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走进特补乡中心学校

2016年9月19日,我从成都出发,乘火车历经11小时抵达凉山州彝族自治州的州府西昌。20日清早,换乘大巴继续赶往目的地——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天空阴雨连绵,车子行驶在险峻的县道盘山路上。西昌海拔1500多米,去螺髻山镇需要翻越一座海拔2000多米的大山。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西昌到螺髻山镇约40公里,经历1个多小时后到达镇上,远远望见特补乡中心学校洪校长已在路口迎接我们,大家见面做了简单介绍,又驱车行驶了近4公里山路到了学校。面对眼前的小学校,我感到惊讶,这学校跟城里的学校没什么两样。学校是省行政区域内国家投资建设的,临来之前我隐隐的想象、猜测,荡然无存。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螺髻山镇特补乡中心学校在编教师只有37人,却容纳了1100余名学生。在学校的20间教室里,每名教师都要身兼2科以上的科目。繁重的教学任务透支着老师们的身体,每位教师都用体力和情感帮助孩子们储蓄着飞出大山的知识与能量。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学校的图书馆面向学生开放,孩子们可以阅览到喜欢的图书、画册、词典、资料等,共有20余类的书籍可供他们自主选择。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午餐时间,学生纷纷涌向食堂排队打饭,每个人手里都拿着5寸碗,有时孩子还用碗扣在头顶遮挡细雨。碗里打上米饭,上面再扣上两道菜,足以让每名学生吃得饱、吃得开心。在走访学生时得知,学校开的三餐中,午餐是政府补贴,每人4元钱;早、晚餐是学校领导班子通过多方协调为学生免费解决的。他们说,不能让学生饿着肚子上课,要确保学生饮食无忧、快乐读书。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校园里的幼儿班学前班

螺髻山镇特补乡幼儿园还在筹建中,原址园区已容纳不下近150余名学龄前保教的孩子。为此,特补乡中心学校专门腾出3个教室,解决了1个小班和2个大班的授课和就餐,学龄前教育质量与小学入学的衔接有了保障。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为了不打扰孩子们,我悄悄靠近教室门口,听到了朗朗的读书声,整齐而洪亮,那是一种简单的快乐,是对未来的一份期望! 我希望能与孩子们多沟通互动,希望我们的到来能让孩子们了解到大山外面的世界,体会到一种不用言语表达却可以深刻感受到的关怀和爱!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循着读书声进入教室,三排硬塑配套桌椅映入眼帘,每一张桌子旁坐着两个孩子,几十双眼睛紧盯着讲课老师。没有人注意到我进了教室,孩子们坐在板凳上,在他们凝视老师的双眸中,有一种东西似乎在撞击我的心灵。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一个小女孩站起来挺着脖子大声回答老师的提问,那双眼睛,透着天真也闪烁着一种光芒。我不禁想起了希望工程的那双大眼睛,这位小女孩的眼睛也许没有那么大那么明亮,但是目光中对知识的渴求,别无他样。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是的,我被触动了,被震撼了,空气中弥漫着特别的味道。我拿起手中的相机拍下了那一幕,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更深深地刻在了我心中。 幼儿学前教育犹如建设高楼,地基对于高楼来说有多重要是不言而喻的。因为涉及到双语教学,彝族语言环境里的幼儿学前教育不像建设高楼那么直观,它是漫长的连续的过程,而且受影响的因素较多,比如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等。抓好幼儿学前教育,是与小学教育接轨的重要条件。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放学了,我也开始我的家访......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家访阿果(化名)同学

为深入了解山区孩子的生活,真切感受他们的所想所需,尽可能地多给与他们关爱和帮助,我在五年级组重点选择了彝族女学生阿果(化名)进行了家访。阿果在陪同我走了近一个小时的山路后,终于到了山上她的家中。阿果从小父母离异,主要由奶奶抚养的她对妈妈没有一丝记忆;父亲常年在外,只见过几面。奶奶年老体衰,常常生病,一直靠买些小药片维持生活和劳作:“我不能倒下,阿果还要上学”。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阿果的奶奶从山上扛回一根木头,沿着窄小湿滑的山路上下来与我们相遇,如今老人家以70多岁。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我们来到阿果家时,也引来左邻右舍孩子的围观,她们站在门口,用好奇的目光看着我们的举动。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贫困时,家是一个窝。哪怕四壁皆空,但只要有个窝,就可以挡住风寒。想到家,就有了目标、方向和动力,奶奶是阿果坚实的依靠,力量的源泉。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阿果帮助奶奶把蘑菇里的杂草捡出来,准备下山去卖给收购蘑菇的商贩。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家访期间,这是第一次看到奶奶的笑容。是啊,收获总是欣喜的。 结束家访后,带着五味陈杂的心情,我又返回学校。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学会感恩”主题班会

下午回到学校,五年级三班正在开展《学会感恩》主题班会。“感恩”是个美丽而又古老的话题,因为它,有了多彩的世界和真挚的亲情,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感恩存于心中,更重在行动。 教室里气氛热烈、感人,催人奋进。学生们语言朴实,情感真挚,互动交流着自己的感恩故事。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 感恩我的祖国 多做善事、好事,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报效国家、社会、人民......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 感恩我的老师 每天好好学习,尊重、关心老师,给老师一个好心情......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 感恩我的母亲 尊敬父母、体谅、理解父母,多跟她们说说话,学会说“对不起”......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师生互动手语舞《感恩的心》 听过这首歌,看过很多次这个手语舞,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震撼。老师和孩子们虔诚的眼光,认真的表演,稚嫩的声音,直抵心底,直到让我殆尽了按动相机快门的力气。我退到教室后边去体会彝家孩子这一颗颗充满感恩的心!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中心学校晚自习

夜幕时分,特补中心学校晚自习。周老师用朴实的语言为孩子们讲述《中华少年》这篇文章。同是祖国花朵的大凉山的孩子们正用自己的方式茁壮成长,未来属于他们,未来充满希望!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即将退休的前任老校长。几年如一日,每晚他都在宿舍楼前等待下晚自习回来的孩子们,守护和陪伴着这些孩子。我深知,这不仅仅是一种敬业,他将用对孩子们的爱转化到了平凡的行动中,无需言语,这就是园丁对花朵的情意。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10个孩子共同拥有一间宿舍,所有的床铺都由爱心人士捐赠。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一天的学习生活都化作可爱的酣睡,大山夜晚的静谧伴他们进入甜甜的梦乡!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踏入校门,迎面飘来清风的气息,孩子们热爱自己的学校,热爱那充满阳光和活力的校园清晨。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还没有入学的儿童,骑在学校墙外的石头上眼巴巴看着校园里快乐玩耍的孩子们,期盼他们的学校生活快快开始。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孩子们跳着欢快的舞蹈,歌声回荡在大凉山的蓝天、白云、高山之间……这歌声和舞蹈仿佛传递出一种信息:在祖国的群山之中,有一群不会向命运低头的种子,他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他们将会开出绚丽的花朵。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在彝族地区,教育从开始普及到现在刚刚满20年,国家投资政府扶持,让这些生活在贫困家庭的孩子们,有了宽敞明亮的教室,有了崭新的课本和丰富多彩的课外读物,汲取到了和城市孩子一样的知识源泉。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同在蓝天下,我们希望山区的孩子可以同样拥有美好的梦想。希望更多的人伸出援手,为山区孩子的梦想丰满羽翼、插上翅膀。每一份关注,每一丝善意,都会为凉山儿童梦想的启航增添一份信心和力量!

「原创」大凉州普格县螺髻山镇特补乡的阿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