審機制本來就不一樣,金馬跟歐洲三大一樣比較偏藝術化,而金像則跟奧斯卡一樣比較看重電影工業本身。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現在金馬獎的評選範圍已經突破了地域限制,變成華語電影的獎,因為臺灣電影的產量本就不夠,只評港臺電影又會被港片的高產量所碾壓,所以慢慢轉型成華語電影。

但香港電影目前每年還有70部左右的產量,還沒有改革的必要,除非是它的產量低到不能成為一個獎。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當然我就不去鑽“香港電影”和“華語電影”兩個詞了,當然是從屬幷包的關係,香港電影屬於華語電影的一部分,只是它生長在香港這片土地上,並因為地域文化特色而早早地形成了自己的工業體系。

2011年的時候,時任香港電影金像獎主席的陳嘉上也說,如果沒有香港電影,那金像獎就沒有意義,它是如實反映香港電影現狀並繼續為香港電影打拼的。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正如古天樂拿獎的時候也說,要做好香港電影,它表達的意義都只是文化上的,是對所處環境的感恩。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為了鼓勵香港人做好電影,本屆金像獎有個高光時刻,就是把“專業精神獎”頒給了一位叫做“楊蓉蓮”的女士。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頒獎嘉賓成龍也說,自己聽說她要拿獎所以專門飛回來,她發言之前,成龍還貼心給她調整話筒的高度。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而這位楊蓉蓮,也就是香港電影人口中的Pauline姐呢,都說她是“湊(照顧)大好多明星的人”,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但她實際上只是負責劇組茶水工作的人員,不過從80年代入行到現在,已經做了30多年了。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關於她的這個獎項,其實今年1月份就提前宣佈了,本屆司儀張繼聰和蔡卓妍那時候就去她的工作地探班並且告訴她這個喜訊了,不過那時候她第一反應是“輪都輪不到我啦”。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不過張繼聰說,冬天有熱咖啡,夏天有凍咖啡,已經很多謝了。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得獎消息公開後,就有媒體去採訪了她,其實Pauline一開始是做劇務的弟弟帶入行做服裝管理的,不過因為要給服裝要給飾物,一旦給錯就會不連戲,所以壓力太大而專做茶水。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她第一次做茶水是在林德祿的劇組,那部戲叫《香港舞男》,任達華和萬梓良主演的,出品於1990年。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不過90年代是香港電影最繁榮的時候,一年有300部片,她一週可以開工五六天,一個劇組做茶水的也有十幾位,而現在整個香港電影界做這行的已經不超過10個人。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這一行呢是按日薪算,一天1100元港幣,有人算過大概一個月能賺接近4萬塊港幣,但Pauline就說其實不是天天有工開,很多人都捱不住會轉行的。

而且1100元日薪也是她做了這麼多年以後才有的價格,以前一天只有200多元。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這個工作也比較簡單,劇務買飲料回來她就派發,給大家沖沖奶茶、速溶咖啡或者茶包,沒什麼難度。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拍戲的大明星們也不怎麼挑,給什麼喝什麼,反正都是在工作而不是為了享受,如果你真要別的就自己出去買。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說是工作沒難度,但她帶過人入行也沒幾個堅持下來,要麼是覺得戶外的拍攝環境太艱苦,要麼是覺得照顧那麼多人太累,而且還要日夜顛倒。

通告也是臨時開,都報好名要出去玩了,但是臨時知道要開工,定好的旅行都泡湯了。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說到底做這份工要的是細心、懂察言觀色,不能去打擾他們的創作思路,也要懂得在不同時間呼應人家不同的需求。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因為長期在劇組,Pauline也不是沒露過面,比如《古惑仔》她有份演過個路人,是劉偉強讓她去“埋位”的,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還有《算死草》演證人,是被葛明輝拉去的。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這次她得獎的VCR裡吳鎮宇說,“我以為每個茶水都叫Pauline,她已成為‘茶水’代名詞”,並且給Pauline這樣的人下了個定義,是“無名英雄”。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之前我寫成龍時有提過,他一直教導年輕演員要感謝幕後的工作人員、要對片場基礎工作人員好一些,是因為有他們在,才能造就銀幕前瀟灑輕鬆的你。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這個概念其實也是金像獎“專業精神獎”存在的意義——表揚曾為香港電影出力的人,無論是資深演員還是幕後工作人員。

