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農村報:漢江守護者 安康市深入推進河長湖長制工作側記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

安康市作為南水北調中線重要水源涵養區,2017年率先在我省實施河長湖長制工作,並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在當地,由各級河長、河警、巡河員、志願者等組成的上萬名護河員奔赴在治水、護水一線。漢江出陝斷面水質穩定保持國家Ⅱ類標準,全市地表水水質優良率100%。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安康境內340公里的漢江風光旖旎,綿延流長。“安康市委、市政府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紮實推行河長湖長制工作,確保一江清水永續北上,是安康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和光榮使命。”5月29日,安康市河長辦主任、市水利局局長吳平說。

一年來,安康市上下一盤棋,全民參與,河湖管護水平持續提升。目前安康“一河(湖)一策”方案完成編制,並明確了河長3244名、湖長234名,河道河警965名、湖泊河警188名,貧困人員公益崗位護河員3000名,形成了“河長(湖長)+河警+X”河長湖長責任體系。

一年來,安康市已建成國家級水土保持示範園2個、省級水土保持示範園6個;建成國家級水利風景區4家、省級水利風景區6家;建成40個市級和40個縣級水利產業園區。同時,還將實施“一江一湖一帶”工程,打造“百里水鄉,漢江畫廊”,讓城鄉因環境而美,群眾因生態而富。

全民治水用心守護

眼下,到漢陰縣境內的任何一條河道邊走一走,你會發現由巡河員、愛心志願者和企業家組成的護河隊穿梭在各條河流之間。

“通過河長湖長定期巡查,初步形成了全天候、全覆蓋的立體化河湖巡視守望機制,提升了河長湖長制的科學化、精準化、高效化的巡查水平。”漢陰縣委書記、縣級總河長湖長周永鑫說。

走進城關鎮三元村,水清岸綠,茶園飄香,全村以旅遊業和茶葉種植加工為主導產業。大木壩河繞村而過,這裡是縣城南重要飲用水源地。實施河長制以來,三元村組建了100餘人的專業護河保潔隊伍,實現了全村河道管護全覆蓋。

“如今村民們都自覺愛護起河道環境,誰也不亂到垃圾了。”三元村黨支部書記、護河員陳忠秋說,我們還投資40餘萬元建成鋼絲圍欄4公里,投資170餘萬元修建三格式生態厭氧處理池10處,安裝汙水收集管道20公里,水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帶動了鄉村旅遊發展。建

立智慧河道管理平臺

漢江自西向東流過漢中經過安康市石泉縣、漢陰縣、紫陽縣、漢濱區、旬陽縣,由白河縣進入湖北省。

5月31日,在白河縣城關鎮公路村漢江出省斷面,縣公安局治安大隊環食藥偵查隊隊長李金勇和同事們正在漢江南側觀察水質。

李金勇另一個身份是河道河警。目前,白河縣共落實縣級河長及河道總河警13名,鎮級河道河警9名,實現河道河警全覆蓋,併成立江河水質保護聯合執法工作組,跨省聯合執法。

“白河縣委、縣政府在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同時,堅持以全面深化河長制工作為引領,把水生態環境保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確保一江清水北上,確保漢江過境段及主要支流出境水質穩定達到Ⅱ類標準以上水平。”白河縣副縣長、副總河長馮玲說。

白河縣在推進河湖長制工作中,加強智慧河道管理,設立了河長制監督管理平臺,建成了河長制監控、預警和指揮中心。同時充分利用信息科技手段,實現了河道動態管理和常態化跟蹤。

據介紹,白河縣河長制監督管理平臺,覆蓋全縣所有河道信息,以河長管理、問題處理為核心,建立相應的信息採集、傳輸、存儲、共享機制,全縣各級河長直接通過手機App進行智能巡河,瞭解所轄河道的相關信息。形成了水上監控、水面巡查、水下監測三位一體的監督網絡,持續做好天藍、綠水、青山、淨土的守護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