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隱形貧困人口”,其實還是窮啊

不自覺間,在佛系青年還未遠去的現在,“隱形貧困人口”又成了熱門,看起來只是個網絡用語,形容看起來每天有吃有喝、但實際上存款為0的青年,但實際呢,和佛系青年一樣,背後其實滿滿也是“窮”的各種無奈和現實:

1、 名副其實的社會“夾心層”:比上買不起房,比下工資又還行

隱形貧困人口作為一個社會群體,是有兩層深層含義存在的:一方面,非常花錢,從頭到腳都要很精緻的消費和打扮,用最新款手機,經常各處旅遊,另一方面,錢包卻無任何存款,甚至還有許多債務。看著好像是說現在青年群體有著和以往人群不一樣的消費觀:喜歡消費不喜歡儲蓄,消費水平走在收入水平前面。

但你聯繫現在的現實想想:越來越高的房價普遍讓普通年輕人望而生畏,房價水平遠遠超過工資水平的當下,比上你買不起房了,房租又貴,那看著還不錯的工資用來幹什麼?至少用來花在自己的日常生活,讓自己從另一方面過的更開心,未嘗不是一種積極生活態度啊。

2、青年人對貧困的“定義”在變化

曾經貧困是指要忍受飢餓、缺醫少藥、體面和尊嚴的喪失等,對貧困線的定義國內國外都有具體的數值定義,但在國內,隨著個體收入的增高,傳統定義上的貧困人口的急劇減少,可以想象,社會各階層對於“貧困”的定義也在產生變化了。

而在這,這裡的隱形貧困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富一點才窮的”,實際就是為了融入周邊的城市新生活而投入大量資金來維持自身體面,換句話說,為了維持外界體面選擇性忍受經濟上的一些缺失。

或許未來,我們眼中的貧困不再是各種經濟等硬性指標的,而是更多對一種困境的描述吧

2、 消費觀的變化:從儲蓄到超前消費

這個或許才是最容易理解,以前中國人“愛儲蓄不愛消費”,而現在的年輕人呢,消費是一定的,甚至更多喜歡超前消費,消費觀念的急劇變化帶來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某國媒對此評價說:從隱形貧困人口,我們可以看見消費文化的爆炸性增長,以及消費預期上的代際變化……總之,不僅是一種經濟現象,更時一種社會問題。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國媒說:青年人自己要更加學會量入為出、適度為宜,更注重精神需求,而社會不應過度渲染超前消費。

嗯,這樣的說法其實每年都要來好幾撥,而青年人呢,基本都依舊固我,佛系的繼續佛系,隱形貧困的繼續貧困,因為開心嘛……

那麼問題來了:你覺得現在你是隱形貧困人口之一嗎?

說是“隱形貧困人口”,其實還是窮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