在官網上查詢獎項細則,你會發現“專業精神獎”被劃分在“非常設獎項”裡,因為它不一定每年都頒發,有時也不止一個獲獎者。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它實際誕生於1990年,那時候金像獎都已經舉辦到第九屆了,第一個拿到這個獎的叫做朱日紅,頒獎人是周潤發。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她年輕時其實是演員來的,而且出身演藝世家:父親朱晦隱是粵劇編劇家,,二哥朱超是演員和副導演,三哥珠璣是粵語片著名導演,不過朱日紅本人出產作品不多、咖位也不算重(下圖裡你能找到她的名字)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但她與李香琴、任冰兒、梁素琴、黎坤蓮、金影憐、許卿卿、英麗梨及譚倩紅這幾位二幫花旦結義成了金蘭姊妹,合稱“九大姐”。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朱日紅最主要的工作還是做場記、做副導演,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其實一開始她做王天林功夫片場記的時候根本不知道如何開工,後來被人笑連通告也不會看之後,才開始學讀別人場記、找前輩指導,慢慢開竅,薪資也從一開始的十幾塊錢漲到五百塊。

到1968年的時候,朱日紅已經從場記做到副導演,還做過不少劇的服裝統籌。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其實朱日紅做場記脾氣不好,誰不連戲就要罵到導演出來勸,但圈中藝人對她是真的推崇備至。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香港舞臺劇&TVB資深演員李楓曾經寫過,周潤發半跪捧獎給八姐。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因為她對電影對戲很痴心,也關懷身邊的好演員,謝君豪就記得自己演《南海十三郎》的時候,有次拉肚子到腳軟乏力,到有場戲要爬上高架的時候,完全使不上勁,只能靠本能反應。

完場之後他精力耗盡倒在臺上,是朱日紅衝出來扶他謝幕的,還哭著問他怎麼樣啦。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從Pauline追溯到朱日紅,你不難發現這些人都是撐起戲的方方面面,但幕後人員的關注度實在少,資料也不完備,甚至還有好多根本搜不到,比如91年獲獎的邵氏知名髮型師彭雁聯,照片都難找到一張。

但這些對於觀眾來說陌生的人,卻是香港電影界從業人士們心中的楷模和前輩,像是王萊、葉楓、王天林這樣的大佬們,也會跟茶水部麗姐、屠梅卿(1992年專業精神獎獲獎者之一、道具師)吃飯合影,而且態度親暱。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因為這些“無名英雄”們,是真的奉獻出了許多。

像是2007年拿獎的文潤鈴,上世紀70年代已開始任職電影化妝師,直到去年的《喜歡你》她都還在擔任造型設計。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還有12年獲獎的方浩源,是一位劇照師。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他也是73年就入行,從演員試戲就要開始拍,有時候一天會拍出4、5G圖片來。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因為工作也不斷購入新的設備,甚至70年代就在家中佈置了一個暗房來沖洗照片。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又像是2013年的時候,王家衛把專業精神獎頒給了呂麗樺、高天宙這兩位膠片沖印大師——可能很多人會覺得,現在數字時代,膠片早應該被淘汰。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但即使在現代科技發展如斯的情況下,膠片之美仍是數字模擬無可代替的,而且沖印過程比科技修復要艱難得多,無法NG、拼起來幾天幾夜無法睡覺,他們的貢獻無法被時間抹去。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當然,“專業精神獎”有時候也會給我們耳熟能詳的人,比如柯受良、林振強、成龍、沈殿霞……甚至還有本屆拿到終身成就獎的楚原導演。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其實近兩年因為各種紀錄片、訪談甚至作品再流出,很多獲獎人知名度已經不低了。

去年專業精神獎獲獎者阮大勇就是代表。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去年年底我寫別的稿子時就提過,去看演唱會之前我發現星光花園那邊有一排阮大勇手繪的人物形象圖,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一搜才知道從9月到明年3月,這裡都會持續展出阮大勇“星光魅影”系列作品。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這位老畫師,或許旁人不太清楚,但對從小看著港片長大的我來說卻很是熟悉。因為童年記憶中的電影海報,就該是他畫的那個樣子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而他的創作也通過《海報師:阮大勇的插畫藝術》這部紀錄片讓我們更熟悉、更瞭解。

他們憑什麼能拿金像獎?

當然了,和朱日紅、阮大勇、文潤鈴們比起來,今年得獎的Pauline似乎是個個例,她更接地氣、更平和、職位小得幾乎讓人忽視。

但這些“小人物”的得獎卻又讓我們不禁正視起久違的港片精神,不再是東方之珠帶來的絕對領先潮流,而是一種踏踏實實做人做事的態度,持續地影響著一代人、好幾代人生活奮鬥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